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晶片製造商鎧俠在東京上市首日股價一度飆升17%;有資管機構表示,鎧俠的IPO首日投資回報反映市場對於記憶體晶片需求復甦的樂觀展望。
在日本股市開盤階段呈現跌勢之後,鎧俠在登陸日股首日逆勢大幅上漲,並且漲幅後續逐步擴大,股價遠超其IPO價格,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於記憶體晶片的投資熱情有所復甦。自7月以來對於記憶體晶片低迷的投資情緒一度重創儲存巨頭SK海力士、三星以及美光股價,但近日市場對記憶體看漲情緒明顯復甦,這也是鎧俠延遲至12月登陸日本的邏輯,這股看漲熱潮推動美光(MU.US)在美股市場交易價格自12月以來大舉反彈15%。有資管機構表示,鎧俠的IPO首日投資報酬率反映市場對於消費級儲存需求復甦的樂觀展望。
12月18日登陸日本股市上市後,鎧俠的最新估值一度達到約8770億日圓(約合57億美元),截至週三日本股市收盤,鎧俠股價收漲超11%,盤中一度大漲超17%。但是,這一最新市值仍然只是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牽頭的金融財團在2018年以180億美元收購該公司時的一小部分。鎧俠股價上市首日收漲1,601日圓,最高漲至1,689日圓,其首次公開發行價格則為1,455日圓。
這家全球市佔率排名第三的NAND快閃記憶體產品製造商在經過多年複雜且範圍極其廣泛的談判後上市,這些談判涉及貝恩資本、韓國財團SK Inc.、西部數據公司以及日本政府。該公司的IPO價格處於其首次公開發行前夕所提議的IPO價格區間的中間位置。相較之下,日本交易所集團的數據顯示,今年登陸日本股市的大多數給出價格區間的上市交易最終都以IPO區間上限以上的價格首次亮相。
來自日本頂級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One的基金經理岩本誠一郎表示:「股價走勢反映出人們對該公司以及消費級記憶體晶片復甦的預期。」他表示,相對便宜的IPO價格也有助於吸引來自全球投資機構的買盤力量。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鎧俠的市淨率約為1.87x,而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美光科技市淨率約為2.67x。
今年,各大公司透過日本股票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籌集約9,380億日元,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最高金額。彭博社收集的數據顯示,儘管包括日本地鐵營運商東京地鐵公司以及X射線設備製造商Rigaku Holdings Corp.在內的巨額上市吸引了全球投資者重點關注,但IPO交易數量已降至日本股市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這表明大型公司帶來的巨額上市交易正在主導日本股市IPO。
根據統計數據以及華爾街投資機構覆蓋儲存領域的最新研報,今年以來記憶體晶片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消費性電子級的DRAM和NAND市場需求疲軟,主要因智慧型手機與PC等消費性電子需求仍然低迷,而企業級NAND和高頻寬儲存(即HBM)的需求則因全球AI熱潮而呈現井噴式擴張。
投資者們正在關注鎧俠是否會像其他儲存晶片公司一樣,全面受益於微軟以及亞馬遜等大型雲端運算巨頭們所共同推動的未來幾年內全球範圍數萬億美元級別的資料中心硬體支出。
鎧俠(Kioxia) 主要專注於NAND快閃記憶體以及3D NAND儲存解決方案,是全球領先的儲存產品供應商之一,並且在企業級儲存(例如資料中心、企業級固態硬碟SSD)領域有著較為顯著的市場影響力,自ChatGPT引發全球企業佈局生成式AI的史詩級熱潮以來,企業級SSD需求大幅擴張,這也是投資人看好鎧俠未來業績擴張進而提升鎧俠股價的核心邏輯。但相較於美光、SK海力士等儲存巨頭,目前公開資料顯示鎧俠並未涉足HBM儲存市場,這也是該公司上市的估值大幅受限於100億美元以內的限制因素。
