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不僅非農業好,連一直表現平淡的密西根通膨預期也遠超市場判斷,兩者疊加令美元強勢上漲。同時,多數大宗商品、非美貨幣與全球股市一同下跌,唯獨漏了黃金。在消息面刺激下,原油與日圓表現不俗,逆轉了數據行情。
由於美國就業數據強勁提振再通膨預期,港股大宗商品概念近期也開始逐漸活躍。
今日恆指延續下行趨勢,但石油、黃金、有色金屬等板塊均逆勢上揚。
根據上周美國最新公佈,2024年12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5.6萬人,預估增加16.5萬人,前額增加22.7萬人,大超市場預期。
同時,2024年11月美國職缺數上升至809.8萬個,職缺率升至4.8%的6個月高點,勞動缺口升至97.7萬人,也是近6個月新高,勞動市場有重回緊張的趨勢。
華泰證券分析稱,強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引發了市場對利率預期的重新定價。而川普上台前的政策表態推升再通膨預期,投資人擔憂政策的「再通膨」風險。
聯準會理事鮑曼也表示,通膨存在上行風險,將12月的降息視為政策重新調整的「最後一步」。
另一方面,上週開始商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顯示再通膨預期已開始傳導擴散,演繹為漲價行情。
行情數據顯示,截至1月10日,COMEX金主力合約較上季上漲2.44%至2717.4美元/盎司;SHFE銅主力合約較上季上漲3.2%至75270元/噸;SHFE鋁主力合約季漲3.0%至20145元/噸。
值得關注的是,上週受寒冷天氣和新一輪對俄製裁的影響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開啟飆升模式,進一步強化「再通膨」趨勢。 1月10日,布蘭特原油期貨盤中漲超4%,自2024年10月8日以來首次達到每桶80美元。
綜合來看,隨著川普上任在即,市場對其相關政策不確定性交易再度抬升,再通膨作為川普交易的核心方向之一也或逐漸成為市場博弈的熱門話題,值得投資者保持跟踪。
但需要指出的是,強勁的經濟數據也在同步打壓市場對聯準會的寬鬆押注,可能在流動性層面影響大宗商品漲勢。有分析稱,美元利率反彈和匯率走強將帶來緊縮效應,川普政策的再通膨效應可能低於預期。
經濟學家警告稱,今年春季英國通膨率將超過3%,英國央行可能面臨一場新的戰役,以安撫投資者對其降息承諾的信心。
週三公佈的官方數據預計將顯示,12月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於2.6%的目標,為九個月來最高水準。英國央行去年11月預測,今年第三季通膨率將達到2.8%的峰值,但隨後價格壓力可能增加,實際峰值或將高於先前預測。
到2025年,能源帳單將再次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更大因素,此前的年度降幅將從年度計算中剔除,而家庭價格上限將在4月份再次上調。 Bloomberg Economics估計,即使家庭能源成本不會在當前水準上進一步上升,也將使4月整體通膨上升50個基點。
Oxford Economics首席英國經濟學家Andrew Goodwin表示,「我們已經認為今年通膨將高於英國央行預估,但近期能源價格的上漲意味著通膨率可能會更高」。他預計第三季通膨將達到3.3%的高峰。
在動盪的全球經濟背景下,英國央行行長貝利(Andrew Bailey)和其他利率制定者面臨另一個艱難的權衡。官員們有可能會變得更有遠見,透過通膨可能暫時上升的現象,把注意力放在經濟成長前景上,而最近幾天英國國債殖利率飆升只會削弱經濟成長前景。或者,英國央行可以繼續關注近期不斷惡化的通膨情勢,對降息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
在上週的市場動盪中,英鎊兌美元跌至1.22美元以下,為2023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可能給通膨帶來更大的上行壓力。由於英國陷入全球債券拋售的漩渦,市場對英國央行今年降息的預期略微下降,將低於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所充分反映的水平。
Bloomberg Economics首席英國經濟學家丹•漢森(Dan Hanson)表示:“英國央行面臨的更廣泛問題是,如果通膨高於目標,失業率上升,他們將在未來一年關注什麼。”
他表示,「最近的通膨事件告訴我們,通膨預期可能會飄忽不定,」「這意味著,如果英國央行在疫情前面臨同樣的權衡,它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樣大力支持經濟。而結果將是很難擺脫漸進式降息。
德意志銀行首席英國經濟學家桑傑·拉賈(Sanjay Raja)也預計,汽油、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的上漲將推動通膨超過3%。
他表示:「從英國央行的角度來看,我們最大的擔憂是,年初通膨上升也會推高通膨預期。」「我們已經看到,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已經滲透到消費者心中,我們認為,這可能會在政策路徑上引起一些恐慌。
同時,週四公佈的月度GDP數據將更多地揭示自去年7月工黨上台以來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預測者預計11月經濟產出將成長0.2%,這可能會讓總理史塔默(Keir Starmer)在一連串糟糕的數據之後得到喘息之機。
