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
預: --
前: --
--
預: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進入2024年,裁員潮持續在全球蔓延。多家美歐巨頭企業接連宣布裁員計劃,波及產業數量多範圍廣,涵蓋科技、金融、製造、零售、電商、傳媒、運輸等各個領域。有分析指出,企業正努力應對經濟不確定性,開展降本增效、重組整合計劃,未來大規模裁員可能還會持續,並可能加速產業洗牌。
進入2024年,裁員潮持續在全球蔓延。多家美歐巨頭企業接連宣布裁員計劃,波及產業數量多範圍廣,涵蓋科技、金融、製造、零售、電商、傳媒、運輸等各個領域。有分析指出,企業正努力應對經濟不確定性,開展降本增效、重組整合計劃,未來大規模裁員可能還會持續,並可能加速產業洗牌。
本週,多個行業內標竿企業宣布大幅裁員計畫。華納音樂2月7日宣布,計畫裁員600人,約佔員工總數的10%,以節省成本、優化投資。同日,丹麥離岸風電巨頭沃旭能源也宣布,將在全球裁減600至800個工作崗位,並退出挪威、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離岸風電市場。 2月5日,國際美妝巨頭雅詩蘭黛宣布將在7月前裁員3%至5%,預計將波及1800至3100人;美國社群媒體公司Snap也宣布將在全球裁員10%,約500名員工。
這是近期全球裁員大軍的縮影。根據美聯社報道,隨著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2024年幾乎所有行業的裁員都在繼續。
科技業仍是裁員情況最嚴重的產業之一。根據裁員追蹤網站Layoffs.fyi的公開數據,截至2月7日,2024年全球科技業已有134家企業裁員3,3,854人,佔2023年總裁員人數的12.9%。
金融業也是裁員「主力軍」。 1月份,花旗集團宣布裁員10%,約2萬人。瑞銀集團宣佈光在瑞士就將裁員3,000人,以消化其收購的瑞信銀行。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計畫裁員3,500人,作為其成本削減計畫的一部分。
製造業和零售業領域也不斷傳來裁員消息。德國百年家電製造商美諾日前表示,因需求低迷及成本上升,計畫裁員2,700人。化工巨頭拜耳1月宣布將針對管理職能部門大幅裁員。德國汽車零件巨頭博世也宣布將在2026年前裁員1,200人。美國大型連鎖百貨公司,梅西百貨計畫近期削減2,350個工作崗位,同時關閉5家門市,以降低營運成本。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產業和企業正在經歷裁員動盪。電商巨頭易貝宣布將裁撤約1,000名全職員工。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宣布裁員1.2萬人,節省約10億美元成本。
近期的大規模裁員是過去兩年來全球裁員潮的延續。綜合來看,高利率、高通膨、消費者需求低迷的大環境,以及削減成本、調整投資結構的內部需求等是推動企業裁員的主要原因。
當前各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高通膨、高利率並存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發展。消費者需求低迷削弱了企業生產投資動力,進而拖累勞動市場降溫。最新數據顯示,1月歐元區和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別為46.6和49.1,雖都有所上漲,但仍連續十幾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仍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不確定因素,可能增加國際貿易和供應鏈風險,進一步削弱了市場預期,也推動了企業裁員潮的蔓延。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尋求降本增效,紛紛進行「斷臂求生」的自救計畫。美聯社分析稱,由於疫情期間線上需求增加,科技和零售等行業招聘人數大幅增加,如今許多公司為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而大幅裁員。此外,一些企業在裁員的同時啟動重組計劃,試圖尋求新的成長點。例如,不少科技企業都明確表示將更專注於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等創新和成長領域。
有分析指出,在經濟不確定性仍存、部分產業發生結構性轉變的背景下,裁員可能成為常態。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最新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失業率將從2023年的5.1%小幅上升至5.2%,失業人數將從1.89億左右增至約1.91億,主要原因是已開發經濟體失業規模擴大。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全球勞動市場仍有向好趨勢。半島電視台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分析稱,勞動力市場表現出相對靈活性,「挑戰中存在彈性」。路透社則報道稱,隨著經濟更加穩定、科技支出逐漸回升,裁員總規模預計將減少。
