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12月13日,央行公佈最新金融數據,金融數據整體平穩,維持較強的實體經濟支持。 11月金融數據顯示幾大重點:一是M2增速基本穩定,M1增速降幅繼續收窄;二是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三是貸款規模合理增長。
12月13日,央行公佈最新金融數據,金融數據整體平穩,維持較強的實體經濟支持。
11月金融數據顯示幾大重點:一是M2增速基本穩定,M1增速降幅繼續收窄;二是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三是貸款規模合理增長。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清楚提及「適時降準降息」。對於貨幣政策的具體做法清晰度很高。市場普遍認為,隨著多個重磅會議進一步釋放的正面訊號,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積累增多,市場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未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與整體宏觀調控思路轉變保持一致,更支持促消費、惠民生。
11月末,狹義貨幣(M1)餘額65.09兆元,年減3.7%,較上月(-6.1%)回升2.4個百分點。 M1增速邊際回升,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經濟活動企穩向好,社會信心有所改善,也受益於金融市場上投資人風險偏好提升。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決定自統計2025年1月份數據起,啟用新修訂的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將被納入統計。
市場人士預計,隨著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撐效應進一步落實顯效,M1成長率可望穩定。新口徑M1與當下的經濟基本面更貼切,調整後較原M1在絕對數值上有一定優化,綜合來看,2025年新口徑M1增速應較2024年有所回升。
M2方面,增速基本穩定。央行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11.96兆元,年增7.1%。
市場權威專家表示,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成長明顯加快,導致基數較高。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成長率看,2023年和2024年11月底M2平均成長8.6%,維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5.6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8%,與經濟成長與物價水準預期目標基本匹配;1-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9.40兆元,整體穩定。
貸款方面,11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4.68兆元,年增7.7%,與上月末(8%)相比,增速小幅回落。
市場機構分析,11月金融數據表現主要受不良資產處分、地方債務化解的影響較大。
市場權威專家表示,不良貸款核減加快,長期看有助於提升金融體系穩健性。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有序推進,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按下「加速鍵」。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揭露的數據顯示,三季以來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未償本息及項目數均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
該專家表示,貸款核減會導致當月各項貸款餘額存量減少,進而影響未來12個月金融總量數據的年增率。
根據市場機構計算,11月全國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分不良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
市場專家普遍認為,長期看,不良貸款處置有助於金融機構化解存量風險隱患,為後續穩健經營奠定良好基礎,也會促進區域金融穩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不良貸款核銷只是銀行帳務處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借貸關係並沒有改變,不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經營活動。
