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①上個月成為了史上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月,這一幕讓許多科學家大吃一驚;②他們原本預計熱帶太平洋的拉尼娜效應能延緩近兩年來持續被打破的高溫記錄。
上個月成為了史上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月,這一幕讓許多科學家大吃一驚——他們原本預計熱帶太平洋的拉尼娜效應能延緩近兩年來持續被打破的高溫記錄。
氣象學家通常用拉尼娜代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溫度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自然出現的拉尼娜天氣現象,通常會導致全球氣溫降低,而在與之相反的厄爾尼諾現像下,全球氣溫則往往會升高。
但今年的1月卻違反人們的傳統直覺判斷。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局週四發布的報告,上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3.23℃,比工業化前的平均氣溫高出1.75℃。這是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月份。
英國倫敦大學地球物理與氣候災害榮譽教授Bill McGuire表示,1月的數據令人震驚,坦白說——令人恐懼。
他指出,“從(西班牙)瓦倫西亞洪水到洛杉磯災難性的山火,我認為毫無疑問,危險的、無所不在的氣候崩潰已經到來。而排放量仍在繼續上升。”
負責監督哥白尼計畫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氣候戰略負責人Samantha Burgess也表示,“1月是又一個令人驚訝的月份。儘管熱帶太平洋地區出現了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溫產生了暫時的降溫效應,但過去兩年的創紀錄高溫仍在持續。”
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局發現,儘管冰島、英國、愛爾蘭、法國北部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部分地區的氣溫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但歐洲仍經歷了有史以來第二熱的1月。
當月全球海面平均溫度為攝氏20.78度,是繼去年1月後有史以來第二高的月份。科學家表示,雖然赤道太平洋中部變得涼爽,但「其他許多海洋盆地和海域的溫度異常高」。
英國雷丁大學氣候科學教授Richard Allan表示,「2025年初,全球大部分海面仍然非常溫暖,這主要是人為暖化的結果」。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先前發布的報告,厄爾尼諾現像已於2024年5月結束,而弱拉尼娜現象則於去年12月在赤道太平洋出現。
儘管12月出現了拉尼娜現象,但氣候變暖仍將加劇人們對氣候變遷正在加速的擔憂,而美國等國家作為歷史上世界上最主要的污染國,眼下卻撤回了減排承諾。
全球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仍是人類活動,特別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新高。除此之外,森林砍伐等因素也在加劇氣候變遷。
哥白尼的專家警告稱,若不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全球氣候異常現象將持續加劇。
在1980年代曾敲響全球氣候變遷警鐘的科學家James Hansen表示,儘管出現了拉尼娜現象,但今年的平均氣溫可能與2024年相似。
去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準上升了攝氏1.5度。
由於美國零售商在去年底提前進口並囤積大量商品,導緻美國去年12月進口額大幅攀升,貿易逆差額急劇擴大。同時,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近期服務業活動成長速度放緩。未來,面對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聯準會制定貨幣政策將考慮更多複雜因素。
美國商務部2月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逆差額為984億美元,高於11月份的789億美元,季增24.7%。
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進口額大幅攀升3.5%至3,649億美元,是貿易逆差額急劇擴大的主要推手,其中工業產品進口額激增108億美元。同期,出口額較上月下降2.6%至2,665億美元,其中消費品出口額下滑了18億美元。
最新的貿易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份美國對墨西哥的商品貿易逆差較前一個月略有收窄,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為152億美元。對加拿大的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至2022年7月以來最大。加拿大的數據顯示當月原油出口激增。此外,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為204億美元。
當天公佈的數據也顯示,2024年全年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逆差額達9,184億美元,比2023年的7,849億美元增加了1,335億美元,且為1960年以來第二高水準。
分析師認為,在美國政府加徵進口關稅預期的影響下,美國零售商在去年底提前進口並囤積大量商品,推動進口額激增。此外,許多進口商也希望不受到上個月最終得以避免的碼頭工人潛在罷工的干擾。同時,美元走強導致其他國家和地區購買美國產品的成本更高,美出口額受到影響。
報道稱,目前來看,美國月度貿易數據將具有更大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意義。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幾週後,美國已經開始對其貿易夥伴採取了關稅行動。川普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25%的關稅。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同日宣布對價值1550億加元(1美元約合1.45加元)的美國輸加產品加徵25%的關稅。川普3日在社群媒體上說,對加拿大加徵關稅措施將暫緩30天實施,以爭取與加拿大達成最終的經濟協議。