雖然NAND快閃記憶體產品的讀寫速度不如DRAM和HBM,但其容量大、成本低,是長時間儲存資料的理想選擇,在生成式AI運算系統中,企業級SSD(基於NAND Flash技術的企業快閃硬體產品)通常用於保存規模龐大的訓練/推理資料集和已訓練模型,當需要進行訓練或再推理負載時,將資料極速加載到DRAM或HBM中進行處理。
企業級NAND(如資料中心SSD)需求因資料中心和雲端運算的快速擴張而激增。美光在業績報告中公佈資料中心SSD業務營收在2024財年年增超過三倍,並創下季度基準的營收紀錄。在華爾街分析師們看來,未來2-3年左右,企業級NAND和HBM將繼續受益於人工智慧訓練/推理系統、AI大模型更新迭代與微調,以及雲端AI推理算力的強勁需求,成為儲存晶片市場的主要成長點。
就目前而言,NAND快閃記憶體——在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產品中儲存資訊的核心儲存晶片——尚未完全從長期的價格低迷中恢復過來,這是由於全球行動裝置消費性電子以及PC需求從新冠肺炎時期需求高峰之後導致的庫存過剩引發需求持續萎靡所引發。鎧俠競爭對手之一的西部數據公司最近警告稱,消費性電子級的NAND價格在第四季度仍然疲軟。據悉,西部數據與鎧俠在日本北部地區經營一家製造合資企業。
人工智慧熱潮全面推動對昂貴的HBM儲存系統的需求,這些3D堆疊晶片系統的製造難度極大,而且需要晶片製造商使用很大一部分記憶體晶片製造產能資源,因此很難大幅提高產能。這將顯著降低未來庫存過剩的風險,而庫存過剩是儲存產業長期的禍根。美光CEO曾多次強調,由於HBM需求激增,意味著HBM產能擴張速度將加快,而這對於廣泛的DRAM和NAND產能以及價格也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位CEO預計DRAM以及NAND整體供給將逐漸跟不上需求,預計價格預計會穩定上漲,這也是一些交易員看好鎧俠NAND快閃記憶體產品價格復甦的邏輯。
此外,蘋果Apple Intelligence所引領的端側AI大模型融入消費性電子端的熱潮,也有望推動DRAM與NAND需求邁入激增階段。蘋果在WWDC向世人展現的這幅AI宏圖意味著自2024年開始,端側AI大模型逐漸開始融入PC、智慧型手機以及智慧手錶等消費性電子終端,甚至不久後可能融入人形機器人,開啟具身AI在智慧時代,各大終端對於儲存的容量需求可能將呈現指數級成長趨勢,這也是一些研究機構近期在蘋果WWDC之後,開始不斷上調儲存晶片在未來幾年需求預期的核心邏輯。
根據TrendForce預期,到2025年,DRAM儲存產品銷售額可望達到1,365億美元,意味著預期年增51%;NAND快閃記憶體銷售額可望達到870億美元,可望年增29%。
來自Asymmetric Advisors的日本股票策略師阿米爾•安瓦爾扎德表示,目前沒有早期跡象表明鎧俠的IPO將「徹底點燃儲存市場」。 “儘管如此,考慮到其相對疲軟的行業背景,股價上市首日仍然大幅上漲且IPO價格處於定價區間的中間位置,這一事實意味著市場對於消費級存儲芯片的需求復甦預期相對樂觀。”
特斯拉日前又收穫了兩個看漲目標價。投行Wedbush和瑞穗的分析師均將該股目標價上調至515美元,較目前水準高出逾7%,是華爾街分析師給出的最高目標價。
週二,特斯拉股價連續第五天創下歷史新高,截至收盤漲3.64%,報479.86美元。自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贏得第二任期以來,特斯拉利好不斷,股價已累計上漲逾九成。
根據媒體日報道,川普的過渡團隊正在建議進行全面改革,切斷對電動車和充電站的支持,並加強阻止外國汽車、零件和電池材料進入美國國內。儘管這可能會損害特斯拉的銷售,但對特斯拉競爭對手造成的打擊將更大。
媒體上週五報道稱,川普的團隊已建議新政府取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的一項命令,該命令要求汽車製造商報告涉及自動駕駛的事故。這顯然對特斯拉有利。據悉,特斯拉已向NHTSA報告了1500多起涉及其FSD和Autopilot軟體的事故。
另據媒體上個月報道,川普過渡團隊的成員告訴顧問,他們計劃將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聯邦法律框架作為交通部的優先事項之一。這表明,川普政府擬放寬自動駕駛汽車規定。這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馬斯克曾多次表示,特斯拉的未來取決於FSD和自動駕駛技術。
