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2025年1月20日,川普在華盛頓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第47任美國總統。同時,在國會大廈發表就職演講,並簽署首日行政令。
捷克央行行長(Ales Michl)試圖將部分國家儲備投資於比特幣,此舉比他的任何前任都更能引起人們對這個中歐國家貨幣政策的關注。
上個月,米歇爾的提議在渴望得到認可的加密貨幣社區中引起了轟動。決策者的反應各不相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委婉地駁斥了這個想法。
拉加德在歐洲央行1月30日的利率決策會議後發表講話,暗示米歇爾的加密貨幣想法已經解決,並與捷克政府進行了討論,儘管捷克共和國不是歐元區成員國。
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的觀點是「儲備必須具有流動性,儲備必須是安全的,必須是無虞的,不應受到洗錢或其他犯罪活動的懷疑」。這代表了歐元區政策制定者的共識。
倫敦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 高級市場策略師Elias Haddad表示,貨幣政策當局必須專注於確保貨幣和金融穩定,而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
米歇爾上任後的舉措也令人側目,其中包括試圖透過增加股票投資來讓央行獲利,以及試圖增加該機構的黃金儲備。
「米歇爾把央行行長和投資組合經理的角色混為一談,」Haddad表示。 “比特幣波動太大,不能被視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他應該堅持投資黃金。”
米歇爾表示,該計畫背後的動機是探索持有比特幣的風險和好處,因為央行正在尋求提高獲利能力和實現資產多元化。另一個動機是獲得第一手經驗,以便在數位資產變得越來越普遍時識別圍繞數位資產的監管陷阱。
這位央行行長表示,他「不是加密貨幣狂熱分子」——也沒有這樣的個人投資。米歇爾曾提到川普承諾放鬆對數位資產產業的監管,認為這啟發了他自己的思考。
受美債利率高點回落及地產板塊利好影響,中資美元債在春節假期間延續反彈動能。此外,1月中資美元債發行發量,發行規模年增了93%。不過,中資美元債2025償付壓力依然較大,機構預計新發房地產美元債仍主要來自債券重組計劃和交換要約,城投企業仍將透過「借新還舊」以維持債務滾續。
進入2025年後,中資美元債市場一度高位調整,1月中旬起開始反彈。 1月14日至今,iBoxx中資美元債指數上漲了1.11%,突破2024年高點。高收益債指數迎頭趕上,iBoxx中資美元高收益債指數自低點反彈了2.03%。
中資美元債市場的反彈或與美債利率高點回落有關。 1月中旬的美國通膨數據顯示,12月美國核心CPI年增3.2%,低於市場預期的3.3%,前值為3.3%。在核心通膨數據放緩的利好下,美10年公債利率一月後兩週回落,由最高將近4.90%下行至4.63%左右。春節假期間,美債利率持續下行,目前已降至4.43%左右。
國信證券海外研究團隊認為,隨著核心通膨數據的邊際放緩,美債市場的拋售浪潮暫告一段落,但川普上任第一週簽署的一系列行政命令讓市場對再通膨風險保持警惕。
1月末,聯準會宣布基準利率維持在4.25%-4.50%區間不變,且未給出未來降息時間表的明確訊號。
在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基礎假設下,國信證券海外研究團隊認為,美債利率趨勢性下降的可能性較低,高收益企業債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樂觀情緒以及供給短缺的支撐下,回報表現預計相對於投資級仍將具備優勢。
進一步來看,高收益債與地產債部門近期反彈力道更大,iBoxx中資美元房地產債指數自近期低點反彈了3.90%。
經久期財經梳理,1月以來多家房企境內外債務重組事宜獲得新進展。其中,碧桂園宣布境外債務重整提案的關鍵條款,目標最多削債116億美元;融創中國境內債已全面重組成功,預計可削降超過50%的境內公司債務,且5年內不再有兌付壓力;龍光集團與債權人小組訂立整體式房產,截至1月末,116%的同意交易已獲得48%的持有人支持,截止時間延長至2月28日。
值得注意的是,1月中資美元債發行發量。 Wind數據顯示,1月中資美元債總發行規模達到153.07億美元,年增93%,在2024年的各月發行規模中屬較高水準。其中香港機場管理局為最大規模發行人,發行3批共41.5億美元債。