波蘭財政部在周一的拍賣會上計劃籌集最多60億茲羅提(14億美元)的45週期債券,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改變只發行較長期債券的政策。此舉是為了補充其第一季的債券發行,期間波蘭政府尋求籌集高達750億茲羅提的債務。投資者競標的截止時間為華沙時間上午11點。
據了解,到2025年,波蘭的財政赤字將連續第三年超過經濟產出的5%,因此波蘭財政部表示將開始出售短期證券,以補充其第一季的債券發行,在此期間,波蘭政府尋求籌集高達750億茲羅提的債務。上週,波蘭也發行了30億歐元(31億美元)的歐洲債券。
透過發行國庫券,波蘭財政部正在增加受當地散戶投資者歡迎的短期證券的供應。此外,波蘭的商業銀行每週將約3,700億茲羅提存入7天期央行票據,凸顯了金融業的龐大流動性。
共同基金Santander TFI SA債務投資主管Michal Holda表示:「現在似乎是國庫券回歸的好時機。」這些證券將有助於「分散短期基金的投資組合,因為沒有國庫券,他們現在面臨到期日迫在眉睫的債券短缺的問題。
Holda表示,2025年稍後可能降息,這將自動降低NBP票據的收益率,這也可能有助於推動需求。
財政部上個月表示,市場對短期債務工具的需求是其重返國庫券的主要原因,預計每月至少會進行一次此類拍賣。根據產業遊說團體IZFiA的數據,短期債務策略在2024年前11個月吸引了229億茲羅提的淨流入,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共同基金。
然而,此類出售將縮短波蘭本幣債務的平均期限。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波蘭本幣債務的平均期限目前為4.3年,已短於該地區其他成員國的債務平均期限,其中匈牙利為5.3年,捷克共和國為6.3年。
儘管如此,波蘭財政部認為,增加短期證券的供應將有助於滿足市場對短期債務工具的需求,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
據報道,巴基斯坦在印度河發現了價值6000億巴基斯坦盧比(約21.54億美元)的巨大金礦儲量,這一發現引發了關於其潛在經濟利益的廣泛興奮。另一說法則稱,該金礦價值8,000億巴基斯坦盧比。 (下文採用保守估計的6000億)
媒體透露,在靠近阿托克(Attock)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段的印度河中可能攜帶著金礦。這項發現引起了廣泛關注,專家估計這些金礦的價值約為6000億巴基斯坦盧比。如果得到證實,這項發現可能會為該地區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並有可能重塑國家的金融格局。
根據《新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河中的金礦被認為是源自巴基斯坦北部山區。數百萬年前,板塊構造運動形成了山脈,導致侵蝕並釋放出金粒進入河流。這些顆粒被印度河湍急的水流攜帶,最後在河床上沉積下來。這種自然過程,被稱為沖積金礦床,已在河流的某些區域積累了大量的金礦。根據《新印度時報》和《議會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特別是在阿托克區,據說黃金分佈在32公里長的河段上,估計總量為32.6噸。
隨著發現的消息傳播開來,當地居民已經開始開採河床,尤其是在冬季水位較低時,使得金粒更容易取得。然而,這種採礦活動大多是非法的,並經常使用重型機械進行開採。
《新印度時報》報道說,巴基斯坦政府已經實施了第144條法律措施,旨在防止非法採礦。儘管初步發現很有希望,但據《新印度時報》和《議會日報》報道,礦業和礦物部的高級官員據說在阻礙探索和開發這些資源的努力,他們將注意力轉向分配這些地點用於砂石鋅礦開採作業,而不是專注於金礦勘探。
這一金礦是否能夠開採尚不確定,因為當局尚未發布官方聲明。但是,印度河中的金礦儲備可以為巴基斯坦提供顯著的經濟優勢。價值為6000億盧比的黃金這有助於緩解一些國家財政挑戰,包括其國債。如果負責任地進行開採,這些金礦可以為政府創造大量收入,並有助於國家的經濟復甦。
除了提供財務上的提升外,金礦開採過程還可能創造就業機會,刺激當地經濟,特別是在像阿托克這樣的地區。然而,要實現這一點,政府必須確保採礦活動受到良好的監管、合法且可持續。
印度河中金礦的發現對巴基斯坦具有重大的經濟潛力,提供了振興經濟、創造就業和減輕財政壓力的機會。然而,要實現這些好處,需要負責任的採礦實踐、有效的政府監管和永續的資源管理。
今年全球將迎來一場天然氣供應爭奪戰,這將延長能源匱乏的歐洲消費者和工廠因天然氣價格上漲而承受的痛苦,並使亞洲和南美等較貧窮的新興國家面臨因價格過高而被擠出市場的風險。
自俄烏衝突引發能源危機以來,歐洲首次面臨無法實現明年冬季庫存目標的風險,這為明年新增液化天然氣產能開始緩解局勢之前的供應爭奪奠定了基礎。
雖然歐洲有足夠的天然氣儲備來度過這個冬天,而且自今年年初以來天然氣價格已有所回落,但上週末席捲歐洲大陸的寒冷天氣正在侵蝕歐洲的天然氣庫存。今年年初,俄羅斯透過烏克蘭的輸氣管道運輸協議終止後,供應選擇已經越來越少。
美國銀行大宗商品策略師Francisco Blanch說:“今年歐洲肯定會出現能源缺口。這意味著,今年全球投產的所有增量液化天然氣都將用於彌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缺口。”
