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编者按】
11月9日,智库研究报告《多极化世界中的中欧关系》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这份由来自中国多所顶尖高校与智库专家学者联合撰写的研究报告希望在“百年变局”和“时代转折”的关键节点上,为当前的中欧关系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并引发对中欧关系所处环境、独有的性质、发展动力以及变化规律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下周,该报告还将在布鲁塞尔举行英文版的发布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已围绕该报告所讨论的问题刊发了一系列相关报道,今日刊出的文章节选自报告中《两场冲突下的欧洲安全观嬗变》一文,俄乌、巴以两场冲突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安全观,而这将如何影响欧洲的自我认知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认知,正是报告力图回答的三个关键问题之一。有兴趣了解更多报告内容的读者朋友,可以点击此处,下载报告全文。
在新一轮的俄乌、巴以冲突的强烈刺激和深度影响下,欧洲的安全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洲人对军事冲突、经贸关系以及软硬实力的看法遭遇数十年未有的大冲击、大挑战,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两场冲突也对欧洲处理发展与安全、独立自主与对外依赖、全球治理与安全架构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盟内部权力架构也随之有所调整,欧洲进入了向“地缘政治欧洲”蜕变的关键期。
自2022年俄乌之间及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周边安全形势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欧洲的安全观亦随之出现显著的革新,地缘安全问题自此真正被看成欧洲社会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大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安全需求的再平衡
俄乌冲突爆发前,欧洲曾坐享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红利。出于对“欧陆战争不再爆发”的乐观判断,欧洲在发展与安全问题的平衡上曾一度将政策重心及相应资源向发展经济倾斜。虽然在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的北约威尔士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作出至2024年至少将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的正式承诺,但据北约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北约国防预算达到GDP 2%标准的成员仅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希腊等十个国家。而卢森堡、西班牙、比利时三国的国防预算甚至仅占GDP的0.57%、1.02%和1.12%,远低于北约标准。[1]
但俄乌冲突显著改变了欧洲的发展方向,欧洲开始逐渐将安全能力建设作为实现繁荣和发展的前提,提出向“战时经济”过渡,甚至走向“安全压倒一切”的极端。德国作为欧盟内第一大经济体,一向秉持务实主义,主张对俄保持经济合作,但其总理朔尔茨也在冲突爆发当月的德联邦议院特别会议上称俄乌冲突是欧洲历史的“时代转折”,并通过100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建设德武装部队。[2]甚至,近期调查显示乌克兰涉嫌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后,德政府发言人还坚持表示,无论调查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德国继续支援乌克兰”。[3]
除德国外,欧洲开始掀起新一轮“再军事化”热潮,将发展与安全的天平向后者倾斜。法国总统马克龙2023年3月在会见防务企业高管时呼吁,法国应积极向“战时经济”过渡。[4]2024年3月5日,欧盟出台首个《欧洲国防工业战略》和“国防工业计划”草案,提出了向“战时国防工业状态”转型的明确目标愿景。[5]在和平时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甚至被指“脑死亡”的北约也“电击复活”。芬兰、瑞典则放弃长期中立传统,于2023年、2024年相继加入北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024年访问美国时宣布,北约32个成员国中已有23国今年军费开支“达标”,达到或超过本国GDP的2%。[6]此外,欧盟也开始戴着“安全棱镜”审视对外关系,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挠包含中欧科技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所谓“高敏感”合作项目。前文所述欧洲对“经济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与其安全观转变密切相关。
(二)欧盟权力与国家主权的再分配
在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出于危机应对的需要,欧盟内对于提升决策效率、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呼声高涨。在安全形势紧张的氛围下,成员国传统上不愿让渡给欧盟或让欧盟机构发挥更大作用的敏感政策领域,如外交、国防领域,决定权重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欧盟委员会为代表的欧盟机构则通过一系列倡议计划、危机决策,显著扩张了自身的权力。
一是以办事机构应对危机的独特优势发挥关键作用。在危机初期尤其在对俄制裁过程中,冯德莱恩及其欧盟委员会通过与美国政府的预先沟通,提前拟定计划,成为“唯一了解制裁方案所有讨论的角色”,甚至绕开了欧盟理事会处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相关法律、资金及机构等问题的“RELEX”工作组,一定程度上绕过了成员国的监督。[7]