瑞穗分析師將特斯拉的評級從先前的“中性”上調至“跑贏大盤”,並將該股目標價從每股230美元上調了一倍多至515美元。
瑞穗以Vijay Rakesh為首的分析師表示:“我們將特斯拉的評級上調至跑贏大盤,因為我們認為,未來4年特斯拉將面臨一些特殊順風。”
這些「特殊順風」包括自動駕駛法規預計將放寬,以及川普提出的政策,例如結束對電動車的稅收抵免。瑞穗的分析顯示,這些政策舉措將使特斯拉處於比同行更有利的地位,因為該公司擁有更低的電動車成本結構和更有利可圖的電動車路線圖,並有望在未來幾年推出低成本汽車。
在加總估值模型中,Rakesh對特斯拉的估值為1.8兆美元,其中核心汽車和能源業務價值7,110億美元,自動駕駛業務價值6,140億美元,人形機器人價值4,720億美元。
瑞穗估計,2040年,特斯拉將售出720萬台人形機器人,平均售價為2.3萬美元,收入將達到1,660億美元。
在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看來,特斯拉的看漲行情很大程度取決於其自動駕駛的未來。
艾夫斯將特斯拉目標股價從400美元上調至515美元,並表示,在多頭市場的情境下,該股2025年可能飆升38%,至650美元。
「我們將特斯拉的目標價從400美元上調至515美元,因為我們相信川普入主白宮將在未來4年徹底改變特斯拉和馬斯克的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故事。」艾夫斯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艾夫斯強調,他的看漲目標價並不包括特斯拉開發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帶來的潛在上漲空間,而是取決於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不斷成長。他指出,特斯拉仍然是當今市場上最被低估的人工智慧公司。
聯準會官員即將在本週的會議上討論借貸成本問題,市場普遍預期將再次降息,但降息幅度可能小於先前預期,同時暗示明年降息步伐將放緩。美國經濟展現的韌性超出官員幾個月前的預測,通膨下降速度較慢,勞動市場也未如預期般疲軟。這一經濟前景的轉變可能促使聯準會在周三的政策聲明中調整措辭,並上調借貸成本路徑的預期。此外,強於預期的數據引發了關於中性利率是否應上調的討論,這可能會成為聯準會緩慢降息的理由。聯準會的利率決議及最新季度經濟預測報告將於北京時間週四凌晨3點公佈。隨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將在半小時後召開記者會,就相關事宜進行說明。
SGH Macro Advisors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Tim Duy認為,目前的不確定性可能為決策者提供了更多理由來採取漸進的降息策略。他指出:“隨著我們接近這些預估的上限,對於美聯儲而言,在評估其政策週期的位置時,採取更為審慎的步伐是合情合理的。”
在利率決定方面,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基準利率下調四分之一個百分點,使聯邦基金利率降至4.25%至4.5%的目標區間。然而,這一利率水準遠高於官員9月份預測的2.9%的中性利率水平,顯示政策制定者對該利率的估計正在上調。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政策制定者傾向於減少降息幅度的原因之一。
在經濟預測方面,近幾個月的數據表明,經濟表現優於官員上次發布預測時的預期。因此,政策制定者可能會上調他們的經濟前景預測,顯示通膨率上升、失業率下降和經濟成長更強勁。
最新的「點陣圖」將顯示預期的利率路徑,預計官員明年將降息的次數將少於9月的預測。然而,這些預測尚未完全反映當選總統川普的政策影響,而聯準會官員正在等待更多政策細節。一些聯準會官員指出,他們需要等待川普政府關於關稅和驅逐政策的更多詳細信息,以便將這些政策因素納入對經濟成長和通膨的預測模型中。
根據機構的調查結果,多數經濟學家預測官員們將在明年實施三次降息舉措,這項預期較政策制定者9月的預測減少了一次。
美國經濟分析師Anna Wong對此評論道:「鑑於11月份的核心PCE通膨數據預計呈現疲軟態勢——儘管該數據將於12月20日正式公佈,但聯準會工作人員已能夠依據CPI和PPI數據做出高度精準的預估——這可能已經促使部分原本擔憂通膨上行風險的美聯儲官員轉變觀念,勉強接受再次降息的決策。
