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市場思考:賽點2.0三階段,港股是先行軍,A股是主戰場。由於假期時滯,A股仍處於第一階段估值修復,節後或更值得期待,後續需追蹤入市資金強度以及政策落地情況。
美國9月非農大超預期,為經濟「軟著陸」鋪路,下一個關鍵是通膨會否捲土重來嗎?
本週四將公佈美國9月CPI數據,將成為擾動美股和降息預期的重要數據。目前媒體普遍預計,9月整體CPI將環比上漲0.1%,核心CPI預計環比上漲0.2%;年比來看,整體CPI將從8月的2.5%降至2.3%,而核心CPI預計將保持穩定,年比上漲3.2%。
值得一提的是,瑞銀認為通膨更為火熱,其預期9月核心CPI季增0.31%,年漲幅則達3.3%。瑞銀表示,這可能為聯準會FOMC提個醒──美國仍未擺脫通膨的困擾。
高盛預測也高於市場普遍預期,核心CPI預期成長0.28%,高盛也預測9月CPI核心服務成長0.23%,高於前三個月平均成長水準0.13%,
有分析認為,9月CPI報告高於預期以及未來幾個月通膨可能捲土重來,這將會進一步限制聯準會的降息步伐,更重要的是這也將阻礙美股上漲。
上週強勁的非農就業報告可能為經濟在通膨下降的情況下實現「軟著陸」鋪平了道路,但它也迫使投資者減少對聯準會降息的押注,同時產生聯準會上個月降息50基點是否犯了錯誤的疑慮。
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汽車保險價格將再次上漲,儘管成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反映出保費的持續成長。其次,在最近幾個月的大幅上漲之後,預計房屋通膨將放緩,房主等價租金上漲0.35%,主要租金上漲0.31%。
不過,Laffer Tengler執行長Nancy Tengler表示,房屋成本是今年通膨最持久的推動因素之一,目前仍處於高位。此外,中東緊張局勢導致能源成本上升,以及碼頭工人罷工上週引發了人們對今年通膨捲土重來的擔憂。 有分析認為:
能源成本上漲和為期三天的港口罷工的潛在後果,可能只會對通縮趨勢造成“短期擾亂”,並“短期內”推高CPI,並不會導緻美國經濟出現“持續通膨”。
此外,從9月非農業報告來看,薪資通膨高企。 BOK Financial首席投資策略師Steve Wyett表示,9月份就業報告中平均時薪較上月成長0.4%高於預期,再加上「令人瞠目結舌」的港口工人薪資協議。這仍提醒投資者,通膨仍是聯準會面臨的問題。與勞動力規模相比,港口工人數量不足以對整體薪資水準產生直接影響,但看起來實現聯準會2%目標的進展可能仍很緩慢。
對於美股影響方面, Glenmede Trust投資策略副總裁Mike Reynolds表示:
這可能是未來幾個月需要應對的一些「逆流」之前的「最後一份乾淨的通膨數據」。 如果CPI數據開始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那將對股市和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極端情況下,美聯儲可能會再次開始升息……這當然不是基本情況,但作為股市的尾部風險,這是需要注意的。
從最新的經濟數據來看,9月非農大超預期,而核心CPI則可能反彈,聯準會上個月降息50基點是否過火了?
