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儘管關稅風險暗潮湧動,美股卻意外創下歷史新高。 當地時間2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可能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徵收約25%進口關稅,相關決定最快在4月2日正式宣布。
儘管關稅風險暗潮湧動,美股卻意外創下歷史新高。
當地時間2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可能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徵收約25%進口關稅,相關決定最快在4月2日正式宣布。在關稅陰霾下,美股卻並未受到太大衝擊。 18日,標普500指數反而創下歷史新高。
股市狂歡背後,風險不可忽視。威靈頓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多元資產聯席總監Nick Samouilhan對記者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股市為全球貿易環境帶來了不確定性,一系列政策的影響尚未顯現。這些措施增加了通膨波動的風險,可能引發金融環境進一步收緊。此外,這類政策的針對性較強,通常聚焦於特定產業或地區,為相關產業和區域的經濟前景帶來了重大風險,並且使全球市場的前景愈發複雜。
一個不尋常的現像是,川普1.0時期的關稅政策常引發全球股市巨震,但如今市場的反應卻相當平淡,這背後暗藏哪些玄機?
從先前預告的「對等關稅」到如今的汽車、半導體和藥品關稅,川普的政策對其他國家和美國本身都會造成衝擊。
美國進口的汽車約佔50%,其中約一半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一半來自其他主要汽車生產國。汽車關稅可能會對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和韓國的汽車製造商造成嚴重的打擊。
半導體關稅或將對韓國、日本等國造成嚴重影響。韓國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國,大量產品出口到美國。日本在半導體材料、設備以及部分半導體零件領域具有強大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藥品關稅或將對印度和瑞士等國造成嚴重影響。印度是全球主要的仿製藥生產和出口大國。瑞士擁有諾華、羅氏等全球知名的製藥企業,在創新藥研發和生產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瑞士製藥企業對美國市場的出口規模也較大。
對美國本身而言,關稅這項間接稅也會對消費和經濟造成衝擊,也會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進而影響美國企業獲利和股市前景。
美國信用卡入口網站CreditCards.com發布的報告顯示,約五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他們購買的商品比往常要多,主要是因為擔心川普的關稅政策,消費者對潛在物價上漲和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加劇。
對消費者來說,對價格上漲的擔憂往往會刺激囤貨行為,尤其是非易腐食品、衛生紙和醫療用品,他們急於在成本進一步上漲之前購買商品。報告顯示,當被問及川普計劃徵收的關稅對大件商品購買的影響時,22%的受訪者表示會產生“重大影響”,而30%的受訪者表示會產生“一些影響”。
關稅提高了進口商品的成本,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促使企業透過漲價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隨著依賴外國原料和零件的行業的生產成本上升,這可能導致更廣泛的通膨壓力,阻礙聯準會降息,並減緩經濟成長,圍繞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打擊消費者信心。
儘管川普關稅動作頻頻,但標普500指數卻逆勢創下歷史新高。
這背後和川普政策「雷聲大雨點小」息息相關,更多是為了談判。 2月13日,川普宣布將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並稱將考慮對使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輸美產品額外徵收關稅。不過川普的對等關稅並未立即開始執行,為談判留下了窗口。
2月18日預告的汽車、半導體和藥品關稅也可能是類似策略。川普表示,加大關稅力度是為了吸引製造商進入美國,他希望在宣布新關稅前「給企業時間進來」。 “當他們進入美國並且在這裡有自己的工廠時就沒有關稅了,所以我們想給他們一點機會。”
關稅政策尚未真正成為威脅,而人工智慧熱潮仍在波折中繼續。 Samouilhan表示,人工智慧股票的崛起標誌著一場根本性的經濟變革,挑戰了將其視為投機泡沫的觀點,投資科技公司仍然具有優勢。美股「七巨頭」已為人工智慧領域的變革奠定了基礎,也為其他公司適應這一不斷變化的環境和發展壯大鋪平了道路。 2025年,預計獲利成長可望擴大至其他產業。隨著未來更多產業與企業開始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紅利將惠及更廣泛的領域。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美洲區首席投資長Solita Marcelli預計,短期內一系列宏觀不確定性將加劇波動,但良好的基本面應能繼續支撐股市。