裁員潮的蔓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經濟仍面臨嚴峻挑戰。在多重下行風險影響下,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仍面臨不確定性。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高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但預測值仍低於歷史年平均成長率。 IMF報告指出,2024年至2025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低於2000年至2019年間3.8%的平均值。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全球經濟繼續表現出「令人矚目的」韌性,通貨膨脹穩步下降,增長依然堅挺,「軟著陸」的可能性增加,但經濟擴張步伐仍然較慢。
經合組織本周也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由此前的2.7%上調至2.9%。經合組織秘書長科爾曼表示,過去兩年間,在通膨高企、財政緊縮的情況下,全球經濟表現出韌性,成長得以維持。預計今明兩年亞洲仍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
但報告同時指出,指標顯示經濟成長「有所放緩」。報告認為,各國貨幣政策需要保持謹慎,以確保潛在的通膨壓力得到持久控制,同時要推行一系列財政政策改革,加強未來經濟成長的基礎。
就在阿根廷總統米萊本週出訪以色列,並在哭牆面前動情流淚之時,他在國內大刀闊斧的經濟休克療法也進入了「休克」狀態。
阿根廷國會下議院在本週二對米萊的一攬子經濟改革方案進行了逐條投票,面對多項關鍵立法遭到否決的不利狀況,米萊所在的黨團突然宣布撤回法案,重新商議。阿根廷內政部長吉列爾莫·弗蘭科斯也表示,一些承諾支持這項法案的議員在最終投票時變卦了。
憤怒不已的米萊隨後發表聲明,將矛頭直指阿根廷權力頗大的省長們,痛斥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背棄阿根廷人民,阻止中央政府擁有解決結構性問題所需的工具」。
在下議院,米萊領導的自由前進黨聯盟大概只控制15%的議席,另外23省的省長沒有一位出自他們的聯盟。正因如此,上週五投票「原則上支持」這項法案的議員,有不少都在本週反水。
為了能夠推動政治議程,米萊政府對最初提出的664條巨型改革法案刪減了三分之二,不過其中依然保留了諸如私有化大量國企、減少環保限制等政策。即便如此,米萊闖關國會的嘗試依然吞下失敗的苦果。
風險諮詢公司Verisk Maplecroft的美洲主管Jimena Blanco解讀稱,下議院的失敗充分說明了米萊政府的「政治經驗不足」。這次挫敗最大的問題正是米萊試圖將所有的改革塞進同一個超大的法案中。現在改革法案又回到了原點,同時反對黨與政府談判、合作的意願也被削弱,這是雪上加霜的因素。
Blanco進一步表示,米萊犯下的關鍵錯誤,是誤以為他們在去年11月獲得的選票能構成對議員們的壓力,迫使他們在批准法案和民調受挫之間二選一。
雖然阿根廷總統僅僅在一週前,曾斬釘截鐵地表示即便他的經濟「休克療法」可能會帶來短期陣痛,但沒有「B計畫」。
在阿根廷比索去年12月貶值50%後,通膨率隨之快速躥升。由於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有拉開的趨勢,意味著後續阿根廷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推進本幣貶值——這也將推動物價進一步上升。國際金融協會(IIF)曾預期,阿根廷的通膨率,可能在年中達到300%。
雖然米萊早就警告過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他現在也需要加緊做出改變推動改革手段落地,否則他的經濟政策將只剩下“休克”,沒有“療法”。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Diego Pereira在本週二的報告中提到,國會不支持米萊的改革法案,意味著將開啟更具挑戰性的時期。政府的第一項立法就被攔下,這是記憶中史無前例的事。鑑於米萊發誓要推進他的改革計劃,現在可能已經在醞釀「B計劃」了。
Pereira表示,在當前背景下,米萊要求舉行不具約束力的全民公投的可能性增加了,他也曾在競選時提到過這種應對國會僵局的策略。
瑞典檢方7日以「瑞典缺乏管轄權」為由,宣布結束持續16個多月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調查,並表示已將相關調查材料移交德國,但未就事件的責任認定給出結論。
分析家指出,瑞典草草結束調查並將責任轉移給德國,是因為「北溪」爆炸事件高度敏感,公佈真相會讓其處於尷尬境地,且可能影響其加入北約。但這樣的政治考量恐將使事實真相被埋沒。
瑞典檢方當天發布新聞公報說,初步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瑞典公民是否參與了這一破壞行為,以及是否冒著損害瑞典利益或瑞典安全的風險,利用瑞典領土實施這一行為。經初查,「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瑞典或瑞典公民參與了在國際水域發生的攻擊事件」。
