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
預: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未來貨幣政策變化不能完全基於經濟成長維持現狀的假設條件,因為新政府上台後經濟發展又進入下一個政治週期,而且政治週期越來越多地影響經濟趨勢。
隨著聯準會12月18日降息決定的宣布,美國金融市場進入了新的調整模式。降息符合市場預期,但聯準會官員預測2025年至多兩次降息,貨幣政策路徑的改變徹底打破了市場關於繼續大幅減息的美夢,讓投資者不得不重新回到經濟現實中: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聯準會必須謹慎行事,否則減息過快有可能使通膨死灰復燃。事實上,美國通膨壓力就從未得到根本性控制。
截至12月20日,美國金融市場的「川普交易效應」已基本消失或減弱。 11月5日(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收盤時,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30種工業股票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分別為5929.04點、41835.49點、1 8250.71點,12月20日收盤時,三大指數分別為5930.85點、42840.26、19572.60點,漲幅為0.03%、2.4%、7.2%。同時,與市場預期相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攀升,由11月5日的4.431%升至12月20日的4.529%;美元指數由同期的103.91點升至107.82點。比特幣和以太幣是監管新政的絕對贏家,其收盤價分別由11月5日的75586.35美元、2721.85美元飆升至12月20日的97380.5美元、3386.27美元,漲幅分別高達28.83%和24.41%。
在記者見面會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一再強調美國經濟情勢一片大好(in a really good place),就業市場降溫不足為慮,經濟下行風險不足為信。鮑威爾認為,美國經濟情勢大好,2024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2.5%左右;貨幣政策游刃有餘;整體通貨膨脹率2.5%,為以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開端;就業市場雖然降溫了,但仍保持良好態勢。美國經濟2024年下半年的成長優於上半年,明年表現可能超預期;失業低於預期,下行風險更小,不確定性更低。不過,美國通膨風險高於預期,明年可能會更高。美國利率已接近中性利率(利率水準既不刺激經濟,但也不抑制經濟成長),失業率接近自然失業率(經濟穩健成長下的失業率,包括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經濟表現確實很突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認為,美國避免了經濟衰退,經濟前景相當光明,目前聯準會要做的就是維持美國經濟發展態勢。鮑威爾顯然對美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
在整個媒體見面會上,鮑威爾著重解讀聯準會經濟學家12月的預測值。就未來經濟成長而言,聯準會經濟學家預測,2025年經濟成長略低於2024年,然後回歸長期趨勢;與9月相比,預測更加樂觀。以就業情勢而論,經濟學家也更樂觀,認為就業情勢在好轉。然而,經濟學家對通膨情況較為悲觀,目前通膨較為頑固,核心通膨下降更加緩慢,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時間才能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聯邦基金利率下調速度相應比9月份預期更加緩慢。
從市場表現來看,投資人顯然比聯準會官員更加悲觀一些,對聯準會的經濟狀況判斷不再那麼信任。其實,經濟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經濟與金融狀況取決於如何解讀,未來貨幣政策變化還要看就業市場與通膨變化。就業市場和通膨變化情況不明,聯準會仍處於矛盾之中:減息過快或過大會妨礙通膨下降,但是減息過慢或過小會抑制經濟活動和就業成長。聯準會將繼續減息,但前提條件如下:如果經濟成長強勁,且通貨膨脹未能持續回落至2%的政策目標,聯準會會更緩慢地減息;如果就業市場出乎預料地走弱,或通貨膨脹回落速度快於預期,Fed就快速減息。
鮑威爾對記者提問的回答多少有點自我解嘲,被視為聯準會的「公關秀」。通貨膨脹與就業市場變化充滿變數,難以準確掌握,聯準會屢次誤判金融與經濟情勢,導致公共形象欠佳,因此市場對聯準會相關未來經濟形勢判斷不宜作過分解讀。
就業市場表現最讓人抓狂,聯準會也多次被「打臉」。聯準會官員篤信就業市場下行風險似乎減弱,但就業市場弱於疫情前水平,顯然還會持續降溫。儘管市場沒有出現大面積失業,但上崗速度慢,用工需求下降,市場持續減弱,新增就業機會遠低於維持就業穩定(失業不變)所應有的水準。聯準會不希望看到就業市場降溫成為通膨膨脹回落至2%所付出的代價。