同時,美國經濟主要支柱的服務業成長動能略有減弱。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SM)2月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服務業指數從去年年末的54降至52.8,低於市場預期的54。
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1.3,下降至七個月來的最低水平,顯示未來幾個月的相關活動可能會放緩。預訂量的放緩表明,由於高昂的生活成本,一些美國人開始節衣縮食過日子。
分項指標中的商業活動指數為54.5,跌至五個月低點,進一步顯示服務業擴張動能放緩。服務企業支付的原物料和服務價格指數為60.4,在1月有所回落,此前12月曾飆升至202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在1月升至三個月高點,顯示訂單履行速度放緩。
此外,標普全球5日發布的最終數據顯示,美國1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綜合景氣指數為52.7,高於52.4的初值,但低於前一個月的55.4。其中,1月服務業景氣指數終值為52.9,高於52.8的初值,但低於前一個月的56.8。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森表示,服務業企業在2025年初報告稱,其活動水平增長速度與去年年底的強勁增長相比有所放緩。不過,服務業的這種降溫至少有一部分似乎與異常惡劣天氣造成的干擾有關,暗示服務業的成長可能會在2月復甦。
然而,標普全球調查也顯示需求狀況疲軟的跡象,特別是需求嚴重受利率預期變化影響的領域,例如金融服務業。商業樂觀情緒也略有降溫,反映出12月選舉後樂觀情緒回落。
美國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托馬斯‧巴爾金5日表示,鑑於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聯準會未來利率政策需要考慮更複雜的因素。
巴爾金當天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有關關稅、移民以及監管政策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將對聯準會制定利率政策產生重要影響。他說,聯準會最新預測顯示仍傾向今年進一步降息,但前提是需要更了解聯邦政府的經濟政策及其影響。
巴爾金說,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存在三層複雜性:其一是關稅水平以及具體徵收對象;其二是被徵收對像是否會實施反制措施,以及美國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收或轉嫁更高的進口成本;其三是上述政策將如何影響美國消費者。 「目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除非我們對所有這些不確定性有更清晰認識,否則很難知道成長和就業情況如何,通膨情況如何。」他說。巴爾金認為,當前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大型企業撤出或延遲對美國的投資,這將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隱憂。
同時,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古爾斯比5日表示,持續、大規模的加徵關稅可能會再次造成供應鏈擾動,並推高通膨。他在底特律市發表演說時表示,如果我們看到通膨在2025年上升或進展停滯,那麼聯準會將處於艱難的境地,試圖弄清楚通膨的源頭是經濟過熱還是關稅,這種區別對於決定聯準會何時甚至是否應該採取行動至關重要。
聯準會副主席傑佛遜則表示,暫時維持利率在目前水準是適當的。聯準會可以在經濟狀況良好時保持耐心。政策利率仍然對經濟產生限制。
根據CME「聯準會觀察」顯示,目前聯準會在今年3月議息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為83.5%,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16.5%,到5月維持目前利率不變的機率為59.2%,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36.0%,累計機率降息50%。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洛里·洛根(Lorie Logan)表示,聯準會可能需要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如果就業市場不出現大幅降溫的情況,即使通膨放緩也不能成為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理由。
洛根認為2025年聯準會後續利率路徑有兩種主要可能性,一方面在勞動市場走弱或經濟成長放緩等情形下,可能需要進一步降息。另一方面,預計美國短期內通膨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美國企業通常會在每年的1月份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價格調整,在經濟狀況良好、市場需求旺盛時,企業擁有較強的定價權,出現提價的現象。
2025年票委、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古爾斯比(Austan D. Goolsbee)則於同日稱,美國經濟正處於充分就業狀態,經濟增長穩健且通脹回落,為美聯儲能夠進一步降息創造了條件,但關稅和美國政府的後續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意味著美聯儲2025年將放緩的風險增加率,市場不應忽視高漲率政策。
本週聯準會副主席傑佛遜以及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戴利先後釋放了聯準會應進一步放緩降息節奏的訊號。