2024年6月,欧盟通过了新的“乌克兰基金”计划,即到2027年前为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恢复、重建及现代化建设。欧洲理事会在讨论该计划时一度遭遇了匈牙利的阻击。但最终匈牙利对该计划予以放行,只要求对该基金分阶段进行象征性审核。根据后来欧洲议会起诉冯德莱恩时曝出的“内幕”,匈牙利之所以放弃反对该计划,是因为欧盟委员会曾允诺部分解冻匈牙利的欧盟资金。[8]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应对危机时刻,欧盟机构利用掌握的资源,影响成员国投票的做法在事急从权的逻辑思维下日益显见。
二是借欧盟大国推进安全与防务一体化的强烈意愿涉足敏感领域。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理事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召开特别会议,各国领导人强调俄乌冲突是“欧洲历史上一次地壳结构变动般的沧桑巨变”,[9]主张加强欧洲的防御能力,并授权欧盟机构分析防务投资缺口,提出加强欧洲的国防工业和技术基础的新举措。此后通过《战略指南针》计划及相关的短期政策工具,欧盟层面的联合采购得到了有力推进。欧盟甚至还讨论了此前成员国的红线问题,即联合发行债券、设立新的共同基金以资助能源和国防支出的想法。实际上,如果没有成员国的默许,欧盟机构在敏感领域的扩权之路仍将是禁忌之旅。
三是用欧洲同仇敌忾的炽热氛围削弱成员国的少数派权利。在欧洲炽热的反俄援乌氛围下,匈牙利等国对俄罗斯相对温和的态度招致众多欧盟成员国及民众的不满。针对授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的问题,欧洲理事会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予以确认,并迅速开启了入盟谈判。在投票的时候,欧洲理事会以“暂时离席”的方式将对此持反对态度的匈牙利请出会场,从而满足通过该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但事实上却剥夺了匈牙利的一票否决权。[10]匈牙利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后,首次召集产业政策会议,仅有7国部长参加,欧盟委员会没有人出席。其依照惯例拟在布达佩斯举行外长理事会,也遭到抵制,会议被强行挪到布鲁塞尔举办。欧盟的一位外交官表示,这是给予匈牙利的明确信号,即“匈牙利不代表欧盟说话”。[11]2024年,欧盟机构换届,在新一轮政治周期中,欧盟决策机制改革的讨论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对外行动领域以“特定多数”取代“全体一致”的方式成为重要改革方向,用冯德莱恩在新一届欧委会“行动纲领”中的表述,即“以新的模式和决策程序,强化欧盟的行动能力”。[12]
(三)独立自主与对美国依赖的再对冲
二战结束以来,欧洲(指冷战时期的绝大多数西欧国家)都将美国视为自身安全的最大依仗,冷战结束后,这一惯性在西欧国家延续,并在前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得以拓殖生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国家在坐享和平红利的同时,也坐拥庞大的“防务赤字”。据欧盟委员会估算,为弥补过去欧盟国家在防务投入上的缺口,未来十年欧盟需要额外投入约5000亿欧元。[13]俄乌、巴以冲突的爆发令欧洲深切地感受到,单凭自身的力量既无法抵御俄罗斯的军事进攻,也缺乏对中东地区局势的实质影响,对欧洲的安全防务离不开美国的支撑有了更切实的体会。但与此同时,欧洲人也意识到单凭美国的支持和保护,也无法实现真正的欧洲安全。更何况美国战略日益保守内顾、对外重心转向亚洲,已是大势所趋。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马克·伦纳德甚至预言,“无论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如何,美国对欧洲的介入和支持都将见顶”。[14]因此,在维护安全问题上,欧洲迫切需要重新平衡独立自主与对美关系。
从短期看,因为提升安全与防务能力的迫切需求与自身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难以迅速得到弥补,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在安全和防务方面仍将仰仗美国,这种依赖性甚至将有增无减。德拉吉提交的《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指出,从2022年中至2023年中,欧盟国家价值750亿欧元的国防采购订单中,63%给了美国的公司。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2019-2023年欧洲国家约55%的武器进口来自美国,这一数据要大大高于2014-2018年的35%。[15]波兰花费数百亿美元购买美国的阿帕奇直升机,德国设立的1000亿欧元专项防务基金优先采购美国F-35隐形战机,其主导的“欧洲天盾计划”(European Sky Shield Initiative),即由21个欧洲国家联合购买防空系统,决定购买德国、美国和以色列的发射器,而不坐等法国、意大利研发欧洲自己的系统。这一系列政策取向甚至引起了法国的不满。但客观而言,在援助乌克兰的大量消耗下,欧洲自身的武器生产短期内难以补齐库存,由于身处北约军事体系中,美制武器能最大程度地补强欧洲防务能力的短板,大规模采购美制武器是最适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选择。
不过从长期看,欧洲国家需要建立独立自主的安全防务体系,将“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极化严重,政府更迭带来的政策波动将极大影响跨大西洋关系的稳定性。欧洲安全无法承担美国政策左右摇摆、甚至美俄之间搞“越顶外交”带来的伤害。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战略利益与欧洲不同,一味听命于美最终将损害欧洲自身的发展与安全利益。因此,欧洲需要逐步构建自身主导的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目前看,欧洲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正在从工业基础、机构设置、优先能力、资金预算以及项目工具等方面系统推进,加强独立自主的安全防务建设。
(四)全球治理与安全治理的再部署