聯合資信指出,未來兩年,中資美元債償付壓力依然較大,2025年和2026年到期未償中資美元債規模分別高達1517.66億美元和1022.11億美元。 2025年待償中資美元債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待償債券主要來自金融及城投板塊。
2024年,中資美元債共發行1,413.98億元,實現淨融資-685.14億元。
聯合資信預計,2025年中資美元債融資成本保持相對高位,新發房地產美元債仍主要來自債券重組計劃和交換要約;面對大規模債務集中到期,城投企業預計仍將透過「借新還舊」以維持債務滾續。
資金正在持續流出印度。印度貨幣盧比兌美元匯率創新低,股市行情低迷。背景是對該國經濟放緩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警惕。在日本的個人之間,印度作為投資目的地的人氣很高。雖然對印度中長期經濟成長的期望仍然很高,但眼下逆風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2月5日的外匯市場,盧比兌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87盧比,處於最低點。自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大幅動搖外匯市場之前的2024年下半年起,盧比兌美元加快了貶值速度。 2023年年比前一年的貶值率為0.5%左右,但在2024年加速至2.9%。
盧比的持續貶值是因為受到印度資金外流的影響。巴克萊證券的外匯策略師Lhamsuren Sharavdemberel表示:「拋售印度股票的舉動已對目前的盧比匯率構成重負」。
印度國家證券存管有限公司(NSDL)的數據顯示,2024年10月,海外機構投資者淨拋售了約94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780億元)的印度股票,創出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月淨賣出額。之後流出並未停止,2025年1月的淨賣出金額也達到7,800億盧比。
同時,印度的代表性股價指數SENSEX正在加強下跌趨勢。截至2月5日為7萬8271點,較2024年9月末創出的歷史最高點(8萬5836點)下跌了1成。
股價下跌的背景之一是對印度企業業績放緩的擔憂。以目前已公佈的財報低於市場預期的股票為中心,拋售壓力正在增加。汽車大企業塔塔汽車1月底公佈的2024年10~12月財報顯示,淨利比去年同期下降22%,因此股價低迷。
建築工程大企業Larsen Toubro(LT)1月底公佈的2024年10~12月財報也顯示,每股收益低於市場預期,目前股價比2024年底下跌6%。
擔任Larsen Toubro投資者關係負責人的Ramakrishnan表示擔憂稱,「印度經濟的勢頭在最近幾個季度有所放緩。新冠疫情期間的剩餘儲蓄已經耗盡,城市地區的消費正在逐漸萎縮」。
印度經濟呈現放緩態勢。 2024年7~9月的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僅5.4%,與同年4~6月的6.7%相比大幅放緩。印度政府預測2024年度的實質GDP成長率將年增6.4%,與2023年度的8.2%相比,顯得缺乏強勁勢頭。
印度政府正努力嘗試提振經濟。在2月1日公佈的2025年度(2025年4月~2026年3月)預算案中,印度政府提出了提振中等收入階層的所得稅減稅等措施。日本瑞穗銀行的市場經濟學家長穀川久悟評價表示:「相關內容傳遞出推動個人消費這一訊息,有利於內需主導的印度經濟」。
目前的關注焦點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是否會在2月7日前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啟動降息。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的數據顯示,市場參與者確定的認為印度央行會降息。先前連續11次將基準利率(回購利率)維持在6.5%不變,如果啟動降息,將是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5月以來的首次。
不過,印度居高不下的通膨仍令人擔憂。 2024年12月,印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2%。雖然在印度央行定為允許範圍的2%~6%區間之內,但已連續4個月超過5%。
日本大和綜研的高級經濟學家增川智咲認為:「如果央行在降息之際發出容忍通貨膨脹的訊息,盧比貶值的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如果貨幣貶值導致進口物價上漲,個人消費有可能萎縮,央行將面臨艱難的選擇。
