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英國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愈發嚴重,甚至比一年前英國擺脫經濟衰退時更為嚴峻。
英國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愈發嚴重,甚至比一年前英國擺脫經濟衰退時更為嚴峻。這給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實現經濟成長的計畫帶來了巨大挑戰。根據GfK的調查,衡量未來12個月經濟消費者預期的指數本月為負31,較去年2月低7個百分點,儘管較1月略有上升,但仍接近兩年來的最低水準。
這種悲觀情緒反映了李維斯的增稅預算對消費者的持久影響。消費者支出是英國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但隨著企業準備迎接4月工資成本的大幅增長,裁員的警告讓家庭對實際工資增長的支出持謹慎態度。
此外,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通膨率達到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趕上了薪資成長,消費者再次面臨食品和能源帳單上漲的壓力。
里夫斯承諾透過投資基礎建設項目和放鬆監管來加速經濟成長,但工黨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下滑,讓她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在短期內拿出成果來提振自7月上台以來幾乎停滯的經濟。同時,英國零售商協會的調查顯示,家庭信心跌至歷史最低點。
英國央行在2月6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4.5%,以因應經濟成長乏力的擔憂,但這項措施可能無法立即緩解消費者的悲觀情緒。
儘管如此,里夫斯仍強調英國經濟前景光明,並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評級以及普華永道的調查顯示英國是第二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然而,消費者對經濟的擔憂並未因此緩解,家庭對個人財務狀況雖稍顯樂觀,但仍更傾向於儲蓄,而非大手大腳消費。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宣布加徵關稅舉措,尤其是對進口鋼鐵、鋁和汽車的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關注。對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日報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的關稅舉措令人擔憂,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僅會損害全球經濟成長,還會對德國汽車工業在美國市場的投資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
穆勒表示,德國汽車工業在美國有大量投資,加徵關稅可能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削弱企業競爭力。 「我們呼籲透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避免進一步的關稅升級。自由貿易和開放的全球市場是德國汽車工業成功的關鍵,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會對產業造成傷害。」穆勒說。
談到中德汽車工業之間的合作,穆勒表示,「中國不僅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市場,也是全球電動車和數位技術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雙方在電動車和電池技術領域有著緊密合作。未來德國汽車工業將繼續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與中國深化合作」。
針對目前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案,穆勒表示,關稅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而應透過對話和合作解決貿易爭端。她強調,德國汽車工業希望看到歐中之間達成公平、互利的貿易協議,確保電動車市場健康發展。
談到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瓶頸,穆勒指出,德國汽車產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全球市場競爭加劇、能源轉型、數位轉型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她強調,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仍具有強大競爭力,尤其是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方面。但隨著全球市場的變化,尤其是電動車和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德國汽車製造商必須加快轉型步伐。
在穆勒看來,德國汽車工業正在積極推動電動化和數位化轉型。 「未來5年,我們計劃在研發和創新領域投資3,200億歐元,其中2,200億歐元將用於電動車和相關基礎建設。」穆勒表示,德國已經在自動駕駛、車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但仍需進一步加大投入。
穆勒表示,隨著汽車產業向電動轉型,傳統的內燃機工作可能會減少,但新的就業機會將在電池製造和其他新興領域出現。預計到2035年,德國汽車工業將創造約45,000個新的就業崗位,「當然,這項轉型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對中小型供應商而言。我們呼籲德國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幫助這些企業應對轉型帶來的壓力」。
穆勒表示,2025年將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關鍵一年,政府的政策支持對汽車工業轉型至關重要。她呼籲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和德國政府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在研發、基礎建設和能源政策方面。 「只有透過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德國汽車工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穆勒說。
俄烏衝突在烏克蘭,俄羅斯並非「侵略者」——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美國政府在俄烏問題態度上的180度大轉變,顯然正令全世界都大跌眼鏡!