11月也有部分不良貸款是透過打包轉讓出售,實現不良資產整體出表,此部分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樣不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關係。
此外,地方化債力道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換債務,影響信用存量。
近期中央出台化債組合拳,新增6兆元地方政府再融資專案債額度,並從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款債券安排8,000億元,用於置換隱性債務。
據了解,財政部已將新增地方債務限額下達各地,部分省份已經啟動發行工作。目前全國地方政府再融資專款債券發行合計金額已基本達到全年計畫發行額度。
有市場機構調研,融資平台等主體拿到專項債資金後,大部分會在10-20天左右歸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為貸款,以免債券和貸款“兩頭付息”,估計11月全國約完成近2,500億元地方債務置換,12月還將有更大規模的債務置換。
地方化債有助於優化銀行資產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益。業內專家表示,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後,更有利於「輕裝上陣」發展實體經濟;對於銀行機構,貸款的減少轉為政府債券的增加,對銀行資產的影響整體中性。債務置換雖然可能減少銀行利息收入,但地方專案債券的風險權重(20%)低於貸款(75-100%),債務置換後將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和資本消耗。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其中,11月的信貸結構仍存在不少亮點,特別是個人房屋貸款成長有所改善。
11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87兆元,年增12.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為4.25兆元,年增13.2%,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32.21兆元,年增14.3%,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科創領域的信貸需求正被深入挖掘。市場機構調查發現,目前商業銀行都在想辦法挖掘潛在信貸需求。例如,安徽以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瞄準科創企業「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核心問題,創新推出「共同成長計畫」服務模式,透過「貸款合約+中長期策略合作協議/承諾函」的方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
個人貸款也有所穩定。住戶貸款成長率近期已上升,主要是個人房貸穩定回升。
隨著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個人房貸提前還款現像明顯減少。數據顯示,今年10月個人房貸發放量超過4,000億元,提前還款金額減少,提前還款額佔個人房屋貸款餘額的比重明顯低於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房地產市場也呈現積極變化,市場交易邊際改善,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來首次轉正,12月以來成交依舊相對活躍,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產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復。
未來有效信貸需求將逐步釋放。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與有效實施,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增多。
市場專家普遍預計,市場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將更有力有效。
當地時間週四(12月12日),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表示,北約是時候轉向戰時思維了。他警告稱,北約成員國目前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來應對未來的威脅。
呂特週四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表了演講,這是他今年10月就職以來首次重要演講。