在Tengler看來:
市場面臨的風險是,聯準會降息過於激進,因為通膨尚未被遏制。我們每個月都看到核心CPI呈現同樣的溫和上升趨勢,而這並不是我們希望在整個經濟中看到的那種通貨緊縮。
瑞銀認為,聯準會最新會議紀要雖然紀要可能顯示參與者普遍同意降息50個基點的決定,但這可能掩蓋了更多的猶豫不決。紀要也可能表明,參與者不希望將50個基點的降息視為新的降息步伐。
此外,本周有大量的聯準會官員講話需要消化,包括聯準會理事庫格勒和鮑曼將再次發言,還有許多地區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發言,副主席傑佛遜將就貼現窗口的歷史發表意見。
明年美國財政政策將陷入爛攤子:2017年生效的《減稅與就業法》條款到期;2023年債務上限協議約定的支出限額將失效,債務上限需要再提高。
2024年底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決定如何支出因《美國救援計畫》所獲得的資金。一旦這筆錢花完,很多州長和市長會向華盛頓要更多錢。 2021年的基建法案給予的舉債權限將於2026年到期,建築業的通膨會讓承包商警告說,需要更多資金才能完成專案。
疫情期間依靠舉債度日,使得利息支付成為聯邦支出的第二大類別,超過了軍費開支,而且隨著舊債在高利率環境下延期,利息支出仍在繼續增加。目前處於失業率較低且經濟擴張的和平時期,但聯邦赤字已約為2兆美元,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3%左右。明年赤字將再次達到2兆美元左右,這還是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
卡瑪拉·哈里斯和唐納德·特朗普中將有一人明年起擔任總統。但他們在美國廣播公司辯論時,主持人沒有就預算、債務或整體稅收政策提出任何問題。事實上,整個辯論中沒有任何人提到「預算」「債務」和「支出」等字眼。主持人被兩名候選人牽著走,但兩名候選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
短期來看,聯邦預算在經歷疫情開支井噴後,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正常。 2020年第一季聯邦支出年化計算後為4.9兆美元,今年為6.7兆美元。不管怎樣,按照預期今年的開支都會高於2020年。但假如支出維持疫情前的趨勢(當時已經太高了),會減少約1兆美元。
川普和哈里斯都要為預算井噴承擔部分責任,也該為如何清理殘局多少有些想法。緊急時期出現龐大赤字支出有其必要性,但只要走出緊急時期,龐大赤字支出就該叫停。二戰期間美國累積了巨額赤字,戰爭獲勝後便削減赤字;經濟尚未完全從金融危機中復甦時,政府開支仍然過多,但赤字從2009年佔GDP近10%減少到2015年佔GDP不到3 %。
相比之下,今年赤字將占到GDP的6%左右。 1930年代,赤字從未超過GDP的5.4%。以赤字在美國經濟中的佔比計算,現在甚至超過了金融危機時期,而兩位總統候選人都不為所動。
當時和現在的差異在於,從現在開始推動赤字成長的將是保險數字,而不是經濟週期或任何緊急情況。兩名候選人一致認為,債務問題的根本原因--聯邦社保計畫是無解的。長期來看,這才是決定因素。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未來30年,社會安全計畫、聯邦醫療保險以及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所需的借款,將令國家債務增加124兆美元。而這一時段聯邦預算中其餘項目將大致收支平衡。
124兆美元幾乎肯定低估了,因為這是國會預算辦公室基於以下設想計算得出的,即未來30年利率永遠不會超過3.8%。政府所有的額外借款將加大利率壓力。在3.8%以上,利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債務就會再多出40兆美元左右。
預算其餘部分將保持大致平衡,這一設想隱含的前提是現行法律不會改變;前提是不出現經濟衰退、軍費開支無可預見增長,也不會新推出大規模開支計劃(除非相應削減開支);前提還得是,原定於明年和後年到期的所有政策真正失效,不折不扣,而且永遠不會捲土重來。
但實際情況不會這樣。無法預知未來30年世界事務會為美國帶來什麼,而且即將到期的政策,就算不是全部也至少有一部分一定會延長。 《減稅與就業法》是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據估算全面延長此項目將在未來10年增加3兆至5兆美元債務。這數字與聯邦社保項目的影響相比微不足道,但仍金額龐大。
川普和哈里斯在競選中所不同的,是對經濟無知的具體表現。川普揚言徵收全面關稅,由外國人埋單(實際上是美國人埋單)。哈里斯承諾透過公訴降低房屋和食品價格(要是這麼容易就好了)。
共和黨和民主黨或許可以就擔起財政責任走在一起。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曼哈頓研究所的布萊恩·里德爾撰寫報告,試圖推進這一結果。他的計畫無法讓預算收支平衡,但能讓債務與GDP比率穩定在當前水平,也就是100%左右,然後在未來30年逐步降至73%。