由於穩健的企業獲利和優質公司眾多,美股仍具有吸引力。但Samouilhan也提醒,風險仍然存在,尤其是政策引發的通膨可能影響利率和股市。關稅增加了市場出現更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這可能導致金融環境收緊。川普已經為潛在的市場不利反應找到了理由,他會將責任歸咎於聯準會,而非其關稅政策。在宏觀經濟波動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品質和整體品質至關重要,極大地影響美國股市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看來,鑑於川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較強,投資人也需要保持靈活,做好應對政策預期差與股市波動的準備,2025年對美股持「謹慎樂觀」態度。
儘管川普關稅政策尚未造成美股股災,但摩根士丹利E-Trade交易和投資董事總經理Chris Larkin提醒,總體而言,市場仍在努力擺脫去年12月初以來的盤整。來自華盛頓的消息,尤其是關稅方面的消息,可能會繼續成為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
在標普500指數創歷史新高之際,擔憂的聲音不絕於耳。
BTIG技術分析師Jonathan Krinsky警告美股可能大幅下跌,或在3月前深度回檔。美股可能比看起來更脆弱,儘管標普500指數達到歷史高點,但其成分股中只有不到60%的股票高於其50日移動平均線,這表明市場中相當一部分股票並未參與上升趨勢。
美股的上漲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少數巨頭。在經歷了持續的多頭市場後,美股「七巨頭」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的總市值逐步逼近20兆美元,超過了日本、德國、英國和印度股市的市值總和。
美股估值水準已達史上第三高點,僅次於1999年末及2021年末。
鐘正生提醒,標普500指數本益比(PE)月均水準在2024年12月錄得29.1,達到了98.0%的歷史分位水準。 2024年12月,經過10年通膨調整以平滑經濟週期的席勒本益比(CAPE)為37.9,達到1881年以來98.3%的歷史分位水準。美股PE和CAPE的絕對水平均達到歷史第三高點,僅次於1999年末和2021年末。回過頭看,前兩次估值達峰後,美股都經歷了深度調整,2000—2001年和2022年,兩段時期內標普500指數最深跌幅分別達37%和25%。
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多高算高,而是合理性。鐘正生表示,本輪美股高估值存在一些合理性,與企業較強且穩定的盈利表現相符,也體現了投資者「棄債轉股」的行為,AI及科技股投資熱情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有區別。高集中度也有合理性,頭部企業與其他企業獲利表現有分化,且標普500指數多數企業的表現不弱,可謂「頭重腳不輕」。
美國經濟和企業獲利保持積極,美股的高估值、高集中度或許能夠延續,但鍾正生提醒,宏觀層面的不確定性已經上升。
川普政策引發的通膨上行風險或是美股重大威脅。在川普的第一任期,美國通貨緊縮風險高於通膨風險,實施財政擴張並阻撓聯準會過度緊縮是符合經濟邏輯的。但在第二任期,美國經濟的核心衝突是管控通膨,川普主張的減稅、財政擴張和關稅政策,又或是對貨幣政策不合時宜地干預,都可能加大通膨上行風險。 2022年以來能觀察到美股對通膨問題的敏感性,當通膨過高或通膨下降較慢時,美股都可能出現調整壓力。
接下來關稅和貿易保護政策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逐漸顯現。例如,美國的關稅以及其他貿易保護行為或不利於全球科技業,放大美股高集中度的風險,美股大型科技企業對全球經貿關係和非美經濟生態有較高暴露。 FactSet數據顯示,標普500上市企業中平均42%的收入來自海外,其中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兩個產業的海外收入分別高達56%和49%。
美國財政和債務壓力也是美股必須面對的風險。新冠疫情以來,美國經濟和股市高度依賴財政刺激,2020年至2021年,川普和美國前總統拜登先後祭出大規模財政刺激並大幅舉債,造就了美股的牛市,但也為2022年高通膨和財政刺激退坡後美股的調整埋下伏筆。 2023年5月,美國通過了新的債務上限,此後又見證了美國債務攀升與美股牛市。 2025年伊始,美國觸及新的債務上限,投資者對於美國債務風險以及債務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能否持續的討論也在增加。
根據印度媒體週三(2月19日)報道,特斯拉正在印度尋找土地,以建立電動車製造廠。
報導指出,馬哈拉施特拉邦是特斯拉的首選地,因為特斯拉公司在浦那設有辦事處,而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向特斯拉提供了靠近浦那的Chakan和Chikhali的廠址。 Chakan是印度的一個主要的汽車製造中心,梅賽德斯-奔馳、塔塔汽車、馬恆達、大眾和巴賈傑汽車等公司都在這裡。
另外,特斯拉的許多供應商也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因此這裡將成為特斯拉公司業務的自然延伸。
雖然馬哈拉施特拉邦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但其他邦也在爭奪這個項目。報導稱,特斯拉的建廠計畫可能會根據不同邦提供的激勵措施而改變,此外特斯拉在做出決定之前,還將仔細評估工廠距離港口等因素。
馬哈拉施特拉邦先前曾將一些備受矚目的投資項目拱手讓給了其他邦,包括印度最大鋁生產商韋丹塔與富士康合資的半導體工廠,以及塔塔集團與空中巴士的飛機製造項目。這一次,州政府官員在與特斯拉的談判中依舊持謹慎態度。
馬哈拉施特拉邦官員表示,討論仍在進行中,尚未最終確定。
近年來,馬斯克實際上已多次提到特斯拉進軍印度的計劃,但過往的談判都以失敗告終。
2021年,特斯拉曾計劃在孟買洛爾帕雷爾地區開設銷售網點和辦事處,特斯拉曾提議印度將4萬美元以下的全組裝汽車的關稅稅率從60%降至40%,但印度方面並未就此事達成一致,因而該計劃最終未能實施。
