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
預: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2024年8月中國出口延續強勁成長。
2024年8月中國出口延續強勁成長。以美元計價,8月出口年增8.7%,預期6.6%,前值7.0%;8月進口年減至0.5%,預期2.5%,前值7.2%。 8月貿易順差擴大至910.2億美元,預期811億美元,前額846.5億美元。
出口延續韌性,量強價弱仍明顯。 8月出口延續韌性。在全球製造業景氣度底部回升、歐美庫存低點、中國製造業投資高成長、以及在海外關稅政策具不確定性下,企業搶出口等綜合因素影響,預期短期出口仍相對偏強。但從量價維度來看,出口企業以價換量仍較為明顯。在生產端偏強的壓力下,上游出廠價格下跌,而部分中游製造業儘管出口景氣度仍相對較高,但價格亦顯現一定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衰退擔憂、地緣因素、降息等不確定性影響下,以及海外關稅擾動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後續出口的向上斜率。
內外需待再平衡。從進口數據來看,非工業製品的生活、生產原料進口均有所回落,而此前政府提出的惠民生、促消費,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需求等措施仍需時間顯現。同時,隨著海外逐漸轉向降息週期,中國央行貨幣操作空間增大,後續預計將有更多積極政策出台,從而緩解企業、居民端成本,促進內需改善,推動內外需更加均衡。
8月出口延續成長,而進口則明顯回落。 8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年增8.7%,高於預期和前值;出口環比增速則由上月-2.3%回升至2.7%,略強於季節性,與8月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邊際回升趨勢相一致。另一方面,8月進口量年增0.5%,較上月顯著回落,且低於預期2.5%。
勞力密集產品、原料出口回落,成為出口動能的主要拖累,而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仍維持韌性。具體來看:
機電產品出口邊際上仍在加速。 8月機電產品出口成長達12.7%,較去年拉動出口成長近7.5個百分點。其中,積體電路出口較上月的28%增速有所回落,但仍有18.8%的高增速,較上月拉動出口成長0.5%。全球半導體正處於上升週期中,短期積體電路出口仍有望維持較快成長。自動資料處理設備出口年增速亦有所回落至11.8%,較去年拉動出口成長0.7%。家用電器和手機出口都達到了雙位數的年增速,分別為12.2%和16.9%,年比分別拉動出口成長0.4%和0.5%。
汽車、船舶出口延續偏強。汽車、船舶出口8月延續高成長,年增率分別達32.7%及64.1%。其中,汽車包括底盤出口是本月出口的最大亮點和最大貢獻項,年增速較上月13.9%大幅增至32.7%,兩年複合增速也達到了30%以上,對出口貢獻達到1.2% 。從量價來看,汽車出口以價換量仍較為明顯,其中出口價格同比跌幅由上月的-10%收窄至-5.3%,而出口量同比由上月的26.6%增至40.2%。船舶出口延續高景氣度,量價雙增,預計將持續成為出口的重要支撐因素。
英國央行將於本週四公佈利率決議,8月通膨數據發布後,是否會進一步降息?
分析指出,英國8月通膨維持穩定,為年內進一步降息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市場也加大押注英國央行將於本週降息,數據顯示投資人定價該行降息25基點的機率從上週的20%升至約35%。
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2%,與7月持平,低於英國央行的預期,但符合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中值預期。
具體來看,核心通膨(不含能源、食品、酒精和菸草)較去年同期上漲3.6%,高於7月的3.3%。國家統計局表示,機票價格上漲是推動通膨的主要因素,源自於去年較低的基數。同時,汽車燃料、飯店和餐廳價格則出現下降。
英國央行密切關注的服務業通膨在8月升至5.6%,高於7月的5.2%。不過,彭博分析認為這回升早在市場預期之內,且可能是暫時現象,整體來看服務業通膨和整體通膨低於英國央行的預測水準。
分析進一步稱,目前英國8月通膨略高於該國央行定下的2%的目標,為今年稍後進一步降息留出空間。
同時,市場對聯準會大幅降息50基點的預期不斷升溫,促使交易員加大押注英國央行本週四可能降息。
根據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的數據,投資人目前在定價中計入英國央行(本週)降息0.25點的幾率約為35%,相較於上週20%的預期顯著上升。
今年8月,英國央行進行了疫情以來的首次降息,該國央行行長貝利表示,通膨壓力減緩使得降息成為可能,但警告不能過快或過度降息,以避免通膨再次反彈。
投資管理公司Quilter Cheviot固定利率研究主管Richard Carter表示,最新數據加大了英國央行採取謹慎行動的可能性。他說:儘管經濟成長疲軟且薪資成長放緩,但核心通膨仍居高不下,尤其是服務業通膨從5.2%升至5.6%,這將顯著影響英國央行的決策。
他補充說:這使央行在短期內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變得更加複雜,特別是在聯準會採取更激進立場的背景下。雖然英國央行8月已降息25基點,但下次降息可能還需時日。
英國8月通膨率維持在略高於英國央行2%目標的水平,為英國央行今年稍後進一步降息留出了空間。英國國家統計局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8月CPI年增2.2%,與前值持平,且低於英國央行預期。數據顯示,來自汽車燃料的下行壓力被機票價格的上行所抵銷。
這些數據可能會使英國央行保持在今年稍後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軌道上。英國央行在8月1日降息25個基點,為2020年初以來首次降息,理由是潛在通膨有所緩解。英國央行也釋放了未來將進一步謹慎降息的訊號。值得一提的是,會議紀錄顯示,降息這項決定對部分支持降息的委員來說是一種「微妙平衡」的結果,在由九名成員組成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中,有四名成員反對降息,而英國央行總裁貝利為降息25個基點投下了決定性一票。