他使用的是現實設想,而不是像國會預算辦公室以現行法律為基準。他借鑒愛爾蘭、瑞典、加拿大和其他國家財政改革的成功經驗,帶頭削減開支,只建議小幅增稅——試圖透過稅收填補財政漏洞的國家必然會失敗。
里德爾的計畫將調整社會安全福利根據通膨變化而變化,而且每年將退休年齡提高3個月,直至69歲。他計劃減少富人的社保福利,保留窮人福利,完全不調高社保補貼的繳稅。
至於更消耗預算的聯邦醫療保險,其補貼稅率將調高1個百分點。同時,也將推行聯邦醫療保險改革,提高其競爭力。較高收入年長者預計將繳納更多保險費,但申請保險的資格年齡維持65歲不變。
這些想法並不瘋狂,有能力的領導者可以讓選民接受。社會安全計畫仍然多少有效,唯一原因是羅納德·雷根和國會兩黨都支持某獨立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向社保福利收入徵稅--但川普已經表示希望取消這一做法。 1983年雷根簽署命令,一系列社會福利改革計劃生效,他發表講話說:「今天我們看到,曾經分裂和恐嚇了這麼多人的問題現在把我們團結在一起。」在第二年大選中,雷根贏得了49個州。
當時和現在的另一個區別是,現在問題嚴重得多。如果美國保持財政健康,候選人都想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無可厚非。但預算陷入災難,真正重要的決策必須在明年做出。有別於候選人滔滔不絕談論的許多問題,政府預算完完全全是政府所能控制的。
這意味著,無論爆發怎樣的預算危機,都將百分之百是政府的錯。政府領導人應該正視這一點,向選民坦白即將發生什麼,而選民也應該要求他們這樣做。領導人和選民都沒有履行這些責任。預算問題如此觸目驚心、如此不容否認,逃避相關責任的唯一方法只能是絕口不談。
中東地區不斷升級的衝突使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動脈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霍爾木茲海峽被廣泛認為是重要的石油運輸咽喉要道。該水道位於伊朗和阿曼之間,是一條狹窄但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峽,連接中東的原油生產國和世界各地的主要市場。
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 稱,2022年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流量平均為每天2,100萬桶,相當於全球原油貿易的約21%。
石油即使只是暫時無法通過此處,也會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以及供應延誤。
對許多能源分析師來說,霍爾木茲海峽發生封鎖或流量嚴重中斷是最壞的情況——這會導致油價飆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
Wood Mackenzie能源分析師Alan Gelder週一表示,「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如果以色列襲擊伊朗,並且伊朗延緩船隻通過或試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將產生更為顯著的影響,因為那裡是全球約20 %的原油出口通道。
他補充道,“因此,我們認為市場沒有將最壞的情況考慮在內,而是考慮了對伊朗能源基礎設施的潛在影響。”
以色列承諾在上周遭到彈道飛彈襲擊後對伊朗進行報復,引發了外界猜測,認為以色列可能很快就會對德黑蘭的能源基礎設施發動攻擊。
伊朗是全球石油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它承諾對以色列的任何進一步行動做出強有力的回應。
一些能源分析師質疑石油市場是否對中東地區衝突加劇的風險過於樂觀。
MST Financial的高級研究分析師Saul Kavonic表示,霍爾木茲海峽沿線的供應中斷可能導致油價大幅上漲。 Kavonic指出:
「如果我們看到對伊朗產量的攻擊,全球約3%的供應可能會被暫時抹去,另外,更嚴格的製裁也可能導致供應減少高達3%。僅此一項就可能導致油價接近或超過每桶100美元。
他補充道,「如果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受到影響,這對油價的影響將是1970年代伊朗革命和阿拉伯石油禁運之後油價衝擊的三倍,現在我們談論的是每桶150美元以上。
瑞典銀行SEB的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表示,大宗商品市場的普遍經驗法則是,如果供應受到嚴重限制,那麼價格通常會飆升至其正常水平的5到10倍。
Schieldrop在上週五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一個月或更長時間,那麼布蘭特原油可能會飆升至每桶350美元,世界經濟將崩潰,油價將在一段時間後回落至每桶200美元以下,但是,考慮到目前油價的水平,市場似乎並不認為這種發展有任何可能性。
