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
預: --
前: --
--
預: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儘管美股回調,但市場上仍不乏樂觀聲音,美國銀行對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顯示,基金經理人普遍預測,受川普政府承諾的親商政策推動,美股將成為明年表現最好的資產。
隨著投資人擔憂聯準會放緩降息步伐,疊加「川普交易」降溫,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走弱。
上週五,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納指跌2.24%,標普500指數跌1.32%,道瓊指數跌0.7%。從一週表現來看,納指累計下跌3.15%,標普500指數跌2.08%,道指跌1.24%,納指、標普500指數創下9月份以來最大單週跌幅,道指創10月下旬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儘管美股回調,但市場上仍不乏樂觀聲音,美國銀行對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顯示,基金經理人普遍預測,受川普政府承諾的親商政策推動,美股將成為明年表現最好的資產。除了美國股市外,全球股市和黃金明年也將表現良好。
對美股而言,受訪基金經理人預計,由小型股組成的羅素2000指數將是明年表現最好的指數。小型股缺乏國際曝險,這將最大限度地降低關稅風險,「川普2.0」期間或將表現良好。
在美股大跌背後,近期一系列數據讓聯準會降息預期遭遇更多阻力。
抗通膨「最後一公里」阻力重重,美國CPI下行之路再度停滯。 11月13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CPI年增2.6%,符合市場預期,但較9月的2.4%有所反彈,六連降就此止步;10月核心CPI年增3.3% ,與9月持平,核心通膨率連續三個月維持0.3%的環比升幅,過去三個月的年化漲幅為3.6%,創下今年4月份以來的最快增速。
作為影響通膨的關鍵因素,10月房屋價格較上季上升0.4%,漲幅達到上個月的兩倍,較去年同期上漲了4.9%,業主等價租金較上季上漲了0.4%。此外,二手車價格較上月上漲2.7%,為一年多來的最大漲幅。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對記者分析稱,美國通膨維持粘性,向前看,通膨下行之路既有不利因素,也有利因素。短期拉動因素包括,CRB現貨指數顯示11月食品價格處於回升趨勢;10月非農業數據顯示私人薪資增速上升,支撐服務消費韌性;拖累因素包括,領先指標曼海姆批發價指數環比回落,指向購車需求降溫,二手車CPI成長或難持續;原油價格短期回落;房價領先指標仍指向房租CPI成長率下降趨勢。
在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看來,川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的背景下,明年美國通膨壓力不可小覷。雖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仍無法對川普還未正式公佈的政策做出評價,但明年美國通膨數據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政策影響,「川普2.0」的財政政策和驅逐移民等政策都具有一定的通膨屬性。
美國零售銷售數據保持穩健,也支撐聯準會保持鷹派。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未通膨調整的美國10月零售銷售季增率為0.4%,預期為0.3%,9月前值從0.4%大幅上修至0.8%。
對於近期的一系列數據,鮑威爾表示,由於美國經濟最近的表現“非常強勁”,聯準會不需要“急於”降低利率,將仔細觀察以確保某些通膨指標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經濟未傳遞出任何需要急於降低利率的信號,較好的經濟狀況使我們有能力在做決策時謹慎行事。”
芝商所聯準會觀察工具顯示,聯準會12月降息的機率約為60%,遠低於鮑威爾鷹派發言前的80%。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柯林斯表示,聯準會最終可能需要放緩降息步伐,但現在就判斷12月是否應該降息還為時過早。
整體而言,隨著通膨回落速度放緩,川普政策增添不確定性,一些聯準會決策者在權衡何時降息、降息的速度和幅度時又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通膨風險上,明年聯準會貨幣政策將更加謹慎。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歐洲、中東和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Karen Ward表示,聯準會可能會在12月後暫停降息,以評估川普的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展望未來一周,歐元區、英國、日本、加拿大將公佈10月CPI,歐元區、英國、美國公佈10月PMI數據,中國一年期/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將出爐,印尼央行、土耳其央行、南非央行公佈利率決議。財報方面,英偉達、沃爾瑪、塔吉特、小米、攜程、富途證券、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唯品會、微博、拼多多、百度、愛奇藝等公佈業績。
英偉達財報是重中之重,在大選推動的漲勢停滯後,投資人可能將注意力重新轉向科技股和AI交易。過去兩年英偉達股價上漲了近800%,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這種影響力使其業績成為衡量市場對科技股、AI產業以及整體股市情緒的關鍵指標。