在聲明方面,聯準會官員可能會保留與11月類似的聲明,即實現就業和通膨目標的風險「大致平衡」。但也有可能添加一些措辭,表示預計將「逐步」降低利率,或暗示近期可能暫停降息。巴克萊的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可能在本週降息後於1月份維持利率不變,並透過引入相關措辭來傳遞這一訊息。
在新聞發布會方面,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可能會詳細解釋官員如何解讀經濟數據及其對政策的影響。他可能會被問到何時會暫停降息,以及這種暫停是否會在一月到來。
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官員們對未來政策步伐的任何見解。此外,鮑威爾還可能面臨關於央行實現通膨目標進程是否停滯以及當前就業前景是否更樂觀的提問。
目前,投資人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在本週三進行最後一次降息,但市場更為關注的是聯準會是否將調整其2025年的政策行動預期。所有人的目光都將聚焦於聯準會的“點圖”,這張每季更新的圖表展示了每位聯準會官員對聯邦基金利率走勢的預測。隨著一系列通膨數據的不穩定和聯準會官員的謹慎表態,2025年的政策預測備受質疑。同時,川普政府的新政策也可能為央行決策者帶來更多挑戰。
9月份,聯準會進行了四年多來的首次降息。當時的點陣圖顯示了聯準會官員之間的共識,即預計在2024年還會有兩次降息,而在2025年則會有四次較小的額外降息。然而,當前的經濟情勢已發生顯著變化。
前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洛蕾塔·梅斯特表示,先前對明年降息四次的預測需要“重新考慮”,並預測2025年經濟將“放緩”。她認為,2025年降息兩到三次是合理的。
然而,威爾明頓信託首席經濟學家盧克·蒂利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聯準會官員將堅持他們對2025年降息四次的預測,因為總體通膨預計會下降。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12月初為必要時的政策調整留下了靈活性,他指出“我們可以更加審慎”,因為秋季初的經濟表現強於預期。然而,一些經濟學家對2024年末的兩項意外發展感到驚訝,這可能導致預期的回落。
首先,就業市場並未顯示出任何新的疲軟跡象。其次,秋季的通膨數據仍頑固地維持橫向盤整,未能向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靠攏。
最新的證據來自上周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通膨數據,顯示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升2.7%,略高於10月的2.6%。而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的「核心」CPI,在11月份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上漲3.3%,11月份批發價格的意外上漲超出了市場預期,進一步加劇了通膨壓力。這些數據進一步推高了市場對聯準會本週降息的預期,將其機率提升至95%以上。
對於聯準會針對2025年的經濟預測是否會做出調整,有些人持保留態度。威爾明頓信託的蒂利便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在周三的點陣圖公佈後,到2025年底的利率中位數預測範圍仍將維持在3.25%-3.5%之間。
蒂利指出,聯準會官員在承認近期通膨數據依舊偏高的同時,也需密切關注勞動市場的動態。儘管市場波動較大,但總體上呈現放緩的趨勢。相較於聯準會內部的多數成員,蒂利對就業市場的擔憂更為深重。他認為,由於勞動市場疲軟,經濟衰退的風險高達35%。
蒂利進一步強調,勞動力需求正逐步下降,私部門的就業成長目前也已低於過去六個月的平均水平,僅108,,000個職位。他預測,勞動市場未來的成長將進一步放緩至每月新增近100,000個就業機會。