此外,英國央行密切關注的一項關鍵指標—8月服務業CPI—較去年同期上漲5.6%,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5.5%和前值5.2%。不過,市場普遍預期這種回升將是暫時的。
英國央行將在周四公佈9月利率決議。雖然英國央行預計將維持基準利率為5%不變,但市場對進一步寬鬆的預期一直在上升。交易員目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11月及12月均降息,2025年還將降息5次。
Abrd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Aviva Investors和Allianz Global Investors的基金經理紛紛押注,在經濟成長放緩和預算調高稅收的情況下,英國央行試探性的降息政策不會持續太久。高盛、匯豐銀行和瑞銀等投資的策略師也同意這一觀點,認為在英國經濟成長動能持續減弱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很快就會被迫加強應對力度。
日本股市在今年上半年走出歷史性的漲勢,這不僅與宏觀環境帶來的提振有關,也與各上市公司承諾改善公司治理模式脫不開關係。
東京證券交易所在去年發起一項運動,旨在促使日本企業更加關注公司治理及股東關係,這也推動海外分析師對日股給予樂觀指引。
然而,據日本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的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稱,在承諾遵守東京證券交易所披露業務改進計劃要求的日本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公司提供了詳細切實的行動戰略。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股權投資部總經理Tomochika Ishii嘲諷稱,很多公司只是在嘴巴上熱烈討論,但並沒有進行實際的披露。
數據顯示,截至8月,約有79%的在東證所主要市場或主機板上市的日本公司回應了交易所的請求,但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統計發現,只有29%的公司製定了計畫。
同時,這也在上市公司的股本報酬率上被隱晦證實。截至目前,正股價指數公司的股本報酬率仍維持在8%左右,遠低於全球同業。
雖然改革之路仍阻且長,但日本生命保險公司也認為改革將為日本股市帶來更多順風,並呼籲當局盡快使其成為現實。
另一家投資公司GMO的投資經理Drew Edwards和Colin Bekemeyer則觀察到,監管機構正在將注意力轉向小型股,敦促其實現更高的回報。
東京證券交易所最近要求公司揭露提高市淨率和股本回報率的計劃,尤其是市淨率低於1倍且股本回報率低於8%的公司,其中大多數為中小型股。
Edwards和Bekemeyer解釋稱,日本企業界一直存在這種慣例,就是小公司會等待大公司先」吃螃蟹“,然後再效仿。
但目前潮流已至,將推動小型股加入改革,從而大大提升其估值。兩人也認為,由於小型股的相對估值較低,這將為投資者創造更有利的入場條件。
知名消費電子產業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週三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剛過去的8月份全球手機市場中,蘋果公司時隔3年(2021年8月以來)首度被中國品牌小米超越,跌至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
該機構表示,出現這情況的背後有兩大原因。首先是蘋果iPhone歷來會在9月新機發布前經歷季節性銷售淡季。同時,小米雖然在8月銷售量較上月持平,但中國品牌也是2024年上半年成長最快的品牌之一,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率達22%。即使下半年的成長因基數效應放緩,Counterpoint預期該品牌仍能獲得「強兩位數百分比」的全年增速。
對於小米「強於大盤」的表現,Counterpoint研究總監Tarun Pathak解讀稱,今年小米採取了更精簡的產品策略,集中精力在每個價格區間創造一個旗艦型號,而不是在一個細分市場塞進多款設備。雖然入門到中階設備持續展現強勁表現,但小米也在可折疊和Ultra系列所代表的高階市場取得進展。
透過上圖也不難看出,蘋果iPhone每年都會在9月新品發表後迎來銷售高潮。不難預期,蘋果會在10月後重新奪回全球第二、甚至第一的位置。真正的問題在於,隨著高階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蘋果在新形態(折疊螢幕等)、生成式AI等領域的“蟄伏”,對於iPhone銷量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由於對高階用戶影響最大的「蘋果智慧」仍處於未知的狀態,所以上週五開始的新iPhone預訂資料也出現了預期內的進展。
知名消費性電子分析師郭明錤在上週末發布的分析顯示,iPhone 16 Pro系列的兩款手機預售情況明顯弱於上一代。其中iPhone 16 Pro Max首個週末的預售數量預期為1,710萬部,比起iPhone 15 Pro Max同期少16%。反倒是iPhone 16和16 Plus因為顯著的硬體提升(以蘋果的標準而言),預定數據明顯好於上一代。
受此影響,蘋果股價週一跳水近3%,跌至近1個月來的新低。
郭明錤分析稱,iPhone 16 Pro系列需求低於預期的關鍵因素,是「蘋果智慧」並沒有與手機同步發售,另外iPhone也要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所以接下來AI功能的上線,以及「雙十一」和歐美假日季的促銷,將會定義iPhone 16系列的銷售曲線。
蘋果在9月初的發表會上宣布,「蘋果智能」會在今年10月支援美國地區的英語用戶,隨後將在今年12月支援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英國的在地化英語。中文、法語、西班牙語和日文使用者則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用上真正意義上的「蘋果AI」。
當然這裡也會有一個問題:既然要到明年才能用上“蘋果智能”,這些Pro Max用戶將面對另一個選擇——等iPhone 17。根據傳聞,iPhone 17 Pro Max將首次提高至12GB 記憶體(提升高達50%!),晶片也將升級至台積電2nm製程。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