根據LSEG的數據,英偉達第三季預計將實現淨利184億美元,營收成長將超過80%至330億美元。英偉達的業績對支撐大盤的高估值至關重要,目前標普500指數的遠期市盈率超過22倍,遠高於15.7倍的長期平均水平,接近三年多來的最高水平。
在估值處於高位之際,一些謹慎的觀點已經出現。美國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警告,投資人應該要提前做好準備,美國股市未來一段時間的上漲空間可能有限。羅森伯格指出,標普500指數的遠期本益比為22.3倍,比其歷史長期水準高出一個標準差以上,是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隨著川普親商議程帶來的最初興奮情緒開始消退,投資人逐漸意識到其財政計畫的成本以及可能重新引發通膨的風險。橋水公司聯席首席投資長Karen Karniol-Tambour表示,火熱的美國股市仍有上漲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目前投資的最佳場所,下一步應該把目光投向那些在經濟成長或通膨衝擊的情況下有利的投資標的,無論是債券、黃金,或是石油等其他大宗商品。
作為樂觀者的代表,摩根大通美國市場情報主管Andrew Tyler預計2024年的回報率將高於2016年,標普500指數的一大優勢是,美國以外的一些經濟體表現疲軟,科技七巨頭的強勁表現將持續推動美股,而金融股在年底前將是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板塊。
週一(11月18日)
美國11月NAHB房產市場指數、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發表演說、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古爾斯比發表演說、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週二(11月19日)
歐元區9月季調後經常帳、歐元區10月CPI終值、加拿大10月CPI、美國10月新屋開工總數年化、美國10月營建許可總數
週三(11月20日)
中國一年/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英國10月CPI、美國至11月11日當週EIA原油庫存、印尼央行公佈利率決議、國內成品油將開啟新一輪調價窗口
週四(11月21日)
中國10月Swift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佔比、美國至11月16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美國11月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製造業指數、美國10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美國10月諮商會領先指標、土耳其央行公佈利率決議、南非央行公佈利率決議
週五(11月22日)
日本10月核心CPI、歐元區11月製造業PMI初值、英國11月製造業PMI初值、美國11月標普全球製造業PMI終值、美國11月一年期通膨率預期初值、美國11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古爾斯比參加一場會議的問答環節、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在歐洲銀行業大會上發表講話
美國勞工統計局13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成長0.2%,較去年同期成長2.6%,顯著高於上月的2.4%。
這意味著美國的通膨在連續6個月放緩後再次飆升,與住房相關的通膨居高不下,佔月漲幅的一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驚呼:潛在的「通膨衝擊」即將捲土重來。
這是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的首份CPI報告。報導強調,控制通膨的「最後一哩路」將是一段艱難的旅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也承認「對抗通膨的工作還沒完成」。
今年美國大選的一大特點是美國人對拜登執政期間的高通膨感到失望——目前的通膨率比他上任時高出約20%。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前不久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將通貨膨脹和無家可歸列為「非常嚴重」的問題。調查發現,通貨膨脹連續第三年成為美國選民心中「非常嚴重」的問題之首,有67%的人表示這一問題是他們的重大關切。
雖然比起2022年時的情形,通膨已經在數位層面降溫,但一般美國人仍覺得物價一直在漲。
過去一年,雖然通膨率不斷下降並接近正常水平,但高物價仍然存在,雞蛋的價格仍然是四年前的近三倍。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唐·倫納德在澳洲「對話」新聞評論網刊上評論文章稱,至少2000萬美國家庭有充分的理由感到失望。聯邦政府用來計算實際收入的方法往往更能反映高收入人群,而非勞工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經濟現實。根據皮尤的一項調查,認為個人財務狀況良好的美國人比例從2019年的50%下降到今年的41%。
住房是大多數美國人最大的支出。美國勞工統計局也承認,在估算某一特定家庭在某一類商品上的支出時,它的統計方法並不總是能反映實際情況,這些錯誤系統性地低估了住房成本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問題不僅限於住房,醫療成本的評估統計方式也存在嚴重缺陷。 CPI背後的一個假設是,美國家庭將收入的8%用於醫療保健,但根據蘭德公司先前的一項研究,美國人支付的費用遠不止這些。