呂特在演講中聚焦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不足問題,他聲稱俄羅斯“為與烏克蘭及北約的長期對抗做準備”,並形容當前的安全局勢是他一生中見過最糟糕的。
「我們尚未為四到五年內可能面臨的挑戰做好準備,」呂特表示,他敦促成員國大幅增加國防開支。
北約目前有32個成員國,一半都是在冷戰結束後加入的,其中芬蘭和瑞典於俄烏衝突爆發後加入軍事聯盟。芬蘭是俄羅斯的鄰國,該國的加入使北約與俄羅斯的邊境線長度增加了約一倍。
根據北約規定,成員國每年的國防開支至少要佔GDP的2%。然而,許多北約成員國多年來都未能實現該目標。這讓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非常不滿。
今年2月,川普在競選集會上語出驚人,他威脅稱,如果北約成員國未能在國防領域投入足夠的支出,那麼當它們面臨俄羅斯的攻擊時,他不僅不會保護這些國家,甚至會鼓勵俄羅斯攻擊它們。
川普這番話引起了軒然大波,早在美國大選開始之前,歐洲方面已開始考慮加強自身軍事實力。
北約成員國紛紛承諾,從今年開始,每年將自身國防開支提高到至少佔GDP的2%的水準。但呂特表示,隨著危險“全速逼近”,這一數字遠遠不夠,北約成員國還需要投入更多。他指出,在冷戰期間,歐洲成員國的國防開支曾達到GDP的3%以上。
「如果我們現在不一起增加支出以防止戰爭,那麼未來為了打贏戰爭,我們將付出更高昂的代價,」呂特說。
他還表示,俄羅斯的經濟處於“戰爭狀態”,預計其明年國防開支將佔GDP的7%至8%,達到冷戰以來的最高水準。
俄羅斯總統普丁先前表示,俄羅斯沒有理由,也沒有興趣與北約國家作戰,在地緣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俄方沒有與北約進行軍事衝突的意願。
他還稱,那些關於俄羅斯有攻擊北約計畫的說法,是在用恐懼來維持西方全球霸權的愚蠢嘗試。
統治敘利亞54年之久的阿薩德(Assad)父子政權倒台之後,不少人都擔心敘利亞會變成下一個「伊拉克」又或者是「阿富汗」。然而,類似的對比從敘利亞人的眼中來看卻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無論是在伊拉克還是阿富汗,推翻原有專制政權的都是外國勢力,取而代之的都是由外國勢力扶持的留外人物。
相較之下,大多敘利亞人都把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倒台看作是2011年反政府示威、其後演變成內戰以後十多年來的國內人民抗爭的最終成功。
如今組成大馬士革臨時政府的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HTS),背後雖然有土耳其支持,卻並不是完全聽命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組織。
而且,這次推翻阿薩德政權的12天攻勢,也不是一個組織的成功--例如首先進入大馬士革的反抗軍其實並非沙姆解放組織,而是由德魯茲族(Druze)武裝組成的「南方作戰室」(Southern Operations Room);而且,如果不是同樣是敘利亞人民的政府軍士兵人人士氣消散、大體不作抵抗,反對派的進展也不會如此迅速。
可以說,推翻阿薩德政府的民情已在,只是沙姆解放組織以及在其背後支持的土耳其看準了俄羅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都無力、無意軍援阿薩德政府的時機而已。
從沙姆解放組織領袖朱拉尼(Abu Mohammed al-Julani)過去統治西北伊德利卜(Idlib),以至今天入主大馬士革快滿一周的各種行動來看,朱拉尼也正在努力避免敘利亞踏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後塵。
伊拉克的教訓是,2003年美國入侵推翻薩達姆(Saddam Hussein)之後實行了所謂的「去復興黨化」(debaathification)政策,把任何與薩達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Ba’ath Party)有關的人士都排除在新的政治體制之外,最終變成了針對在伊拉克為少數的遜尼派的歧視政策,使新政府缺乏有經驗的政府人員去執政,日後更引致伊斯蘭國(ISIS)等極端勢力的崛起。
阿富汗的另一種教訓是,2021年塔利班奪權之後,並沒有兌現溫和化其極端伊斯蘭主義的承諾,對女性的人權不斷收緊限制,大部份教育被禁、外出需要男性親屬陪同,到本年8月連公開發言也被禁止,至今導致西方援助缺乏,像中國、俄羅斯這些傾向對塔利班採取務實主義的國家也未有正式承認其作為阿富汗的國家政府(雖然兩國都接受了塔利班派出的外交人員)。
朱拉尼入主大馬士革之後,並沒有執行敘利亞版的「去復興黨化」政策,而是與阿薩爾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員通力合作,先從原總理賈拉利(Mohammad Ghazi al-Jalali)手上接過政府權力,把原來管理伊德利卜的「救國政府」(Salvation Government)總理巴希爾(Mohammed al-Bashir )召來擔任臨時總理。原有的公務員全都得到可以照常上班的指示。外交部的駐外人員都得以留任(按:有駐外使節幾天前還在為阿薩德辯護,如今卻為新政府說好話)。