同樣身為聯準會的觀察員,威爾明頓信託公司的債券投資組合經理威爾默·斯蒂斯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明年聯準會仍有可能實施四次降息。
斯蒂斯預計,在周三的會議上,鮑威爾將表示聯準會在控制通膨方面正取得積極進展,並指出房屋價格以及CPI的其他組成部分都在朝著目標邁進。他強調:“這無疑是'我們離目標越來越近了'這一說法的積極信號。”
至於本週三的會議舉措,斯蒂斯表示:“我認為降息25個基點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除此之外,部分聯準會官員對通膨前景表達了樂觀的預期。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湯姆·巴金在11月中旬接受採訪時預測,明年的通膨率將繼續走低。
巴金將近期核心通膨數據的平穩表現歸因於與去年相比更嚴苛的比較基準。他預計,由於今年第一季通膨數據偏高,2025年第一季的通膨數據可能會更加樂觀,這一變化曾一度促使官員重新審視通膨情勢。
同樣,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奧斯坦·古爾斯比在12月初的演講中也呼籲要著眼全局。他指出,自2022年通膨率達到9%的高峰以來,這一數字已經大幅下降,當時創下了1981年以來的新高。古爾斯比補充說:“我仍然堅信,我們將能夠實現2%的通膨目標。”
然而,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梅斯特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包括上周公布的CPI在內的最新數據,足以促使聯準會官員重新評估2025年的政策路徑。
梅斯特表示:“我認為,人們需要重新考慮明年適當的政策走向,即便不考慮未來尚不明朗的財政政策行動,但我們知道這些行動遲早會發生。”
她進一步指出,儘管本週降息仍有可能,因為這是市場預期,但1月可能會暫停降息。梅斯特認為:“他們更有可能在12月完成降息操作,然後再來規劃明年的政策。”
有外媒通報,儘管受到製裁,俄羅斯石油仍繼續流入歐盟,懸掛利比里亞和巴拿馬國旗的石油抵達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港口,這兩個國家都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
俄烏衝突三年來,西方旨在削弱俄羅斯經濟的製裁未能阻止其石油出口。
根據英國媒體報道,儘管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制裁,歐盟在2022年仍為石油和天然氣支付了約1,400億歐元,其中包括800億歐元的石油費用。這筆資金支持使俄羅斯能夠繼續進行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俄羅斯的石油收入是其戰爭資金的主要來源,到2025年軍費開支預計將增加至1,420億美元。
然而,烏克蘭真理報記者米哈伊洛·特卡奇(MykhailoTkach)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實地考察,親眼目睹了石油抵達的情況,調查顯示,到2024年11月,俄羅斯石油仍在運抵歐盟港口。
根據MarineTraffic(一個提供船舶移動即時資訊的全球平台)的數據,追蹤了兩艘抵達歐盟國家的俄羅斯油輪。
2024年11月8日和9日,利帕里號(懸掛利比里亞國旗)和斯雷迪納號(懸掛巴拿馬國旗)油輪載有16萬噸輕質原油,從俄羅斯新羅西斯克港口出發停靠在歐盟港口。
俄羅斯石油於2024年11月10日運抵歐盟,這一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持續了15個多小時。
Sredina號在距離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港附近海岸約10公里處停留了一週。
11月17日凌晨2點左右,這艘油輪終於被拖走。旁邊是另一艘巴拿馬州油輪Melahat,當時油輪正在進行船對船石油轉運。
第二天,北方邦的MykhailoTkach乘著一艘小船出海,試圖到達石油轉運地點。從遠處看,油輪看起來就像地平線上的小點。可以看到Melahat號,後面是Sredina號。