雪梨MST Marquee公司的能源分析師Saul Kavonic表示,為了滿足預計的需求,歐洲每年將需要額外進口高達1,0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比2024年增加約10%。北美的新出口項目可能有助於緩解市場稀缺狀況,但這取決於這些設施能夠多快提高產量。
由於明年冬季的補給選擇較少,歐洲將需要液化天然氣運輸,這將從全球最大的消費地區——亞洲奪走一部分供應。競爭會使價格高於印度、孟加拉和埃及等國的負擔能力,並拖累德國的經濟復甦,視需求情況而定。
歐洲的天然氣期貨通常也會影響亞洲的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前者目前的價格仍比去年同期高出約45%,2025年迄今的合約交易價格約為危機前的三倍。
休士頓能源經紀公司Poten Partners Inc.的全球商業情報主管Jason Feer說:“如果亞太地區的庫存也消耗殆盡,價格飆升的情況將更加嚴重,這將導致對貨物的競爭。”
對於所有公用事業和產業來說,找到天然氣替代品並非易事。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問題,在2022年俄烏衝突開始之前,德國一半以上的天然氣供應都依賴俄羅斯。
由於製造業成本上升,能源安全已成為該國2月23日提前選舉的一個主要議題。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在民調中排名第二,部分原因是該黨希望恢復從莫斯科輸送廉價天然氣的管道,以增強製造業競爭力。
由於歐洲有能力為天然氣支付高昂的溢價,因此損失慘重的將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一些貨物已經改道,以賺取更高的利潤。南美洲的情況與此類似。巴西在遭受旱災後竭力取代日漸衰退的水力發電,而阿根廷在即將到來的供暖季也可能被捲入液化天然氣的競爭。
埃及也受到了影響。根據彭博社彙編的船舶追蹤數據顯示,去年埃及在應對夏季停電問題時從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將購買量提升至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令市場大吃一驚。今年,該國可能仍需要數十船液化天然氣來度過酷暑。
對於已經從價格上漲中獲益的液化天然氣銷售商來說,爭奪戰創造了機會。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董事總經理Ogan Kose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液化天然氣生產商可能會提高產能,類似2022危機年的出口成長。
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生產設施的啟動速度。能源數據公司Kpler的Laura Page表示,去年,由於埃及停止出口,俄羅斯最新的北極液化天然氣二廠受到美國制裁的抑制,因此成長微乎其微。
這讓美國成為焦點。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多年來一直呼籲拯救歐洲,使其免於天然氣飢荒,而川普上台後,可能會更高。他已經威脅說,如果歐洲不購買更多的美國能源,就要對它徵收關稅。
據Kpler稱,隨著Venture Global LNG公司的Plaquemines專案和切尼爾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的Corpus Christi擴建工程增產,今年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預計將成長約15%。但這一速度尚存疑問。切尼爾公司已經警告說,今年的增產將「相對緩慢」。
俄羅斯仍是歐洲第二大液化天然氣來源國,在美國上週五對兩個較小的設施實施制裁後,該國能否維持出口將成為焦點。波士頓IHRDC能源顧問和教員Claudio Steuer表示,西方制裁已經扼殺了主要的北極液化天然氣2項目,影響了關鍵設備和服務供應,使其全面完工時間推遲了兩到三年。
川普發誓要結束俄烏衝突,這也可能改變整個市場的前景,尤其是如果和平協議如預期的那樣包括能源。花旗分析師Anthony Yuen和其他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俄羅斯經烏克蘭出口的管道天然氣最終可能在2025年繼續出口。
目前,亞洲有足夠的空間將液化天然氣供應讓給歐洲。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商一直在轉售將於3月交付的船貨,並在很大程度上停止了從價格高漲的現貨市場採購。印度天然氣進口商已轉向價格更低的替代品,而孟加拉則因報價過高而被迫調整採購招標。埃及轉向使用天然氣。
儘管亞洲溫和的天氣使需求得以調整,但市場緊俏增加了極端天氣或供應問題帶來的波動風險。去年,從澳洲到馬來西亞的出口工廠都出現了產量不穩定的情況,這表明生產方面是多麼脆弱。
不過,問題有望得到緩解。從2026年起,被推遲的計畫將最終開始運輸燃料。傑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說,到那時,緊張的市場可能會變得寬鬆。
到2030年,還將有1.75億噸的新供應開始抵達,主要來自美國和卡達。這可能會對價格造成下行壓力,並使今年被擠出市場的國家重新獲得供應。
荷蘭合作銀行的歐洲能源策略師Florence Schmit說:“如果目前的液化天然氣擴產計劃得以維持,2026年應該是隧道盡頭的曙光。”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