據西方官員稱,美國將反對在下週G7(七國集團)關於俄烏衝突三週年的聲明中稱俄羅斯為“侵略者”,哪怕這有可能破壞西方陣營對外界的傳統團結形象。
官員們稱,各方對是否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參加下週一舉行的G7虛擬峰會一事也尚未達成一致,而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辦公室則已宣布她將不會參加。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本週稍早已將這場持續了三年的俄烏衝突的責任歸咎於烏克蘭,同時建議邀請俄羅斯重返G7。
在就計劃發表的G7聲明發生爭執之前,川普已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通話,並授權舉行旨在結束烏克蘭衝突的美俄雙邊會談——將歐洲和烏克蘭剔除在外,這令基輔及歐洲盟國感到震驚。
據了解情況的官員表示,美國特使已反對G7領導人自2022年以來在描述烏克蘭衝突時一直使用的「俄羅斯侵略」和類似措辭。
過去兩年,G7集團都會在2月24日當天發表聲明支持烏克蘭,三年前的這一天正是俄烏衝突爆發的日子。
烏克蘭官員稱,應美國的要求,澤連斯基與川普烏克蘭事務特使基斯·凱洛格會談後原定舉行的記者會已被取消,這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局勢。
美國駐基輔大使館拒絕發表評論,但澤連斯基表示,他週四與凱洛格進行了「良好的、詳細的談話」。澤連斯基稱,兩人討論了戰場局勢,「以及有效的安全保障……我們提出了最快、最具建設性的方式來取得成果」。
顯而易見的是,美國政府近期對俄羅斯措辭的變化與去年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G7領導人的聲明裡曾五次提到俄羅斯的「侵略行為」。
2024年的G7聲明曾稱,“我們呼籲俄羅斯立即停止侵略戰爭,並從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上徹底、無條件地撤出其軍隊。”
知情人士表示,川普政府堅持軟化措辭,反映了美國政策的更廣泛轉變。美國政府近期已改口將這場戰爭描述弱化為「烏克蘭衝突」。
美國國務院最近的聲明也使用了類似的措辭,包括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週二在利雅德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的聲明中,兩次提到「烏克蘭衝突」。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沃茲(Mike Waltz)表示,川普對澤連斯基“非常失望”,因為他認為澤連斯基對美國在戰爭期間的支持“忘恩負義”,而且基輔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奪取烏克蘭一半礦產權利的提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G7聲明的措辭外,三位外交消息人士週四表示,美國還拒絕共同發起聯合國決議草案,該決議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併再次要求俄羅斯撤軍。
對於美國政府的態度轉變,法國總統馬克宏週四指出,他未來幾天將在華盛頓與川普會面討論烏克蘭問題,並補充稱,他將告訴川普避免在普丁面前表現出「軟弱」。馬克宏還表示,澤連斯基是“合法當選的”,在戰爭持續的情況下在烏克蘭舉行選舉是“不可能的”。
週四,聯準會多位高官發聲。
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主席Bostic預計,聯準會今年將降息兩次,不過這項預測的不確定性上升。 Bostic最新演講強調了高度不確定性。
今年票委會聖路易聯儲主席Musalem表示,貨幣政策應保持“適度限制性”,通膨改善可能停滯甚至逆轉的風險正在上升。
聯準會內部的超鴿派官員、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Goolsbee預計,聯準會青睞的通膨指標PCE不會像先前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那樣「令人警醒」。不過,如果推出大規模關稅,可能引發重大供應衝擊、加劇通膨,他對此感到擔憂。
聯準會官員在1月會議上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並表示願意保持觀望,直到通膨進一步降溫。昨天公佈的1月會議紀錄顯示,政策制定者們正在考慮政府政策變化可能對通膨進展構成阻礙。美國總統川普正在推動一項經濟議程,計劃對美國貿易和移民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週四,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主席Bostic表示,他預計聯準會將在2025年降息兩次,但這項預測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