鮑威爾一再強調聯準會反通膨所取得的成果,認為通膨正朝著2%目標回落,力爭在一兩年內實現這一目標。美國通膨情況較為明朗:商品價格已跌至疫情前水平,租屋市場和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服務價格非常穩定,只有非市場定價的服務價格走勢難定。鮑威爾心知肚明,影響通膨的因素很多,包括美國財政政策、關稅政策、國際地緣風險、區域衝突等,通膨變化路徑難測。
新政府是否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 11月5日,美國聯邦政府總負債接近36兆美元,光是過了一個半月,總負債就達到了36.25兆美元,寬鬆型財政政策勢必會擴大政府債務規模。新政府的關稅政策又如何影響經濟與通貨膨脹?因為具體政策尚未出台,Fed只能等待,然後再仔細評估關稅政策影響力。 2018年聯準會做過類似的政策模擬,但目前情況顯然有別於當時,因此2018年的結果未必適用於現在。通膨指數由四大組成:食品和能源產品價格(約佔權重20%)、非食品和能源商品(約佔19%)、租屋服務(36.63%)以及非租屋服務(約佔25%),任何部分的價格變動會影響整體物價水平,如舊車價格、能源價格、商品價格等。
聯準會一再強調利率明顯接近中性水平,聯邦基金利率降至4.3%,政策仍趨緊。聯準會已經減息100個基點,但國內房貸利率、汽車貸款利率或信用卡利率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明年減息節奏偏離了美聯儲此前的貨幣政策路徑,為絕對的利空消息,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就是明證。鮑威爾也否決了聯準會持有比特幣的說法,因為從法理上講,聯準會沒有得到這樣的授權。
今年美國資本市場表現出色,又是豐收年。受減息預期和AI投資潮刺激,迄今為止,2024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6.06%,其中蘋果公司、英偉達、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META)、特斯拉市值分別達到3.85萬億、3.3兆、3.25兆美元,漲幅分別為32.18%、172%、16.10%、48.03%、36.92%、64.50%、69.54%。科技七巨頭貢獻龐大,然而過度倚重這些重量級股票本身就有很高的風險。如果利率政策調整緩慢,美國股票價格泡沫就會越來越大,將嚴重偏離實際投資價值。市場早已有人警告美國股票價格至少要向下調整20%。儘管聯準會竭力唱好美國經濟,其實經濟隱患不少,非理性繁榮越來越明顯。一旦就業市場出現問題,或通膨問題重現,股票市場必然會大幅回落。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利差倒掛問題解決,但長期利率居高不下,導致家庭、企業和政府融資成本壓力增大,絕非好現象。如果美國政府不認真解決龐大的債務問題,而是以供應學派理論為遮羞布繼續擴大赤字規模,各種經濟麻煩將無窮無盡。低利率時代累積的龐大債務會像癌症一樣侵蝕和摧毀美國經濟大廈。
未來貨幣政策變化不能完全基於經濟成長維持現狀的假設條件,因為新政府上台後經濟發展又進入下一個政治週期,而且政治週期越來越多地影響經濟趨勢。聯準會官員意向中的貨幣政策路徑可能因來自新政府的壓力而改變,而聯準會的政治獨立地位將受到極大挑戰。此外,聯準會所取得的通膨治理成果到底多少與貨幣政策有關?又有多少是與經濟自身運作規律有關?通膨治理方法不一定是基於傳統智慧(升息以「餓死」通膨),大幅度減息未必是件壞事,這有可能快速降低老百姓消費成本,反而會緩和通膨壓力。然而,經濟治理並非試驗場,也非純粹的經濟模型檢驗,而是涉及美國家庭、企業和各級政府的消費與支出,因此聯準會必須謹慎行事,在未知水域不斷探索。
上週,聯準會祭出「鷹派降息」大棒,對明年的降息前景持更加謹慎的立場,這讓華爾街感到失望。然而,對投資人而言,聯準會減少降息次數或按下「降息暫停鍵」可能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警告稱,聯準會可能不得不在2025年重返升息之路,因為美國經濟持續強勁以及當選總統川普計劃實施的政策有可能會推高通膨。
「強勁的經濟,加上(川普)可能會減稅、提高關稅和限制移民,增加了聯準會不得不在2025年升息的風險。」斯洛克在上週晚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認為,聯準會2025年升息的可能性為40%。”
上週,美國商務部將第三季GDP成長率從先前估計的2.8%上調至3.1%,這意味著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比先前估計的還要快。
同時,對當前季度的預測也顯示,經濟沒有放緩跡象。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GDPNow模型預計,美國第四季GDP成長率為3.2%。斯洛克指出,最新的預估遠高於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2%的長期經濟成長預估。
同時,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在競選中提出減稅、提高關稅和打擊移民等政策,這些政策被廣泛認為將加劇通膨壓力。
由於美國通膨率仍頑固地維持在聯準會2%的目標之上,這些政策可能會減少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空間。今年聯準會已將利率下調了100個基點,至4.25%-4.50%。
在對明年的經濟預測中,聯準會官員似乎考慮到了川普政策的影響。他們大幅上調了通膨預測,但維持經濟成長和失業率預測不變。