「現在想像一下,一年中有多少次這樣的轉運發生在遙遠的海上。有多少次這樣的轉運發生在其他國家——保加利亞、土耳其、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等,」特卡奇說。 “我們在這段影片中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
2024年11月26日,上週從Sredina加註石油的「Melahat」號在羅馬尼亞領海與俄羅斯註冊的VFTanker3號船隻停靠。
特卡奇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石油不是通過在離岸司法管轄區註冊的影子船隊油輪轉運到歐盟,而是通過俄羅斯註冊的船隻。”
VFTanker3號直接從俄羅斯新羅西斯克港口抵達羅馬尼亞。
11月10日,就在抵達羅馬尼亞港口之前,利帕里油輪意外改道前往保加利亞。這艘在賴比瑞亞註冊的油輪停靠在巴爾幹半島最大的煉油廠羅西涅茨。該煉油廠原為俄羅斯巨頭盧克石油公司所有,2023年9月由保加利亞國有化。
隨著利帕里號的靠近,一艘馬耳他籍油輪斯塔莫斯號駛離了羅西涅茨煉油廠。這艘油輪先前曾於2023年兩次訪問俄羅斯。利帕里號和史塔莫斯號在海上會合。
「它們之間可能正在進行船對船的石油轉運,」特卡奇說。 「這就是俄羅斯影子艦隊所做的。油輪在離岸很遠的地方會合,所以我們第一次嘗試無法到達它們。”
2022年,歐盟委員會給予保加利亞豁免,允許其在2024年底前進口和提煉俄羅斯石油,以確保其國內供應。然而,這項豁免導致保加利亞收到的俄羅斯石油數量超過了需要,間接使俄羅斯得以向第三方出售石油。
全球見證、CREA和民主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23年前10個月,羅西涅茨煉油廠加工了近500萬噸俄羅斯石油,為克里姆林宮創造了近10億歐元的直接稅收收入。
特卡奇指出:“正如弗拉基米爾·普丁所說,這就是瓦格納集團一年的花費。”
2023年,保加利亞通過了一項法律,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目標是到2023年底將羅西涅茨煉油廠的俄羅斯石油使用量減少到80%,到2024年10月完全停止進口。然而,截至2024年11月,石油轉移仍在持續。
特卡奇說:“海上船對船的轉運大約需要24小時。”
第二天,當Tkach返回觀察油輪時,他確認轉運已經完成。 Lipari號已卸下貨物,而Stamos號已裝上石油。
特卡奇說:“這就是俄羅斯影子艦隊在歐盟的運作方式。”
11月17日上午,馬紹爾群島註冊的油輪「阿爾泰號」從新羅西斯克出發,抵達羅馬尼亞康斯坦察,船上有19名俄羅斯人和2名格魯吉亞人。
米哈伊洛·特卡奇表示:「這是過去一周內,繼布爾加斯的利帕里號和康斯坦察附近的斯雷迪納號之後,第三艘向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運送俄羅斯石油的油輪。
「阿爾泰號」駛往羅馬尼亞米迪亞港,其藍色船體和線上追蹤數據證實了其身分。
11月17日,烏克蘭遭受俄羅斯最大規模的飛彈攻擊之一,其能源基礎設施遭襲。同時,三艘羅馬尼亞拖船(Tirreno、Bucuresti和Astana)正在拖曳Altai號,距離羅馬尼亞海岸約10公里。
《烏克蘭真理報》獲得的一條簡訊顯示,這艘油輪在羅馬尼亞海域停泊了近一周,隨後返回新羅西斯克重新裝貨。簡訊還顯示,船員們知道這艘油輪在該地區的活動。這則簡訊是由「阿爾泰號」上的俄羅斯水手伊凡·博格丹諾夫發送的。
這艘Seajewel油輪從土耳其傑伊漢抵達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港後,有人看到它在卸貨。執法部門消息人士表示,這艘油輪原計劃前往俄羅斯新羅西斯克重新裝貨。
歐洲反詐騙辦公室目前正在對俄羅斯透過不具備煉油能力的土耳其港口運送石油進行調查。
儘管受到製裁,歐盟國家在2023年2月5日禁運後的一年中仍透過土耳其進口了超過500萬噸俄羅斯石油,價值30億歐元。 Seajewel號是其中一艘油輪,今年曾三次在俄羅斯加油(分別在2月、3月和5月),每次卸油後都返回。
MarineTraffic證實,油輪位於土耳其海岸附近,正返回新羅西斯克。
同時,MinervaPacifica號已從土耳其抵達羅馬尼亞米迪亞港。據執法部門消息人士透露,MinervaPacifica號今年在俄羅斯裝貨兩次,2023年曾四度前往俄羅斯。