去年,印度政府發布了更新的電動車政策,為承諾在印度投資至少5億美元的公司提供關稅減免,希望能重新贏得特斯拉的青睞。不過2024年4月,馬斯克取消了原定訪問印度的行程,表示由於「特斯拉的重大事務」而無法成行。
在特斯拉這次最新動作之前,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會見了印度總理莫迪,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與莫迪舉行了會面。莫迪隨後表示,與馬斯克進行了愉快的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斯克與莫迪會面後不久,特斯拉在領英上列出了13個職位空缺,這些職位位於孟買和德里,包括車輛服務、銷售、客戶支援和業務運營,表明該公司正重新關注印度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招聘資訊表明,特斯拉可能很快就會在印度開設銷售展廳,甚至有可能趕在建立製造工廠之前。
還有報導稱,特斯拉已經開始接觸印度領先的電動車製造商塔塔汽車(Tata Motors)等公司的高層,表明特斯拉可能正在尋求合作夥伴關係或希望在當地採購零件。
川普已經將手伸向聯準會,試圖有更多發言權。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試圖讓他的政治任命者對國會設立的、旨在一定程度上獨立於白宮運作的政府機構擁有廣泛的控制權。這是川普對聯邦政府長期結構發起的系列挑戰中的最新一次。
這項命令預計將影響一系列獨立機構,包括聯邦選舉委員會、聯邦通訊委員會、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這些機構通常由兩黨組成的委員會管理,其成員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確認,任期固定,只有因行為不端才會被免職。
川普週二簽署的命令要求獨立機構將其主要法規提交給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進行審查。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由預算鷹派人物、川普的盟友Russell Vought領導,他參與了「2025計畫」保守派政策藍圖的製定。
根據這項命令,Vought將為一些獨立機構負責人制定“績效標準和管理目標”,並定時向川普報告這些機構負責人是否達到這些要求。 Vought也將審查和調整獨立機構的預算。該命令稱,這些調整「可能禁止獨立監管機構將撥款用於特定活動、職能、項目或對象」。
此外,該命令要求獨立機構需要聘請一位白宮聯絡員,作為與川普團隊溝通的管道。
作為對國會權力進一步的挑戰,該命令將禁止獨立機構採取與川普或司法部長Pam Bondi所主張的立場不同的法律立場。這可能與國會賦予聯邦貿易委員會、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和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等機構在執法領域採取法律立場的自主權相衝突。
該命令稱,“為了使聯邦政府真正對美國人民負責,行使巨大行政權力的官員必須受到人民選出的總統的監督和控制。”
儘管大多數聯邦政府都在美國總統的領導下運作,但隨著19世紀末經濟變得越來越複雜,國會開始建立旨在將非黨派和獨立的專業知識應用於監管問題的機構。
但一些保守派人士,秉持著一種被稱為「單一行政」的理論,認為憲法賦予總統對政府的完全控制權,國會不能專門設立一些機構排除在他的領導之外,無論是在政策問題上,還是在裁決個體糾紛上。
在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多數法官中,三位川普由任命的法官對這種論點表示贊同,並推翻了幾項涉及獨立機構的法律,例如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局長的固定任期。
川普的官員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進一步將權力集中在白宮。他們已經解雇了幾名官員,儘管聯邦法律禁止這種行為,這引發了對「單一行政」理論進行考驗的訴訟。
最高法院目前正在考慮川普政府提出的緊急請求,推翻下級法院暫時禁止總統在2029年任期屆滿前解僱聯邦道德官員Hampton Dellinger的命令。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法學教授Amanda Tyler說,一個多世紀以前,國會轉向獨立機構的結構是為了在經濟變革時期促進政府的穩定。
她說,“建立獨立機構背後的理念是使其免受政治的影響,確保我們不會出現政策的劇烈波動。如果川普成功地奪取了這些機構中的許多機構的控制權,那麼這將成為繼任者(可能利用這種權力來實現截然不同的目的)的先例。”
聯準會處理利率政策的行為不在此命令的範圍內。貨幣政策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制定,該委員會包括七位由總統任命的理事和12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他們輪流投票表決。
但該命令適用於聯準會的其他職責,包括監管和監督銀行。這意味著它可以賦予白宮更大的權力來審查聯準會的法規、執法行動和預算。這些事項由七位聯準會理事投票決定,其中兩位是川普在第一任期內任命的。
川普政府試圖對聯準會的監管立場擁有更多發言權,此前聯準會負責銀行監管的副主席巴爾上個月表示,他將於2月28日辭去職務,此前有猜測稱白宮將試圖將他免職。
巴爾在紐約發表演說時表示,他辭職的決定「非常非常困難,在某些方面也很痛苦」。但他得出結論認為,這場鬥爭將「極大地分散聯準會的注意力,並將使聯準會成為眾矢之的」。
川普經常與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發生衝突,公開反對他對利率的決定。但他的高級經濟顧問表示,白宮不打算干涉貨幣政策的實施,而聯準會控制通膨非常重要,這將使利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