21世纪以来,欧洲安全一再受到冲击和挑战,其对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的失望溢于言表。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让欧洲成为暴恐活动的频发区,华尔街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迄今未愈,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难题让欧盟引以为傲的卫生医疗体系过载,中美两大力量间愈演愈烈的博弈让欧洲坚持的自由贸易秩序、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频频受挫,俄乌、巴以两场冲突掀起的地缘战略风暴则让欧洲地区保持了数十年的和平局面彻底破碎,甚至牵引着国际秩序隐约转向两大阵营的对立。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称,“最广泛意义上的全球治理在人类最需要它的时候表现不佳”。[16]而实现全球治理的底层逻辑是首先实现安全治理。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国际治理,首先是基于同盟国战胜轴心国,构建起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国际安全体系。在安全格局相对稳定的框架下,各国才能协商解决经贸、卫生、气候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在剧烈变化的安全现实面前,欧洲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待全球治理问题,也更加警惕地注视安全秩序,更加倾向于成为安全治理的行动派。冯德莱恩在其作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候选人发表的《政治纲领》中,强调“世界将进入一个地缘政治敌对的时代”,[17]要为乌克兰而战,要将扩大政策视为地缘政治必不可少的手段来执行,要利用手中的杠杆实施经济外交政策。
简而言之,欧洲要“亮出獠牙”,将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加咄咄逼人。一方面,欧洲将集中资源“办大事”。俄乌冲突是当前欧洲最为紧迫的地缘政治问题,乌克兰危机的结局将成为影响未来数十年国际秩序的结构性要素。因此应对乌克兰问题势必成为欧盟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欧盟为乌克兰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援助,迄今为止已拨付或承诺援助金额超过167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欧洲和平基金”提供的111亿欧元(约122亿美元),占该基金总额的65%,而这笔基金由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民收入水平按比例缴纳。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三次提高该基金的上限。
而对乌克兰的高度关注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洲在南邻的投入。2024年1-2月,欧盟及其成员国削减了48亿欧元的长期发展和气候基金,这笔资金大部分是援助非洲的项目。这其中,除了德、法为弥补自身的财政缺口挪走28亿欧元外,欧洲理事会转移的20亿欧元则是用于解决为乌克兰争取援助资金造成的移民管理预算缺口。[18]事实上在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竞相举办对非峰会的形势下,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非峰会却停摆至今。
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又不远千里“捞筹码”。欧盟及其成员国频频现身所谓“印太地区”,不仅在经贸领域努力“去风险”,持续强化与印度、东盟等国的经贸联系,而且在军事领域摆出一副向印太进军的态势,加大力度参与美、日、澳、菲等国的军事演习,屡屡突破此前未曾涉足的行为底线,表明欧洲希望跻身全球大国博弈的中心地带,以更多的实际行动维护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总之,在俄乌、巴以两大冲突的挤压下,欧洲的安全观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对跨大西洋关系从情绪管控迈向目标管理,对俄罗斯由信任不足滑向安全赤字,对中国则是从“怀疑中共荣”走向“质疑式共存”。可以说,欧洲对支撑国际安全格局的主要大国的信心全面塌陷,强化自身作为安全供应者的角色定位已是大势所趋。不过,欧洲在补强安全短板方面仍面临多重障碍和挑战,无论是战略文化还是体制机制,都存在诸多的不适应,因此欧洲安全角色和相应的能力建设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一旦未能在安全防务领域实现成功转型,对欧洲的反噬也可能是致命的。
(陈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本文标题为编者所拟。)
注释:
[1] 张海潮:《北约报告:仅三分之一成员国军费增加到GDP的2%以上,美国排第二》,环球网,2021年6月12日,https://mil.huanqiu.com/article/43VMDduyTzJ。
[2] Die Bundesregierung, “Regierungserklärung von Bundeskanzler Olaf Scholz am 27. Februar 2022”, February 27, 2022,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aktuelles/regierungserklaerung-von-bundeskanzler-olaf-scholz-am-27-februar-2022-2008356.
[3] 《德官员:“北溪”调查结果不会影响对乌援助》,中国经济网,2024年8月16日, http://m.ce.cn/gj/gd/202408/16/t20240816_39106756.shtml。
[4] Jean-Michel Bezat, Cédric Pietralunga and Elise Vincent, “‘We are Now in a Wartime Economy’, Says France’s Top Military Procurement Official”, Le Monde, March 15, 2023, https://www.lemonde.fr/en/international/article/2023/03/15/we-are-now-in-a-wartime-economy-says-france-s-top-military-procurement-official_6019480_4.html.
[5] European Commission, “EDIS | Our Common Defence Industrial Strategy”, https://defence-industry-space.ec.europa.eu/eu-defence-industry/edis-our-common-defence-industrial-strategy_en.
[6] NATO, “Defence Expenditures and NATO’s 2% Guideline”, June 18, 2024,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topics_49198.htm#:~:text=In%202014%2C%20NATO%20Heads%20of,instability%20in%20the%20Middle%20East.