日前,法國巴尼耶政府遭國會彈劾下台,其主導的2025年預算案宣告流產。 13日,法國總統馬克宏任命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為新總理。 14日,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公司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反映出在政治持續分裂背景下,法國經濟特別是財政前景面臨風險。
由於巴尼耶政府未能通過預算案,法國2025年預算目前仍缺席。法蘭西24電視台指出,這是法國近45年來首次在年末沒有推出隔年預算。馬克宏說,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預算,完整預算案須在2025年初提交議會投票表決。
看守內閣會議11日就2025年度財政預算提出「特別法」草案,以防止政府因資金問題陷入停擺。該草案16日在國民議會獲得通過,並將於18日提交參議院審議。
自今年6月馬克宏解散國會以來,法國政壇連續「地震」。在馬克宏中間派長期盟友的新總理貝魯上台後,仍面臨四分五裂的議會,未來施政將遭遇不小困難。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因相關預算措施無法順利推行而引發的危機表明,法國政治日趨碎片化的問題仍未解決,各方政治力量相互掣肘,或將持續對法國立法和行政構成阻力,拖累該國經濟前景。
在巴尼耶政府垮台後,三大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迅速發出警告。穆迪在一份聲明中說,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a3的原因是“法國的政治分裂將極大削弱該國公共財政”,“在可預見的未來,法國縮小巨額財政赤字的措施範圍和力度將受到限制。
穆迪說,法國當前政治局勢不利於未來幾年實現實質的財政整頓。根據穆迪的統計和評估,1998年至2023年,法國在遵守歐盟委員會財政目標方面的記錄一直不佳,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排名墊底。
穆迪預計,2025年法國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將達到6.3%,2027年可能降至5.2%;公共債務與GDP比率將從2024年的113.3%增至2027年的120 %左右。穆迪認為,儘管債務承受能力長期以來一直是法國在信貸方面的相對優勢,但與類似評級的其他國家相比,這一優勢正在減弱。
貝魯上任當天表示,他面臨解決赤字的巨大挑戰。 「沒人比我更了解情勢的艱難……我並非不知道我們面前的艱難險阻。」他表示,面對「延續幾十年」的財政問題,他將「不隱藏、不忽視也不遺漏任何事」。
不過,貝魯被任命為總理後,法國政壇隨即出現不少反對聲音。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國民議會黨團主席瑪蒂爾德·帕諾說,該黨將馬上在國民議會提交對總理的不信任動議。左翼社會黨在新聞稿中表示,該黨成員不會「加入」貝魯領導的政府,同時警告貝魯不要像前任一樣動用法國憲法相關機制,不經國民議會投票而「強行」通過草案,否則仍會遭到彈劾。
極右派國民聯盟主席若爾當·巴爾代拉表示,不會馬上在國會對貝魯進行不信任彈劾。但該黨的國民議會黨團主席瑪麗娜·勒龐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說,貝魯如果和前任巴尼耶一樣不肯聽取極右翼關於財政預算的意見,結果只會「導致死局和失敗」。
依照法國憲法,國民議會因解散而提前選舉後一年之內,總統不得再次將其解散,因此國民議會當前中間派與左翼、極右翼「三足鼎立」的局面將至少持續到明年夏天,新總理仍隨時可能遭到彈劾。
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消息,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拉斐爾·布倫-阿蓋爾13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接受反對黨的要求可能會帶來財政成本,從而導致(法國)明年的財政整頓程度受限。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