許多觀點認為「印度經濟的中長期潛力並未改變」(瑞穗銀行的長谷川)。儘管如此,由於市場預期過高,需要警惕當前經濟成長速度的放緩。
北京時間今晚八點,英國央行將公佈利率決議、會議紀錄和貨幣政策報告。
英國央行預計將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降至4.5%,這是自2023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此次投票將以8比1的比例支持降息。這將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以來的第三次降息,因為它需要在仍然強勁的通膨壓力下提振低迷的經濟。
受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對雇主增稅的擔憂、美國總統川普主導的全球貿易戰的風險以及成本上升的影響,英國經濟自2024年年中以來幾乎沒有增長。
但物價壓力依然高企,限制了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及其同事在周四對2025年計畫的表述。
英國央行目前的基準利率為4.75%,在主要已開發經濟體中處於最高水準。週四廣泛預期的25個基點降息將使其降至與挪威相同的水平,並接近聯準會的4.25%-4.5%區間。
自2024年年中以來,歐洲央行已五次降息,而英國央行僅降息兩次,反映了歐元區較弱的通膨風險。
在去年12月的上一次會議上,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以6比3的投票結果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預測公司EY ITEM Club的首席經濟顧問Matt Swannell表示,英國經濟日益顯現的滯漲跡象可能會對英國央行更多的利率決策者產生影響。
他說:“這並未消除英國央行面臨的長期困境,因為其最新的一組預測可能會顯示經濟增長將更疲軟,但短期通膨將高於三個月前的預期。”
投資人預期該央行2025年至少會有三次25個基點的降息,而上個月路透社調查的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總共會有四次降息。這對首相史塔默和財政大臣里夫斯來說將是個好消息,他們可能因高借貸成本和經濟放緩而偏離財政規則的軌道,可能需要增加稅收或削減開支以重新步入正軌。
然而,英國央行也擔心物價壓力。調查顯示,消費者對通膨的預期在增加,公司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提高價格。 2024年末,薪資成長出乎意料地加快了。
花旗銀行的經濟學家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貨幣政策委員會的降息週期正進入一個更加困難的階段。能源價格的反彈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表明通膨可能會再次上升——我們認為到4月份可能會達到3.5%,即使勞動力市場惡化也是如此。”
英國的通膨率在去年12月達到2.5%,高於英國央行設定的2%目標,有分析師預測,由於國內燃料成本上升,1月的通膨率將躍升至3%。
以下是此次決議的更多看點:
在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英國央行將更新其成長和通膨預測,並提供其對經濟在不引發通膨情況下能成長多快的最新估計。彭博經濟學的丹漢森和安娜安德拉德認為,英國央行將把潛在成長率定為1%-1.5%,與去年1.5%的估計值一致。
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2025年、2026年和2027年的實際成長率將被下調。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認為,由於食品和能源價格比預期更為頑固,今年的通膨將被上調。這顯示英國正陷入「滯脹」之中。由於市場利率路徑收緊,預計2026年和2027年的通膨將被下調。
預計只有一位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成員會投票反對降息,而是主張將利率維持在4.75%。此人是外部任命的成員凱瑟琳·曼(Catherine Mann),她一貫是最鷹派的。另一位最鴿派的外部成員斯瓦蒂·丁格拉(Swati Dhingra)可能會投票支持降息50個基點。