[7] Calle Håkansson, “The Ukraine War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s a Geopolitical Actor”, 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Vol. 46, Issue 1, 2024, pp. 25-45.
[8] Andy Bounds, “EU Parliament Sues Ursula von der Leyen’s Commission Over Hungary Funds”, Financial Times, March 14, 2024, https://www.ft.com/content/4ed54bbb-559e-460c-9fdc-6a743d994c4b.
[9] “Informal meeting of the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Versailles Declaration”, March 10-11, 2022,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media/54773/20220311-versailles-declaration-en.pdf.
[10] Jaroslav Lukiv and Jessica Parker, “Hungary Blocks € 50bn of EU Funding for Ukraine”, BBC News, December 16, 2023,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7724357.
[11] Jakob Hanke Vela, “EU to Boycott Hungary’s Foreign Affairs Summit”, Politico, July 15, 2024,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hungary-boycott-foreign-affairs-summit-eu-ukraine-pm-viktor-orban-event-august-budapest/.
[12] Ursula von der Leyen, “Europe’s Choice. Poli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2029”, July 18, 2024, 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e6cd4328-673c-4e7a-8683-f63ffb2cf648_en?filename=Political%20Guidelines%202024-2029_EN.pdf.
[13] European Union, “The Future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Part A | A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for Europe”, September 2024, 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97e481fd-2dc3-412d-be4c-f152a8232961_en?filename=The%20future%20of%20European%20competitiveness%20_%20A%20competitiveness%20strategy%20for%20Europe.pdf.
[14] Mark Leonard, “A New EU Shaped by War”, Foreign Policy, Summer 2024, pp. 37-38.
[15] “European Arms Imports Nearly Double, US and French Exports Rise, and Russian Exports Fall Sharply”,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March 11, 2024, https://www.sipri.org/media/press-release/2024/european-arms-imports-nearly-double-us-and-french-exports-rise-and-russian-exports-fall-sharply.
[16] Thierry de Montbrial, “Gouvernance mondiale, Ukraine, Union européenne: Quo vadis?”, Politique étrangère, 2024/2 N° 242, pp. 9-20.
[17] Ursula von der Leyen, “Europe’s Choice. Poli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2029”, July 18, 2024, https://commission.europa.eu/document/download/e6cd4328-673c-4e7a-8683-f63ffb2cf648_en?filename=Political%20Guidelines%202024-2029_EN.pdf.
[18] Mimi Alemayehou and David McNair, “False Economy: Why Europeans Should Stop Slashing Development Aid to Africa”,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February 28, 2024, https://ecfr.eu/article/false-economy-why-europeans-should-stop-slashing-development-aid-to-africa/.
来源:白话区块链
2024年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再次当选。资本市场也迎来一波热潮,美元指数创新高,加密市场也势不可挡,全球加密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30000亿美元,在比特币突破9万美元大关之后, 似乎10万美元触手可及。
特朗普的当选,毫无疑问给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尤其是加密市场,在竞选中发布的种种利好预期能否落地,未来的加密市场会怎么走?@packyM 对“特朗普泡沫”进行了展望,白话区块链对其进行了节选编译。
以下为正文:
众所周知,当前加密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政府监管可能拖慢它们的发展,甚至导致停滞不前。过去一周我密切关注美国政治动向,发现当前的局势与我平时讨论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且比预期中更令人乐观。我的直觉告诉我,我们正站在所有泡沫的开端——一个泡沫制造机,孕育无数泡沫的泡沫:特朗普泡沫。
上周总统选举最令人震惊的事之一是,许多人似乎对特朗普的胜利感到异常兴奋,而一些人对某种未来愿景的极度兴奋,恰恰是泡沫开始形成的标志。
周末,我读了Byrne Hobart和Tobias Huber的《Boom: Bubbles and the End of Stagnation》(《繁荣:泡沫与停滞的终结》)。书中核心观点是,某些类型的泡沫在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上具有巨大作用。他们认为,泡沫是解决停滞问题的良方。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注意到选举后的反应与书中描述的那些富有生产力的泡沫惊人相似: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摩尔定律、公司研发的黄金时代、页岩气革命和比特币。