此外,CPI也考慮到了並非每個人在特定時間點都要花錢的項目。例如,該指數假設美國家庭每年平均只花費家庭收入的0.7%用於兒童照護或學前教育,但對於有嬰幼兒的家庭來說,現實要嚴峻得多。
CPI也假設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將其收入的2.4%用於大學學費和雜費,但是,任何支付大學學費或應付學生貸款的人,每年在這些帳單上的花費顯然超過這一數字。而且,對於那些最無力償還學生貸款的人來說,用於支付學生貸款的比例在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要高得多。
總之,美國勞工統計局的CPI數據並不能反映美國大部分人口的消費現實——包括剛畢業的大學生、父母和麵臨昂貴醫療程序的人。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在競選時表示,為了解決經濟疲軟的問題,計劃透過提高關稅、降低稅收以及限制移民的方式來推動經濟發展,但經濟學家表示,雖然這些政策可能會在短期內加快經濟成長,但長期來看,可能會收緊勞動市場,並且增加進口成本,導致物價上漲。
本月7日,聯準會宣布降息25個基點,雖然為了避免經濟陷入衰退,降息政策或將維持一段時間,但美國經濟中的矛盾也隨之愈發凸顯:降息是為了刺激經濟,而這意味著將在經濟中釋放更多流動性,然而,在已有的多個大規模財政開支計劃收效甚微的情況下,繼續增加財政開支除了會進一步助長通脹外,更會讓美國的赤字經濟難以為繼。
美國財政部13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10月聯邦預算赤字與去年同期的670億美元相比增加了近三倍,達到2,570億美元。而專家們早就警告,飆升的財政赤字看似能夠讓冷卻的經濟在表面上熱起來,但卻不可避免地會助長通膨。
《紐約時報》報道稱,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官員在內的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的通膨之所以如此頑固,聯邦政府應該承擔部分責任,因為它在經濟不需要財政刺激的時候繼續向經濟注入大量借來的資金,這些借款是減稅和支出增加導致聯邦預算赤字上升的結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警告說,赤字也在推高物價。美國的財政政策使全國通膨率上升了約0.5個百分點,並增加了「反通膨過程的短期風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政府的舉動與聯準會的工作目標背道而馳。
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遭遇重挫,美元、美債殖利率大漲,這股衝擊波也迅速傳導到全球市場。
近一周,東南亞股市多數下跌,印尼綜指累計下跌1.73%,報7161.26點;馬來西亞綜指跌1.78%,報1592.44點;新加坡海峽指數漲0.55%,報37 44.70點;菲律賓馬尼拉綜指跌4.31%,報6676.65點;泰國SET指數跌1.51%,報1442.63點;越南胡志明指數跌2.71%,報1218.57點。此外,日經225指數累計下跌2.17%,報38642.91點;韓國綜合指數跌5.63%,報2416.86點;澳洲標普200跌0.12%,報8285.20點。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務教授李徽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東南亞股市近期普遍疲軟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的雙重壓力。首先,全球資金的流向發生了變化,美國經濟衰退訊號減弱並伴隨降息預期走弱,使得美元資產的回報率重現吸引力。同時疊加「川普2.0」政策,「再通膨」預期又浮出水面,美元走強,美債殖利率再次來到4.0%以上,進而導致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出,尤其是對股市的流動性造成了影響。與此相對的是,東南亞部分經濟體面臨成長放緩的壓力,如印尼和泰國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都未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並且這些國家的企業面臨較高的生產成本和融資成本,影響了盈利能力。
此外,全球供應鏈的波動,特別是能源、原料以及電子產品的生產,依然是東南亞經濟的隱憂,加上全球大概率即將結束補庫週期,東南亞國家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復甦面臨不確定性,外部需求持續下降也拖累了區域股市的表現。
在「川普交易」和鷹派聯準會推動下,上週美元指數大漲近2%,一度突破107關口。聯準會主席鮑威爾11月14日的一席話震動市場:在經濟強勁的情況下,聯準會並不急於降息。
李徽徽分析稱,美元的強勢一方面反映了美國經濟的韌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全球新興市場國家的壓力。首先,美元升值意味著這些國家在外債償還、資本流動、貿易上的壓力加劇。對東南亞來說,尤其是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這些國家的外債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將增加償債成本,抑制了這些國家的資金流動性。
此外,美元的強勢直接影響了各國貨幣匯率,導致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貶值,尤其是那些依賴進口能源和基礎商品的經濟體,這將加劇它們的通膨壓力。例如,印尼和菲律賓的進口能源成本在美元升值背景下可能會迅速上升,進而傳導到消費品和生產資料上,進一步壓縮民眾消費和企業獲利空間。