• 雖然這是我的基準預期,但未來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可能影響這個決定,可能朝兩個方向發展。
• 目前,聯準會的基準利率為4.25%-4.5%。 Bostic認為,目前處於適度限制性的區間。聯準會仍有空間降息,而不會觸及所謂的「中性水平」。中性利率可能在3%-3.5%之間。
• 他支持去年聯準會的降息舉措,隨著通膨從2022年的高峰迴落,降低政策的限制性是合適的,以保護勞動市場。
對於目前的勞動市場,Bostic指出,就業成長表現良好,實質薪資正在上升。不過他也提到,失業者找到工作的難度正在增加,主動辭職的人數減少。
Bostic對通膨回歸聯準會2%目標充滿信心,儘管這條路徑可能會出現波動。 「雖然通膨仍高於目標,但在一個降溫但仍穩健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下,物價穩定已經不再是最緊迫的問題。”
儘管如此,他仍對通膨壓力表示了一定的擔憂。 「我仍然認為,通膨是目前最大的風險。隨著通膨大幅下降,聯準會的政策目標趨於平衡,因此我現在更加關註一個可能性,即在不對勞動力市場造成太大損害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將通膨降至2%。”
在周四發布的一篇文章中,Bostic寫道,目前的貨幣政策處於良好位置,經濟也很強勁。但他警告稱,現在還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決策者必須在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保持警惕,這些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勞動力市場和通膨。
在與媒體的討論中,Bostic強調,聯準會官員正面臨新一屆川普政府政策意圖的問題。他本週稍早表示,川普的一些政策可能會推高通膨,而另一些政策可能會促進投資,他願意保持觀望態度,等待經濟情勢的進一步發展。
Bostic最新演講的一個主題是高度不確定性:目前,許多重要因素的走向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貿易、移民、能源和財政政策可能會改變。很有可能,六個月後的經濟前景與我今天的預測將有所不同。
高度的不確定性讓他所在地區的企業感到擔憂:
• 一些企業聯絡人對潛在的稅收和監管政策變化持樂觀態度,但他們也對貿易和移民政策的變化感到擔憂。
• 簡而言之,企業聯絡人擔心關稅可能會推高成本。許多企業主管認為,他們可以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 一些企業也擔心,大規模遣返移民可能會縮小其勞動力供應,尤其是在建築業、休閒和旅館業。 “我們的聯絡人告訴我們,勞動力數量的突然下降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中斷,即使是那些通常不大量僱傭移民的雇主也可能受到影響。”
今年票委、美國聖路易聯儲主席Musalem表示,貨幣政策應保持“適度限制性”,直到通膨明確朝著聯準會2%的目標邁進。他也指出,通膨改善可能停滯甚至逆轉的風險正在上升。
Musalem強調,他的基本預期是,勞動市場強勁,通膨將繼續向2%靠攏。然而,他指出,即將推出的政府政策變化可能對經濟走勢產生重大影響:
• 基準情境要求貨幣政策維持適度限制性,直到通膨趨同得到保證。屆時,政策利率可以隨著通膨趨同的進展逐步下調至中性水準。
• 在基準情境下,通膨停滯在2%以上或進一步上升的風險似乎偏向上行。相較於勞動市場大幅走弱,通膨停滯的風險更大。
Musalem表示,他希望看到通膨「持續」下降。如果單純從數據來看,最近的通膨報告表明,要實現價格穩定仍需更多努力。同時,對於近日公佈的非農業數據,Musalem稱勞動力市場“穩健”,並指出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景看起來不錯。
Musalem週四指出,貿易、移民、監管、財政和能源政策的各種變化,或其他經濟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對經濟路徑產生重大影響。不過,他的基本預期是預期所有這些政策變化對通膨和就業的淨影響在短期至中期內將較小。
聯準會內部的超鴿派官員、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Goolsbee週四表示,他預計聯準會青睞的通膨指標PCE不會像先前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那樣「令人警醒」。 Goolsbee承認,最新公佈的CPI數據太高、並不理想,PCE數據可能仍然不會很好,但不會像CPI數據那樣令人擔憂。
Goolsbee指出,儘管存在不確定性,但美國在將通膨從2022年的四十年高點降溫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他也表示,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川普政府正在調整的關稅政策可能會產生影響。 “在我們考慮政策、地緣政治及其他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之前,整體來看通膨情況在我看來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Goolsbee也提到,他對大規模關稅可能引發重大供應衝擊、加劇通膨感到有些擔憂,就像疫情期間發生的情況一樣。他指出:
川普在第一任期內實施的關稅政策並未對通膨產生重大影響,部分原因是這些關稅覆蓋率較窄,並且有足夠的豁免條款,因此供應鏈未受到嚴重影響。
然而,對於川普目前正在製定的更廣泛、更高水準的關稅政策,關鍵在於這些關稅將適用於多少個國家,以及規模有多大。如果這更像是疫情期間的衝擊,那確實應該對此感到擔憂。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德國本週日將迎來提前大選,由現任總理奧拉夫·朔爾茨領導的中左翼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的三方執政聯盟經過數月內訌後,於去年11月瓦解。民調顯示社民黨可能在這次大選中遭遇二戰以來最差戰績,基民盟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有望勝選。
能源危機和基礎老化等久而未決的問題已使德國經濟連續兩年萎縮,財富差異擴大,福利系統捉襟見肘,而傳統政黨明顯力不從心,部分選民因此倒向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其最終表現將成為關注重點。外界也將關注新政府如何重振經濟,是否會透過調整嚴格的財政規定以創造更多的迴旋空間,美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後德國又將如何應對等。
中右翼基民盟(CDU)/基社盟(CSU)陣營:代表陣營的默茨最有可能接替朔爾茨成為總理,但需要一個或多個黨派支持來組成執政聯盟;
中左翼社民黨(SPD):恐遭遇二戰以來最糟糕的表現。與基民盟相比,社民黨對透過舉債為國家投資提供資金,以及相對慷慨的社會福利持更加開放的態度;
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該黨在民調中領先社民黨,得票數將翻番,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該黨得到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的擁戴,稱其能夠「拯救德國」;
綠黨:力求經濟去碳化、因應氣候變化,與社民黨一樣,也希望增加債務融資支出。
投票制度改革後,下屆聯邦議院有630個議席虛位以待,遠低於目前席次。德國選舉制度的設置使單一政黨難以獨立組閣,政黨結盟可確保有序。此外,各黨派必須獲得至少5%的選票才能進入議會,以防止政黨格局割裂,避免政府組成複雜化。
自二戰以來的所有德國總理或來自基民盟,亦或來自社民黨,兩黨一般依賴自由民主黨或綠黨以取得多數地位。但近年來,黨派分化嚴重,建制派漸失民心,極端勢力日漸抬頭。本屆大選結果難料,最終諮詢組閣的時間也可能相當漫長。組成執政聯盟的可能性如下:
基民盟-社民黨:二戰以來,德國有四次這樣的“大聯盟政府”,其中三次是在梅克爾執政時期。隨著默茨領導基民盟右傾,這次找到共識的難度可能更大;
基民盟-綠黨:兩者雖曾在州一級有過共事經歷,但從未在聯邦層級結盟。近期基民盟領導階層批評綠黨候選人Habeck和他作為經濟部長時期的表現,或加大結盟談判的難度;
基民盟-社民黨-綠黨:在政黨分化的背景下,有再次出現三黨組閣的可能性。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綠黨-自由民主黨聯盟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首次三黨聯盟,但執政期耗費大量精力內鬥,失去了許多選民的支持。
戰後大部分時間裡,無論是保守派陣營還是社民黨,都得以在一個較小黨派的支持下輕鬆取得多數,很好地保證了政府的正常運作。但近年來另類選擇黨借助選民對主流政黨的不滿與焦慮迅速崛起。
由於其他黨派都拒絕與另類選擇黨聯手,因此其掌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該黨在大選中表現越強,其他黨派也將越難組成一個牢固的執政聯盟。另類選擇黨的主要主張包括: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取消對俄羅斯的製裁,撤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以及停用歐元等。
若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或綠黨結盟,可能是最利好市場的結果,若另類選擇黨勢頭強勁,可能對市場產生衝擊。
若基民盟/基社盟牽頭組成“大聯盟政府”,並推動財政政策調整、激發經濟增長預期,料使歐元/美元多頭獲提振,但是否會出現這一情景存在不確定性。
上月美銀的一項調查顯示,財政刺激預期使德國股市成為歐洲最受投資人青睞的股票市場。基準DAX指數相對強弱指標顯示已處於超買區域,因此如果大選結果出乎意料,恐引發拋售。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