Byrne和Tobias总结了他们研究的所有技术和顶级项目的五个共同特征:
· 明显的乐观主义和专注· 怕错过(FOMO)和活在当下(YOLO)的心态· 过度风险承担和过度投资· 并行化和协调· 反身性和超信念(hyperstition)
01 捍卫泡沫
“特朗普泡沫”可能听起来让人担忧。一般人听到“泡沫”这个词时,通常会联想到“被过度膨胀、注定破裂的东西”,这个词常常带有负面含义,特别是当它源于一些糟糕的泡沫时。但泡沫并非只有这种类型,在《Boom》一书中,Byrne和Tobias描述了两种泡沫:
1)均值回归泡沫:“基本的赌注是未来将沿着当前的趋势继续。”比如次贷危机。如果你赌未来将大致保持不变,就可以通过加杠杆来增加赌注。2)转折泡沫:“投资者认为未来将与过去有显著不同。”比如互联网泡沫。如果你认为未来将发生显著变化,就会购买那些能从这种变化中获益的资产。他们认为,转折泡沫推动了进步。这个观点与我在《Infinity Missions》一书中提到的类似:转折泡沫通过将大量资源引导到那些在正常成本效益分析下无法执行的重要项目,从而推动了进步。
以阿波罗计划为例:1961年5月,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这个国家应该承诺在本十年结束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那时没人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火箭、发射台、宇航服、硬件、软件、零重力食品——这些都不存在,相关领域也没有专家。不仅仅是太空计划缺乏实现登月所需的条件——当时的科学家们甚至不确定这是否可能。
转折泡沫通过集中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本于非常具体的未来愿景上,推动了未来的进步,并允许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进行通常情况下不会进行的浪费性探索和并行化。
如果没有泡沫,一些事情可能永远不会发生。Byrne和Tobias指出,摩尔定律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泡沫现象:“这个行业展现了经典的泡沫行为:对未来的预测——尤其是大胆且几乎无法辩驳的预测——最终驱动了那些让这些预测成真的行为。”比如对芯片不断改进的预期促使人们设计出能够利用更好芯片的产品,而这又让芯片制造商意识到需求的存在,从而刺激了对芯片不断改进的投资。
换句话说,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愿景可以使其变为现实。正如Stripe Press在《Boom》网站上所写,“乐观主义可以成就自我实现的预言。”
正如Peter Thiel、Byrne和Tobias强调的,并不是所有的乐观主义都是积极的。过度的乐观主义——仅仅假设一切都会顺利——和悲观主义一样具有破坏性。因此,生产性泡沫的第一个共同特征是明确的乐观主义:相信未来会更好,并且有具体的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
02 泡沫究竟是什么?
在选举后初期,我开始注意到泡沫的共同特征,我观察到,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其明确性——即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单纯地“让一切变得更好”,比如“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个目标太模糊、不够精确,无法符合书中对积极泡沫的定义:“关键在于,这个愿景是否包含一个具体且可操作的计划,将现在过渡到未来。”例如,在德国人(或苏联人)之前制造出原子弹,这个目标明确且具体:在十年内登上月球。Byrne和Tobias讨论的每一个泡沫也都是明确且具体的。但特朗普的泡沫呢?到底是什么样的泡沫?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胜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很可能在总统任期内继续发挥影响,他曾称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为“制造机器的机器”。如果超级工厂运转良好,生产汽车本身就会变得简单。而美国,正如“制造机器的机器”,只是现在它的齿轮里积累了污垢。
美国依然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公司,而这些公司也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但“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个口号并未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始终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尽管它现在比以前更慢、更笨重了。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掩盖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美国并未达到它本应达到的最伟大的状态。
如果特朗普的泡沫成形,它将是关于升级和清除“制造机器的机器”中的污垢,让美国的这台机器能够全速运转。对于那些相信美国、资本主义和自我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具激励性的愿景了。这种愿景看起来足够强大,足以吹起史上最强的泡沫。
03 泡沫的迹象
虽然《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是书中两个直接由政府监管的案例,但我认为特朗普的泡沫更可能像摩尔定律那样发展。
正如Byrne和Tobias所写:“摩尔定律或许是最具说服力和持久性的双向泡沫典型,一个领域的进展预期推动了另一个领域的发展,而后者又反过来促进了第一个领域的增长。”
特朗普泡沫中也存在双向关系。特朗普政府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建设、投资和实现大目标将变得更加容易,这种预期本身已经激发了人们更大的热情去建设、投资和实现大目标。人们投入的精力和兴奋感越多,政府修复机器的难度就越小。
Rainmaker的Augustus Doricko把这种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我们有四年的时间,尽可能拼尽全力。”
在掌控参议院、众议院和行政部门的情况下,政府承诺简化流程并消除摩擦。作为回报,私营部门计划增加风险、投资和创新。
虽然实际简化流程和消除摩擦的难度可能远超预期,但仅仅产生这种可能性的信念,就足以引发泡沫。
在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武装下,人们纷纷分享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
注意这个梗:Make America X Again。Bryan Johnson 发了一张自己与 RFK Jr. 的合照,并配文“MAHA”,即 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让美国再次健康)。
BryanJohnson是一位科技创始人,如果他能够与负责美国健康系统的关键人物建立联系,大家会不会开始觉得,政府可能愿意听听他关于健康和其他事务的建议呢?