「對投資者來說,現在開始看起來與2022年相似——通膨過高,利率上升,股價下跌。」斯洛克表示。
2022年,標普500指數下跌19%,那斯達克指數暴跌33%,市場遭遇了2008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一些其他華爾街人士也預計,聯準會明年將採取更鷹派的政策。市場資深人士艾德亞德尼上週在報告中表示,聯準會明年只降息一次甚至不降息的可能性變高了。
素有「聯準會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近日也發布文章稱, 美國超低利率時代可能已經結束,若聯準會認為中性利率已上升,可能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停止降息。
上週,聯準會的一套「鷹派降息」操作打得美股投資人措手不及,標普500指數上週三大跌2.95%,不少科技股巨頭遭到拋售。
然而,一位美股科技股知名「多頭」分析師卻表示,人工智慧技術的革命才剛開始,上週科技股的拋售恰恰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買入機會。
上週三,儘管聯準會將基準利率下調了25基點,但做出這項決定的過程和相關考量卻令美股多頭們心驚。
首先是在議息會議中,FOMC成員中罕見出現反對降息聲音,擁有投票權的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貝絲·哈馬克傾向於維持利率不變。
而更雪上加霜的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會後承認,這次降息是個「驚險決定」。鮑威爾暗示,預計聯準會明年降息幅度較小,因美國通膨水準仍居高不下。
鮑威爾的一番話令市場一片惶恐,美股也一度出現恐慌性大跌。然而,韋德布希證券全球技術研究主管丹艾夫斯(Dan Ives)在接受採訪時,仍然對美股科技股表達了巨大的信心。
他表示:
「現在還只是人工智慧狂歡的晚上10點,而這場狂歡將持續到凌晨4點…任何這些拋售,無論是美聯儲、地緣政治還是黑天鵝事件,都是買入機會。我認為,科技股牛市將持續五到六年,而現在才剛進入第三年。
儘管艾夫斯也承認,在聯準會上週的「鷹派降息」表態之後,許多「熊正在走出冬眠模式」。但艾夫斯仍然堅定地看好美股科技股巨頭,並預期所謂的「七巨頭」科技股仍將迎來強勁的一年。
他也建議投資人關注其他可能從人工智慧牛市中受益的公司,包括大型軟體公司。
艾夫斯補充說,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新政府明年可能會支持美股科技股,因為川普可能會推出放鬆監管的政策,允許科技公司進行更多的併購。
他表示:
“我認為,隨著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的加入,你會看到更多科技公司的併購——等著看好戲吧!”
作為特斯拉長期的擁躉,他也表示:
「我認為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特斯拉和伊隆馬斯克,因為自動駕駛是未來,現在馬斯克和川普之間的『兄弟情』,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這仍然是2025年我們最好的人工智慧押注之一。
今年年初至今,特斯拉的股價在2024年已經上漲累計上漲了75%以上,而艾夫斯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我認為,這是馬斯克對川普的長期押注,自動駕駛是未來。
“我可以說,僅自動駕駛汽車的估值就高達1萬億美元,我認為特斯拉的估值可能會達到2萬億美元甚至更多。”
今年對於全球範圍的電池金屬產業來說,與慘淡的2023年幾乎類似,可謂是艱難且殘酷的一年。 2023年,鋰、鎳和鈷的交易價格全線崩塌,緊接著在2024年上演持續暴跌,這些聚焦於電動車的「三大電池金屬」的「電動化夢想」顯然變成了難以擺脫的「噩夢」。
由於低價侵蝕成本曲線,曾經競相建造新金屬供應的增產業務部門一直在關閉礦場並持續推遲新專案進度。
通往電動化未來的道路比預期的路徑要崎嶇得多,因為至關重要的電動車(EV)行業的需求並未達到這些電池金屬行業參與者們的預期,導致他們中的多數公司因金屬價格暴跌而持續虧損經營。
這也是一個關於大規模供應過剩的故事,太多的新產能在錯誤的時間被投入使用。
而正是“供給紀律”,或者準確地說是供給紀律的缺失,導致電池金屬行業因供應過剩而出現電池金屬頻繁暴跌。因此,對於供應端產能的極端嚴格限制紀錄,或將決定2025年價格能否回升。
雖然電池金屬供應過剩且交易價格暴跌,但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仍在不斷擴大。
根據顧問公司Rho Motion的統計數據,11月再次創下電動車銷售規模新紀錄,銷售量達到創紀錄的180萬台。與2023年相比,前11個月的全球銷售規模成長了25%,令人印象深刻。
但這些過於正面的新聞標題,毫無疑問地掩蓋了電池金屬產業兩個重要事實。即中國仍是電動車革命的主要動力,而西方電動車市場仍在艱難積蓄發展勢頭,甚至「舉全歐洲之力」所打造的歐洲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因無法維繫經營而宣布破產,像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這樣的美國造車巨頭也不得不因電動車轉型困難而大幅縮減電動車業務,聚焦於它們所擅長的燃油皮卡或SUV領域。
儘管11月份中國市場的電動車整體銷量創下月度級別的新高,但美國和加拿大的銷售規模同比僅增長了10%,而歐洲市場的電動車銷售規模實際上還出現了個多月的同比下降。