美元大漲對亞洲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都產生了不小衝擊。李徽徽分析稱,對於日韓等發達亞洲經濟體而言,美元的升值可能引發資本流出,尤其是日本和韓國這些擁有大規模外匯儲備的國家,可能會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幹預以防止過度的貨幣貶值。在全球需求放緩的背景下,日韓的出口型經濟也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
對新興市場國家而言,美元強勢帶來的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債務負擔加重等問題將更為嚴峻,特別是對於依賴外資和外債的經濟體來說,美元的升值無疑將加劇其經濟脆弱性,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儘管短期內東南亞股市可能繼續面臨挑戰,但李徽徽認為後市不乏反彈空間。若中國經濟復甦動能強勁,且內需成長恢復,東南亞可望在其「全球供應鏈」及消費市場角色中受益。特別是在「綠色發展」與數位經濟的推動下,東南亞部分國家仍具備較強的長期投資潛力。投資者可能會開始在局部經濟成長良好的國家中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在這輪強勢美元衝擊波下,日圓受到的影響格外顯著,上週美元/日圓一度升破155關口,為今年7月以來首次。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曹鴻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受「川普衝擊」影響,美國通膨預期明顯回升,美債長端利率上行,聯準會降息行動受到阻礙。在此背景下,近期包括日圓在內的非美貨幣匯率普遍呈現走弱趨勢。日圓匯率走弱有助於商品和服務出口,但對日本內需擴張將帶來較大挑戰。此前,受日圓貶值和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日本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通膨壓力,居民真實收入陷入持續性收縮,對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均帶來較大負擔,進而對日本整體經濟成長構成拖累。
在李徽徽看來,日圓走弱的問題遠不止匯率變化,更是日本經濟長期結構困境的反映。首先,日圓貶值的核心原因在於日美之間的利差再次擴大,且聯準會的降息預期有減弱的跡象。這使得資本不斷流出日本,導致日圓持續走弱。此外,日本經濟長期面臨人口老化和低成長的壓力,目前的財政政策雖然有所寬鬆,但仍未能有效刺激內需和生產力成長。在日本央行升息預期有延遲的背景下,日圓的貶值壓力難以有效遏制。
對日本經濟而言,日圓貶值的影響是雙面刃。李徽徽表示,短期內,日圓走弱有利於日本的出口型企業,特別是汽車、電子產品等產業,幫助它們提升國際競爭力。然而,從長期來看,日圓的持續貶值將可能引發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的價格,這對日本民眾的生活成本和企業的生產成本將產生較大壓力。
這一輪衝擊使得日圓重新接近今年7月時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日本外匯官員再次幹預提振日圓的風險。曹鴻宇表示,從先前情形來看,日本當局對於日圓匯率或存在容忍上限,當美元兌日圓匯率升至155左右時,日本政府下場幹預匯市的機率將大幅提升。
李徽徽分析稱,如果日圓持續走弱,可能引發日本央行的干預,尤其是在日圓貶值速度過快時。此前,日本央行曾透過口頭幹預或乾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匯率。雖然日本經濟體量較大,但在全球市場壓力下,單方面介入的效果可能有限。如果日圓貶值對國內經濟造成過大衝擊,日本政府可能考慮更直接的政策調整,包括透過加強財政刺激或實施升息來對抗這一趨勢。
市場一度憧憬聯準會大幅降息,但美國大選後通膨陰霾再度浮現,聯準會後續降息空間有限,亞洲再度迎來流動性衝擊。
在李徽徽看來,美國大選後通膨壓力的回升,以及聯準會貨幣政策基調最近轉為“偏鷹派”,將對亞洲市場和經濟造成深遠影響。首先,美國經濟在第三季表現出相對較強的成長,這可能促使聯準會維持高利率水平,導致全球流動性持續緊張。對亞洲經濟體而言,尤其是新興市場,資金的外流壓力將加劇。以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為例,這些國家的資本流入主要依賴全球低利率環境,而在聯準會降息預期減弱的背景下,亞洲的資本成本將大幅上升,這會削弱其吸引外資的能力。
聯準會降息次數預期縮減,高利率可能會更加持久,李徽徽認為這將繼續加大融資成本,尤其是對於債務水平較高的企業和政府而言,償債壓力將增大。對亞洲的出口型經濟體而言,美元強勢將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價格,可能對全球需求造成抑制,影響經濟成長。
接下來壓力或將持續存在。曹鴻宇表示,2025年1月川普正式就職及其政策相繼落地後,美國通膨下行趨勢大概率將中止甚至出現回調,總體而言,未來聯準會降息預期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而美元指數則受到支撐。強勢美元將會使亞洲國家面臨較大資本外流壓力,資本市場走勢可能面臨較大波動風險。
展望未來,李徽徽提醒,從全球流動性來看,隨著聯準會高利率週期的延長,全球流動性預期已經逆轉,這將導致全球資本市場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對亞洲尤其是新興市場來說,如何應對資金外流、匯率波動、債務壓力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議題。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