你可能觉得这是好事,也可能觉得这是坏事,但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泡沫的动态。泡沫的特征就是,人们开始觉得自己只差一条推文,就能影响政府政策。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推特上分享自己的政策建议。有趣的是,其中一些想法可能真的会变成现实。当然,政府不可能看到所有的提议,考虑的也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真正实施的就更少了。但就像彩票或奖励机制一样,几乎可以确定,政府会尝试推动一些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方案,这些方案中有些或许会成功。而当这些成功发生时——比如通过硫酸盐注入来应对全球变暖——政府会变得更加大胆,去尝试那些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通过让人们相信变革是可能的——即便只是把他们的希望投射到这种变革上——特朗普政府正在让与政府合作变得“酷”起来。Bryan Johnson 就是其中一员,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刚刚用筷子接住22层楼高火箭的 Elon Musk 也在其中。那些过去从未想过与政府合作的天才们,现在也都在寻找机会参与其中。Sequoia 的 Sean Maguire 透露,他接到了一些物理学博士的询问,问他们如何才能在特朗普政府工作。
这是国家层面的并行化和协调。并行化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希望在一个更高效运作的美国机器中进行建设;协调在于,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人希望参与到修复这台机器的工作中,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有机会这么做。
这些现象再次验证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修复政府的工作中,而且得到了民众的强力支持,这将使他们更有可能成功修复政府。而这反过来又会使得那些致力于建设复杂事业的人——无论是在加密货币领域还是能源领域——在构建他们的“机器”时,取得更多成功。
人们相信那些在现有政府框架下努力推进的雄心勃勃的项目最终会成功,这种信念引发了真正的“错失恐惧症”(FOMO)。在加密货币市场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为加密货币的高流动性和价格波动速度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这种焦虑。
投资者们纷纷问,如果SEC不再试图通过目前尚无明确立法的手段将加密货币排除,那么加密货币究竟能取得什么成就?有趣的是,这个过程中也孕育了一个迷你泡沫。Byrne 和 Tobias 在《Boom》一书中提到比特币的案例,指出:“任何货币的价值、安全性和网络效应,都由采用率推动,比特币也不例外。”
a16z Crypto 一直在强调加密货币中的价格创新周期:当价格上涨时,会吸引更多关注和开发者,开发者们会着手构建产品,从而使得加密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有价值。
这一周期在加密货币领域尤为明显,因为加密货币天生具有流动性,但类似的动态也在各行各业中上演:价格上涨吸引人才,人才创造出支撑价格上涨的事物。这便是超信念(Hyperstition)和反身性(Reflexivity)的表现。
我认为,特朗普泡沫之所以如此强大,正因为它催生了各地的这些“小泡沫”,就像一个“泡沫制造机”。
当加密货币的建设变得合法时,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加密产品;当新型核反应堆的审批程序变得可行时,会有更多的公司开始建设这些反应堆;当SpaceX可以不再受FAA干扰自由发射火箭时,它将发射更多的火箭。
这也让我们再次感受FOMO(错失恐惧症)和YOLO(只活一次)的概念。如果你在关注这些动向,很难不感到似乎有些重大的事情正在发生,而你急需参与其中。我也觉得自己参与的不够,当然我是指在财务上的,但我也指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做得已经足够,但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得更多,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赶上去——而这种心态,正是泡沫的一种特征。Byrne和Tobias在《Boom》一书中提到,泡沫常常伴随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们写道:“要识别未来技术进步的领域,可以从它们在精神层面带来的超越感入手。”现在的确感觉我们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有可能真正打造我们理想中的未来,把未来的愿景提前实现。只是不管你投入多少,总会有人比你付出得更多。恰是这种氛围充满动力,它将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人协调起来,推动他们参与这个伟大的项目,无论是改进现有系统,还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容易实现的系统。这一切几乎注定会引发过度冒险和投资过热,这也正是泡沫的特点。
尽管“硬核科技”(如垂直整合型公司)越来越被看重,很多投资者依然偏向谨慎行事,认为这些技术的建设充满不确定性且资本密集,尽管一旦成功,回报极其丰厚。不过,我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从核能到航空航天等领域,我们可能会看到类似加密货币市场那样的过度投资现象。
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泡沫的魅力就在于,即使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遭遇损失,它也不会引发系统性的崩溃,世界仍然会在解决重大问题上取得进展。最终,那些本来可能无法存活的公司反而会脱颖而出,推动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一切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但我坚信,这个过程将会带来非凡的成果。
04 泡沫机器是如何形成的
在2021年,马斯克在与《Everyday Astronaut》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视频中分享了他改进制造和设计过程的五步法:
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05r8ICkRw&feature=youtu.be
· 让要求更合理· 删除不必要的部分或过程· 简化或优化· 加快周期时间· 自动化
如果你把美国看作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那么马斯克在构建SpaceX这台“制造机器的机器”时采用的方法,不仅值得关注,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因为这个方法与特朗普政府宣称的计划十分相似:
· 让要求更合理 → 监管改革(例如:NEPA、NRC)· 删除不必要的部分/过程 → 消除像教育部这样的机构· 简化/优化 → 精简剩余的过程· 加快周期时间 → 提高审批速度· 自动化 → 现代化政府系统
显然,这些改动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SpaceX的火箭有时会发生爆炸,表明过于激进的创新可能会遇到问题。
不过,一旦这些改进和优化得以实施,许多事情就会变得更加顺畅。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充满了热情,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多年来,首个真正挑战极限并测试现有体系底线的政府。
但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象征着一种重新拥抱风险的态度。
04 小结
11月13日,特朗普宣布,埃隆·马斯克和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将共同领导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门”。
根据特朗普的说法,DOGE将“为我的政府扫清官僚障碍,削减过多的法规,缩减浪费的支出,并重塑联邦机构。”他还表示,这将“开创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业型政府管理方式”,并“释放我们的经济活力”。简单来说,目的就是修复“制造机器的机器”,推动一系列变革。
你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如此兴奋吗?我在上一部分提到过马斯克的修复机器流程,当时我觉得这个比喻有些“过于贴切”,结果就在我写完之后,特朗普就任命了马斯克来联合领导这个负责“修复机器”的组织。马斯克无疑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而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尽管许多人指出,DOGE没有实际的决策权,只能提出建议,但这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开始相信政府可能真的会变得更加高效。即便马斯克和维韦克无法直接削减机构和法规,他们至少可以揭示联邦政府中最浪费的部分,并通过公众的力量推动变革。
这是一个久违的机会,人们感到自己有可能亲自参与到让美国这台“大机器”更加顺畅运转的过程当中。马斯克也在X平台上表示,他们将公开分享DOGE的所有行动。
Vivek在推特上表示,DOGE将通过众筹的方式收集民众的意见:“美国人投票支持彻底的政府改革,他们应当有机会参与修复政府。”
这正前文所说的,任何一个好的、健康的泡沫,它都能激发人们的参与感。人们会觉得他们真的能够修复政府,因此会投入更多精力去尝试改进。具体表现可能是提交建议,或者给国会议员打电话,推动他们采纳DOGE的建议。是否最终结果完全如预期,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形成泡沫时,人们坚信事情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这种信念本身将塑造他们的行动。现在的问题不再是民主党对抗共和党,无论人们心中的不满与分歧如何,更重要的是,那些相信美国人民能够改变现状、让美国乃至世界变得更好的人,和那些认为政府官僚体系应该为我们做这些事的人之间的行动。这不比单纯的政治斗争重要得多!
没有人愿意为资助浪费的官僚体制支付更多的税款。没有人愿意觉得自己的国家已经出了问题,却无能为力。没有人愿意看到事情进展得比应有的慢100倍,或者花费比应有的多100倍。我们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这就是一个可能会催生未来几十年转折泡沫的“元泡沫”,欢迎来到特朗普泡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智通财经获悉,对冲基金大佬比尔·阿克曼旗下的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公布第三季度持仓报告(13F)。据统计,潘兴广场第三季度持仓总市值为129亿美元,上一季度总市值为104亿美元,环比增长24%。潘兴广场在第三季度的持仓组合中,新增2只个股,增持3只个股,清仓0只个股,减持了3只个股。其中,前十大持仓标的占总市值的99.95%。
潘兴第三季度大举增持了加拿大投资公司Brookfield(BN.US)的股份,持股数量增长377.6%,达到3270万股,持仓市值占投资组合比例从2.73%增长至13.36%,位列第一大重仓股。
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在第二季度披露了耐克(NKE.US)的新股份后,还在第三季度的行动中,该公司的头寸增加了五倍多。这家对冲基金在第二季度购买了300万股耐克B类股票。第三季度,潘兴将这一比例提高了435.5%,达到1630万股。作为消费趋势的晴雨表,耐克一直在与需求低迷和销售下滑作斗争。今年9月,该公司宣布让公司资深人士埃利奥特•希尔(Elliott Hill)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
值得注意的是,耐克在6月底公布不如预期的业绩之后,股价大幅下挫,随后在三季度初匍匐。随后,在阿克曼建仓、新任CEO就职等消息的提振下,股价开始走强。
此外,潘兴广场还增持了210万股海港娱乐(SEG.US)的股份,后者是一家专注于娱乐体验的房地产公司,今年8月从房地产开发商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手中分拆出来。
在减持方面,该基金在酒店和度假连锁酒店希尔顿全球集团(HLT.US)的持仓在第三季度减少了17.7%,至740万股,但该公司仍位列第二大重仓股。它还削减了汉堡王母公司餐饮品牌国际(QSR.US)和铁路运营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US)的股份,分别减少0.6%至2300万股和1490万股。