西方國家的消費者仍需要政府加大誘因才有動力從內燃機轉向電動馬達。 2023年底歐洲多國的電動車補貼突然取消後,歐洲汽車銷量向來最強勁的德國國內的電動車銷量今年同比呈現大幅下滑。
如果即將於明年1月重返白宮的唐納德·川普兌現其電動車威脅,即廢除拜登政府所主導的電動車政策,那麼美國的電動車補貼可能將在明年全面取消,截至整個北美的電動車銷量成長可能進一步下滑甚至走向負成長。
第二個現實檢驗則是,許多電動車購買者,尤其是關鍵的中國市場的電動車購買者,更傾向於選擇混合動力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非純電動車。
這些混合動力車的電池尺寸大約是純電池型號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所有金屬陰極輸入的尺寸也會相應大幅減少。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統計數據,磷酸鐵鋰電池(LFP)市場份額的上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鋰需求的大幅下降。去年,磷酸鐵鋰電池佔中國電動車實際銷售量的約三分之二。
LFP類型的電池比富含鎳的電動車電池便宜得多,來自中國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已經提高了它們的性能,以至於寧德時代最新推出的神行PLUS電池型號的單次充電行駛里程超過1000公里。
然而,對於鎳、鈷和錳市場來說,它們卻是個壞消息。
根據知名顧問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統計數據,10月新售電動車上所使用的鋰總含量接近4.8萬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8%。
然而,該顧問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鎳、錳和鈷的部署規模分別僅成長了10%、4%和2%,這不僅反映了向混合動力車的轉變,也反映了電池化學成分組合的全面變化。
電動車產業的需求低於預期,尤其是中國以外地區的需求,恰逢電動車電池類型的金屬供應激增。
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US)旗下的Nickel West本應是這家全球最頂級礦商展示綠色金屬供應業務的樞紐。然而,由於印尼產能嚴重過剩導致電池金屬的交易價格低迷,該廠於10月被迫關閉。
有統計機構表示,中國鎳生產商已經實現了技術上的飛躍,能夠將印尼相對低等級的礦石加工成高純度的I類金屬。據麥格理銀行稱,今年中國-印尼的總計產量預計將增加30%。
不過,對於跌跌不休的電池金屬價格來說,至少印尼政府當局已經顯示出供應紀律的積極跡象,限制了採礦配額,並暫停批准新的礦業加工廠。
但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那些全球最大規模鈷生產商似乎對於價格暴跌視而不見,今年1月至9月的產量遠高於去年同期。
中國的整體鈷市場的供應過剩規模如此之大,以至於中國的庫存管理者們能夠大量購買而不會對全球供需市場價格產生明顯的負面或者正面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供應大幅過剩的情況下鈷價並未呈現斷崖式的暴跌軌跡,而是漸進式下跌輪廓。
中國的鋰生產商也正在抵制減產。許多生產或供應商是垂直整合的結構,這意味著一些來自地下的損失可以透過礦業加工鏈下游的收益來抵消一部分。
根據顧問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統計數據,即使考慮到西方營運商中的許多慘烈的價格損失,預計到2025年,鋰供應仍將連續三年大幅超過需求。
經過整合後的華爾街大行分析師預測數據顯示,如果供應過剩規模將從去年的接近10%縮減至需求的僅不到1%,這可能將會限制電池金屬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相較之下,鎳和鈷市場的供應過剩可能將會成為結構性問題,直到這兩大電池金屬的產量與需求更加緊密地進行匹配。
鑑於上述這種類似的負面供需動態,不難理解為何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未來幾個月三大電池金屬的生產者價格將進一步大幅下跌。
中國供應商在所有這三個市場上都佔據主導地位,並且沒有放棄其自身電動化夢想的顯著跡象。然而,有分析師表示,電動車金屬供應過剩以及交易價格持續暴跌,不過是中國與美國貿易關係日益緊張的其中一個面向。
喬·拜登和即將上台的唐納德·特朗普可能在電動車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但在建設美國本土的電動洗車電池金屬產能以及放鬆中國企業對於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方面,美國國會的兩黨層級卻有著顯著的共識。
「川普2.0時代」即將開啟,屆時川普領導下的新一屆美國政府很可能將加大拜登政府對聯邦支出以及針對中國金屬供應加徵關稅的力度,屆時電池金屬價格走向將變得撲朔迷離。
美國的激進貿易政策將為已複雜化的電池金屬市場動態再添變數。事實上,在一些華爾街分析師看來,如果美國政府的關稅壁壘建得足夠高,全球電池金屬市場就非常有可能開始分化成中國和美國主導的單獨定價領域。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