當地時間2月4日,傑佛遜表示,美國經濟在2025年開局良好,經濟和勞動市場維持強勁,官員應謹慎調整利率。傑佛遜認為,通膨率在過去兩年半大幅下降,但仍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
同日,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戴利也釋放了「鷹派」訊號。她表示,通膨進一步放緩至2%目標前,聯準會不應急於推動降息。美國經濟狀況良好,聯準會不需要對美國政府推出的政策迅速做出反應。
北京時間1月30日凌晨3點,聯準會公佈1月利率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4.25%~4.5%之間,這是自2024年9月本輪降息週期開啟以來的首次「暫停」。聯準會下次會議將在3月18日至19日舉行,屆時官員將把2025年1月和2月的通膨和就業數據納入考量。
北京時間2月7日晚,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將公佈美國1月非農就業報告,市場預計美國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將為16.9萬,較12月的25.6萬人放緩,失業率預計將與上期持平,維持在4.1%的水平。如果美國1月非農就業報告持續釋放強勁的訊號,市場對聯準會的降息預期或將進一步受挫。
期貨市場隱含的今年年末的政策利率從會議前的3.833%升至3.855%,依然定價今年有2次降息,上半年或不降息。根據CME“聯準會觀察”,聯準會3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為85.5%,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154.5%。到5月維持目前利率不變的機率為61.7%,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34.2%,累計降息50個基點的機率為4%。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指出,年內聯準會降息空間或最多為50個基點,降息不如預期(即降息1次或甚至不降息)的機率較高。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美聯儲內部分歧或加大,美聯儲的政策重心會進一步更偏向於通脹,預計今年第一次降息的時間點可能在二季度,到6月的議息會議,特朗普相關經濟政策的輪廓會更加清晰,美聯儲或許可以對關稅的價格通脹行也了解。
週四,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承諾壓低原油價格,這蓋過了他對伊朗實施更嚴厲制裁的努力,油價週四因此由漲轉跌,延續了連續三天的跌勢,這使得WTI原油期貨的相對強弱指數接近超賣區域。
油價在周四盤中劇烈波動,先是在川普重申提高石油產量的承諾後回吐漲幅,然後在美國財政部批准制裁一個促進伊朗原油出口的國際網絡後反彈1.2%,最終收跌。
川普週四重申了提高美國石油產量的承諾,以降低油價並緩解消費者通膨。川普表示,內政部長Doug Burgum將與能源部長Chris Wright聯手提高石油產量並降低價格。政府「將開採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這種液體黃金,」川普說。 「我們將壓低油價,其他一切都將隨之而來」。
這讓交易員感到不安。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天前,美國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大幅增加約870萬桶,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增加200萬桶。
川普發表演說後,油價回吐了當日早盤的漲幅。不過,分析師質疑美國石油生產商是否願意在當前市場上增加產量。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沒有跡象顯示美國的鑽探活動正在加速。」他指出,他對市場對川普言論的反應感到驚訝,油價也受到美國原油庫存增加的壓力。麥格理分析師預計,本周美國原油庫存將再次大幅增加。
同日,美國財政部宣布了製裁措施,稱其針對的是伊朗的「石油網絡」。這是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對伊朗實施的第一批制裁,他正在推動對德黑蘭重新施加「最大壓力」。
這些措施針對的是與已經受到美國制裁的公司有關的公司、船隻和個人。財政部長貝森特在一份聲明中說:“伊朗政權仍然專注於利用其石油收入為其核項目的發展提供資金,生產致命的彈道導彈和無人駕駛飛行器,並支持其地區恐怖主義代理組織。”
美國財政部表示,制裁對象包括“多個司法管轄區的實體和個人”,包括印度和阿聯酋等。儘管再次施壓,川普仍然敞開了與德黑蘭進行外交談判的大門,他說他願意與伊朗官員接觸。 「我希望伊朗成為一個偉大而成功的國家,但一個不能擁有核武的國家,」他週二告訴記者。
由於先前美國放鬆了對伊朗的製裁,使得伊朗近年來每天的石油出口增加了約100萬桶,因此更嚴厲的伊朗制裁可能會對供應產生更直接和更實質的影響。相較之下,許多人懷疑川普提議的能源政策改革能否真正刺激美國化石燃料生產商提高產量並放棄對資本紀律和股東回報的關注。
包括Francesco Martoccia在內的花旗集團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仍然強烈認為,川普總統最終可能會對石油市場造成看跌影響。具體來說,川普一直強調,降低能源價格是解決美國通膨、利率、債務和生活成本問題的核心辦法,這也是他當選的核心問題。”
自從川普上個月上台以來,原油期貨受到他的關稅威脅和其他貿易舉措的衝擊,在盤中經歷了幾次大幅波動。週四的波動也反映了股票和市政債券市場的動盪,在周五的非農業就業報告發布之前,參與者分析了不同的訊號。
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他的社群媒體貼文和其他聲明經常會導致油價出現數美元的波動,這種模式在過去兩週開始重新出現。由於價格波動,交易員也成群結隊地退出原油和燃料市場,進一步導致價格下滑。
有跡象表明,現貨市場正在走軟。布蘭特原油現貨價相對於下個月合約的溢價收窄至接近今年最低水平,低於每桶50美分,而上月底時為每桶約1美元。
瑞銀的Staunovo表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川普總統的言論將繼續推動石油市場的波動。”
自川普1月20日上任以來,全球基準布蘭特原油價格下跌超過8%,而WTI原油價格下跌超過7%。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