ING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表示,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的任何中斷都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Patterso在10月4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雖然仍然很極端,但關鍵的擔憂是這些中斷會蔓延到霍爾木茲海峽,影響波斯灣的石油流動。”
他補充道,“這些流動的嚴重中斷足以將油價推高至新的歷史高點,超過2008年接近每桶150美元的歷史高點。”
Patterso表示,霍爾木茲海峽的任何供應中斷都不會局限於石油市場,“這也可能導致來自卡達的液化天然氣(LNG)流動的中斷,卡達的天然氣佔全球LNG貿易的20% 以上。”他補充說:
「這對全球天然氣市場將是一場衝擊,特別是在北半球進入冬季的時候,我們看到天然氣需求因供暖目的而大幅增加。雖然我們看到新的LNG出口能力正在增加,但這仍然遠低於卡達的出口量。
近期中國相關的股票一波大漲,吸引了許多海外券商的注意。美股券商平台嘉盛集團最新發布報告,點評中國股票這波漲勢的可持續性,尤其是離岸市場頗具代表性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未來走勢將如何演變。
10月8日港股已大幅調整,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指收盤時分別下跌9.41%和12.82%。而A股市場在十一長假歸來後,如同預期般走勢堅挺,上證綜指收市漲4.59%,上證50指數漲3.55%,而深市創業板指數大漲17.25%。
海外緊盯A股市場的富時A50指數週一漲幅亦有所收窄,收市時漲4.08%至14588.31點。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指出,“富時中國A50指數是離岸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指數,目前正在重演2014-2015年的飆升。”
2014-2015時,富時A50在九個月內翻了一番,但隨後急劇回調,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他認為,在現階段,只要A50指數維持在2023年1月高點14,430點以上,短期技術偏向就會持續看漲。
Matt Weller表示,在將中國指數的這一波牛市飆昇放入歷史長河背景時,他發現這並不是A50指數第一次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上漲超過25%。在2014年11月和12月,該指數曾因以下多個因素合力推動而大幅上揚。
中國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2014年11月,央行兩年多來首次降息,標誌著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以支持經濟成長,並提高了未來幾個月政策支持的預期。
經濟刺激與基礎建設投資:為因應經濟成長放緩,中國政府推出財政刺激措施,重點投資基礎建設項目和都市化建設。
滬港通計畫:2014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計畫首次允許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互相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並向外國資本開放了中國市場。
吸引力的估值:當時A股市場相對於全球各主要市場被嚴重低估,導致大量買盤壓力,特別是來自散戶,他們在中國股市中扮演重要角色。
改革動力:當時國內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國營企業改革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去監管,被視為長期成長的動力。
嘉盛報告指出,除了「滬港通」這一特殊因素外,可以說十年前的其他四個驅動因素如今再次出現。
Matt Weller稱,在假定A50將再次上漲超過50%之前,投資者應考慮歷史或許只會“押韻”,而非完全重複。但回顧歷史背景有助於交易者理解可能的結果範圍。
從技術角度來看,A50明顯突破了長期的低點和高點下降趨勢,經過上個月的高低點後,現已飆升至兩年多來的高點。
報告指出,鑑於強勁的看漲動能,只要富時A50指數維持在2023年1月高點14,430點以上,短期技術偏向將繼續看漲,下一步可能延續至15,860的50%斐波那契回檔位;如果跌破14,430點,則可能出現一波獲利回吐。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