财联社11月15日讯(编辑 周子意)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准备对美股科技巨头微软的云计算业务重拳出击,对其反竞争行为展开调查。在乔·拜登总统任期的最后几周,这家美国监管机构的现任主席正抓紧对大型科技公司展开调查。
据直接了解此事的人士透露,FTC正在调查有关微软使用不公平的许可条款来锁定客户、并控制云计算市场的指控。
根据指控,微软通过其占主导地位的Windows Server和Microsoft Office产品,将大量客户“圈在”Azure云基础设施产品之中,而难以转换成其他竞争对手的云产品(转换需要收取高昂的费用,但实际上这样做并没有技术障碍)。
对此,FTC展开了调查。目前该机构正在审查的条款包括收取高昂的退出费、大幅提高那些离开的用户的订阅费、以及其Office 365产品与竞争对手云产品的不兼容性。
知情人士还指出,作为调查的一部分,FTC尚未正式要求微软提供文件或其他信息。
新的打击
挑战微软云业务的举措标志着FTC主席莉娜·汗(Lina Khan)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最新一轮的打击。她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遏制Meta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垄断力量,以强硬手段著称。
在华尔街交易界,莉娜·汗已然成为大多交易人士的公敌。不过,预计在明年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莉娜·汗将的职位被他人取代。
虽然下一任FTC主席可能不会采取像莉娜·汗这样的强硬立场,但预计大型科技公司将依旧处于风口浪尖。这是因为FTC去年曾就云端运算服务供应商的商业行为向产业参与者和大众征求回馈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回馈意见均表达市场竞争担忧,包括限制在其他云提供商生态系统中使用某些软件能力的软件许可做法。
除了FTC外,微软在云业务上的条款也受到了国际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其中,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正在对微软和亚马逊展开调查。此前,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的一项调查发现,亚马逊和微软的云服务可能破坏市场竞争,客户抱怨被“锁定”在这些云供应商的服务上,供应商会为自家的云服务提供专营性折扣,但对于从云端迁出的数据,这些供应商会收取高昂的迁出费用。
而在欧盟,微软在今年7月份成功与欧洲云计算行业贸易机构CISPE达成了一项数百万美元的协议,从而避免了欧盟监管机构对其云业务的正式调查。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姜蔼玲】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4日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一场活动上表示,他领导的新政府将重点关注俄乌冲突。
特朗普当天在活动上称,“我们会在(处理)俄乌问题上非常努力。(冲突)必须停止。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必须停止”。
特朗普曾多次表示,如果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他可以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问题。据外媒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表示,美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结束俄乌冲突,不过美国有能力改变其外交政策的轨迹。
美国彭博社9日也称,尽管距就职典礼还有较长时间,特朗普已开始试图重塑华盛顿对乌克兰的政策。特朗普的高级顾问布莱恩·兰扎9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更明确表示,特朗普上台后“将专注于在乌克兰实现和平,而不是帮助该国收复被俄罗斯占领的土地”。对于特朗普方面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罗斯准备“认真听取特朗普关于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建议”。
转自:央视
世界粮食计划署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发表声明称,该机构向苏丹南科尔多凡州首府卡杜格利市和北达尔富尔州扎姆扎姆难民营派出三支运输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车队。这是自苏丹武装冲突爆发以来,联合国机构首次向这两个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声明称,这三支车队分别从苏丹东部港口城市苏丹港和苏丹邻国乍得出发,将为约5万人送去粮食、儿童营养品等救援物资。声明呼吁苏丹武装冲突各方提供安全通道,以便车队快速、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苏丹南部的南科尔多凡州和西部的北达尔富尔州安全局势动荡,人道主义危机严峻。联合国今年8月宣布扎姆扎姆难民营出现饥荒。这里生活着约50万流离失所人口。(总台记者 赵远方)
转自:CCTV国际时讯
11月14日,新西兰众议院就一份颇具争议的法案进行一读投票,遭到毛利党议员反对。由新西兰众议院最年轻议员哈娜-罗希蒂·迈皮-克拉克发起,多名毛利党议员现场跳起了毛利哈卡战舞,以示强烈抗议。其他党派的毛利议员也随即加入。会议不得不暂时休会,并于大约30分钟后重启,一读通过了该法案。发起战舞的议员迈皮-克拉克被停职。不过据分析,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持,该法案将很难通过众议院的二读表决。
这一由新西兰执政联盟中的“行动党”提出的法案拟重新解释新西兰建国文献《怀唐伊条约》。据了解,《怀唐伊条约》于1840年由英国王室与500多名毛利酋长签署,规定了双方同意的治理方式。该条约中条款的解释至今仍指导着新西兰的立法和政策,其中涉及一系列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权利问题。
“行动党”提出,这导致国家因种族而分裂。据了解,这一法案若经通过,将允许通过议会而非法院“更公平地解释《怀唐伊条约》”。
而该法案的批评者指出,这一法案将分裂国家,影响毛利人应有的权利,导致许多毛利人急需的支持破灭。据悉,为了反对这一法案,连日来,新西兰的毛利人权利组织还主导了一场抗议游行,数千名参与者一路向最大城市奥克兰进发。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