皇家銀行分析師表示,在12月的會議上,委員會採取了「溫和按兵不動」的立場。有三名成員投票支持降息,而會議紀要的語氣顯示對前景的擔憂日益加劇。從那時起,情況進一步惡化,經濟停滯不前,勞動市場因里夫斯於10月30日提出的增稅預算而疲軟。
英國央行面臨棘手的溝通挑戰,自11月以來,由於對美國政策及其對英國外溢效應的不確定性以及預算影響,市場對利率路徑的預期波動不定。
在11月和12月,貝利似乎表示將利率下修四次至3.75%是合理的。央行用於2月預測的利率路徑預計僅有兩次。現在市場預計會有三次。
如果英國央行的預測顯示通膨遠低於2%的目標,這將意味著2025年需要降息超過兩次。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意味著經濟成長將快於其預測。
英國央行幾乎可以肯定會堅持使用表明謹慎放鬆政策的措辭,特別是在川普宣布廣泛關稅導致不確定性之後。英國央行曾表示,「漸進式」意味著今年會有四次25個基點的降息。鑑於自去年12月以來市場的鷹派傾向,維持目前的指引實際上等於反對市場押注。
美國銀行英國分析師Sonali Punhani表示,“我們認為,2月要做出決定性的鴿派轉變還為時過早,因為通膨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升溫,再加上通膨預期上升,意味著風險將持續存在。”
其他人則更關注勞動力市場承壓的跡象。 「失業率加速上升似乎更有可能,英國央行的失業率預測升至4.6%。」德意志銀行英國經濟學家Sanjay Raja表示。 “貨幣政策委員會可能發出略微偏鴿派的信息,更明確地暗示降息方向的可能性。”
英國央行拒絕透露其對中性利率的估計值,即貨幣政策既不抑制也不刺激經濟的水平。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新成員Alan Taylor表示,這一水準大約在2.75%。彭博社調查中的大多數受訪者將其估計在3%至3.5%之間。
英國央行表示,將在2月對預算進行全面評估。跡象表明,260億英鎊(326億美元)的國民保險繳款增幅中更多部分將透過價格上漲傳遞出去,這比英國央行最初的假設更多,從而推動通膨上升。
它還可能對里夫斯上周宣布的一系列成長措施進行評估,包括希思羅機場的第三條跑道。
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等的關稅出台得太晚,無法納入英國央行的此次預測中(川普已暫時取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但如果這些國家未滿足美國在邊境安全方面的要求,威脅仍然存在)。
貝利可能會重申他對自由貿易的偏好。 「我承認自己內心是個老派的自由貿易支持者,」他在11月表示。 “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開放通過促進競爭、創新和專業化來影響生產力。”
高盛表示,鑑於英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英國央行即將做出的決策為英鎊帶來了複雜的背景。雖然市場已充分消化25個基點的降息預期,但焦點將落在英國央行的表態基調和預測上。 “我們預計英鎊將逐步走弱,而非立即大幅拋售,但仍存在英國央行意外採取更鴿派立場的風險。”
富國銀行在致客戶的報告中稱,建議在現匯參考價192位置賣出英鎊/日元,目標位185.10,稱市場對英國央行的降息週期和日本央行的加息週期都有所低估。分析師Erik Nelson和Chidu Narayanan表示,交易停損位在196.10。
Ebury策略師馬修•瑞安在一份報告中說,如果英國央行像預期的那樣在周四降息,並表明其放鬆貨幣政策的力度可能超過市場預期,英鎊可能會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金融市場因川普的貿易關稅而緊張不已之際,英鎊出乎意料地成為避險貨幣。雖然英鎊兌美元週一下跌,但基本上跑贏了除傳統避險貨幣日圓以外的其他主要貨幣。英鎊兌歐元勢將連續第八個交易日上漲,創2021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在英國市場今年開局不佳之際,川普似乎讓英國暫時免於關稅威脅的影響。他表示,兩國貿易關係是“不合適的”,但“是可以解決的”。同時,英國正在重建與歐盟的關係,可能緩解多年來與脫歐相關的貿易壁壘。
「英鎊跑贏,因為川普政府讓英國擺脫了關稅威脅,」布朗兄弟哈里曼策略師Elias Haddad稱。 “英歐關係回暖可能帶來更有利的英國商業投資前景,這對英鎊和英國金融市場來說都是好兆頭。”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