高層官員職位和安全相關事務則由伊德利卜的官員接任。例如有份在伊德利卜幫助建立救國政府、在阿聯酋長大、能說流利英語的Mohammed Ghazal就來到大馬士革負責整治不同的政治機關。而大馬士革街頭指揮交通的警員也是來自伊德利卜的警隊。
阿薩德政府的一般軍人也得到全面赦免。他們只要向新政府登記繳械即可。雖然朱拉尼表明會追究高層軍官,但暫時似乎沒有自願繳械投降的高層軍官被嚴厲對待。
朱拉尼建立的臨時政府都用上了其沙姆解放組織的人,沒有讓土耳其直接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SNA)、長據東北油田和農地的庫爾德族主導、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南方作戰室旗下各路武裝等各方勢力參與。
不過,這只是直至來年3月為止的臨時做法。敘利亞人經歷了14年的內戰苦難,人們都在渴望和平與和解,朱拉尼大概不會笨到要完全將其他派系排除在外,因而引發另一場國內衝突。
在伊斯蘭主義的意識形態問題上,朱拉尼早在管治伊德利卜之時已逐漸放棄極端宗教思想,重用本地精英,換掉伊斯蘭武裝份子的長袍而穿上西裝,也用三色旗取代遜尼派聖戰士常用、黑底白字寫有伊斯蘭誓詞的旗幟。本年初,有伊斯蘭聖戰的支持者甚至因為不滿朱拉尼太世俗化而上街參加示威。
這次入主大馬士革之後,朱拉尼已下令其軍人不能干擾女性的穿着,並向基督徒、德魯茲族、庫爾德族等不同宗教和少數族群表明會尊重他們的權利,而阿薩德政權所屬的阿拉維派(Alawites)也沒有遭到清洗(按:雖然不少親近阿薩德政府的人物據稱都已經逃到國外或鄉村地方躲避)。
網絡上確實有流傳一些沙姆解放組織軍人違反朱拉尼命令的行為,例如有軍人質問一位支持阿薩德政府的電台基督徒女記者她屬於什麼教派,亦有軍人闖進大馬士革的什葉派清真寺叫囂等等。不過,沙姆解放組織多次表明將會對於這些違反命令的人作出追究,指他們的行動不代表沙姆解放組織,也不代表新的臨時政府。
臨時政府的初步行動都聚焦在恢復和改善整本治理之上。例如Mohammed Ghazal就已經開始改革阿薩德遺留下來的過時政府機構,以及吃空額等貪腐問題,並希望將平均25美元的公務員月薪提升到100美元的伊德利卜水平,並將伊德利卜的電子化公共服務帶到大馬士革。
雖然在新政府「草創階段」我們不能肯定朱拉尼有沒有辦法掃清前身是阿爾蓋達(Al Qaeda)分支的沙姆解放組織內部的極端伊斯蘭主義意識形態,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拉尼正努力往這個方向推進,避免自己的新政府變成另一個塔利班。
不過,即使我們假設朱拉尼真的能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歷史中汲取到教訓,還有至少三個重要因素將會決定敘利亞未來是會走向大融和式的和平,還是陷入另一階段的分裂和衝突之中。
首先,雖然如今未能加入政府的各路反對派人馬並沒有用武力對抗沙姆解放組織和朱拉尼,但如果末來幾個月臨時政府把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也不開始同各派探討權力分配的新憲政問題的話,恐怕這些各有武裝的力量並不會輕易臣服於沙姆解放組織之下。
以往在伊德利卜執政期間,朱拉尼採取的是高壓專制的手段。在宗教、種族多元而且各派都有武力的敘利亞,這一套並不能派上用場。否則,朱拉尼只會變成另一個阿薩德,又或者讓敘利亞重新陷入衝突之中。
其次,敘利亞長期是不同外國群雄逐鹿之地,如今俄羅斯和伊朗已經明顯失勢,而保留了小量駐軍的美國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之後也不會想花費太多精神在敘利亞身上(按:特朗普在首屆任期內已試圖從敘利亞撤軍),剩下來的外部勢力大概就只有土耳其,以及在阿薩德倒台後大舉空襲敘利亞並派兵越境的以色列。
在沙姆解放組織展開反攻之後,土耳其支持其敘利亞國民軍以武力奪下了庫爾德族敘利亞民主力量控制的好幾個城鎮,不過到12日已在曼比季(Manbij)一帶達成臨時停火。目前,由於阿薩德政府倒台,原本與敘利亞民主力量結盟的阿拉伯武裝都開始轉投沙姆解放組織陣營,加上一向支持庫爾德族的美軍有可能撤走,這絕對是土耳其進一步壓制庫爾德族力量的時機。然而,如果土耳其真的要把握這個時機的話,這將破壞朱拉尼向庫爾德族呼籲團結的計劃,使敘利亞繼續戰火不斷。
另一方面,經過連日攻擊,以色列已經將阿薩德政府留下來理論上可以用來攻擊以色列的軍備大多都炸毀掉。朱拉尼從來也沒有顯示出要侵犯以色列的意向。敘利亞的新政府上台,對以色列而言,絕對是一個重新以外交而非軍事解決分歧的機會。但以色列會否嘗試把握這個機會,卻值得質疑。
簡單而言,敘利亞能否恢復和平,還是要看插手敘利亞的各方勢力的行動。
最後,經歷失治和戰亂多年的敘利亞,如今經濟大壞,GDP比內戰之前跌近九成,正處於百廢待興的境地,外來援助是必需的。國際社會,包括將沙姆解放組織視為恐怖組織的聯合國和西方國家,都必需展示出同新政府合作的意願。如果朱拉尼真的走上溫和化之路的話,它們必需解除其恐怖組織定義,並對敘利亞重建提供實質援助。一個穩定、和平而獨立的敘利亞,是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所在。
敘利亞變天,為人們帶來了沉寂良久的希望。但希望能否成真還需要各方的意願和努力去實現。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