「北溪」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出發,經波羅的海海底抵達德國。 2022年9月底,管線發生爆炸,洩漏大量天然氣。調查發現,4條管道中的3條發生洩漏,共有4個洩漏點,位於瑞典和丹麥附近海域。爆炸事件發生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啟動調查。
負責該案的瑞典檢察官馬茨·永奎斯特在上述公報中表示,瑞典在調查期間與多個國家密切合作,並與丹麥和德國持續分享資訊。瑞典檢方已將可用作證據的材料移交德國。
目前,德國和丹麥的調查仍在進行中。德國政府表示仍希望揭開「北溪」爆炸謎團,但德檢察部門現在無法透露更多資訊。
俄羅斯曾多次呼籲共同調查,但都遭到拒絕。對於此次瑞典結束調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7日表示,參與調查的西方國家拒絕向俄方提供調查進展、調查結果等信息,俄方將繼續追踪下一步調查行動如何進行、在何處進行。
「北溪」事件發生以來,關於幕後黑手有過多種說法。西方在事發後紛紛指責是俄羅斯透過破壞管道威脅歐洲,但由於俄方要切斷天然氣供應只需關閉管道閥門,保留管道還能以恢復供氣為籌碼與歐洲討價還價,因此這一不合情理的說法逐漸平息。
去年2月,美國知名調查記者、普立茲新聞獎得主西摩‧赫許爆料是美國聯合挪威對「北溪」管道實施爆破,並揭露了不少細節。因美國既有能力又有動機實施破壞,這一說法獲得不少輿論認同。
不久後,美國《紐約時報》和德國《明鏡》週刊等媒體又拋出第三種說法,表示爆炸事件可能由烏克蘭團體製造,而烏政府不一定知曉。俄方指責這項說法是要包庇真兇。
目前,俄、美、烏三國均否認破壞「北溪」管道。分析師指出,對實施調查的瑞典等歐洲國家而言,無論給出怎樣的調查結果都很麻煩。如果咬定俄羅斯是幕後黑手,很難讓國際社會信服,但如果把矛頭指向美國或歐美大力支持的烏克蘭,又將出現十分尷尬的局面。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7日在記者會上說,瑞典方面因害怕揭開事實真相而結束對「北溪」爆炸事件的調查。
既然自己查會帶來麻煩,那麼甩給他國便成了最佳選項。瑞典安全評論員約恩·格蘭隆德指出,“北溪”爆炸事件調查是瑞典的“燙手山芋”,選擇“讓德國完成任務”是瑞典“最方便的出路”,因為所有其他方案都將導致瑞典必須指出可能的肇事方,這也會讓瑞典面臨「採取措施追究相關國家責任」等後續難題。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學院第一副院長伊戈爾·科瓦列夫認為,瑞典稱沒有管轄權,只是想“擺脫掉一個麻煩”,而不是想採取嚴肅的調查行動或追查事件真相。
此外,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瑞典放棄長期奉行的軍事中立政策,尋求加入北約,但遭到部分北約成員國阻礙,此時正急於催促美國推進入約進程。皇家丹麥國防學院研究員肯內特·布爾表示,考慮到瑞典處於希望加入北約的“敏感位置”,其沒有結論的調查“或許有充分的理由”。
俄羅斯聯邦政府財政金融大學社會科學與大眾傳播系主任亞歷山大·沙季洛夫認為,瑞典是「在壓力下做出了這個決定」。
瑞典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創辦人揚‧奧貝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對「北溪」管道的破壞是罕見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事件,對歐洲經濟產生極其嚴重的後果。找出幕後元兇對維護國際法十分重要。 「我認為美國是破壞『北溪』管道的幕後黑手。因此,瑞典希望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並取悅美國,這是一個合理的說法。(瑞典檢方的)決定和論點是站不住腳的,純粹的政治再次凌駕在事實之上。」(參與記者:黃河)
聯準會官員希望在對通膨降至2%有更大信心之前不要降息。週三,他們給出了一系列理由,以說明他們沒有立即開始放鬆政策的緊迫感,也沒有採取激進政策的緊迫感。
上週,聯準會將政策利率維持在5.25%-5.5%的區間不變,該利率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說,在3月份的下次會議之前,可能不會有足夠的數據讓人覺得他們在抑制通膨方面取得了足夠的進展,從而促使他們降息。
他的同事似乎也同意這一點。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柯林斯(Susan Collins)在周三表示,「就目前而言,政策仍處於有利位置,我們正在仔細評估不斷變化的數據和前景。隨著我們越來越有信心……我認為,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放鬆政策約束可能是合適的。”
她說,勞動市場和經濟的強勁表現表明,經濟降溫需要一段時間,開始降息時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去年12月,大多數聯準會政策制定者預測今年將降息三次或更多。
自那以來,通膨持續放緩,根據聯準會青睞的指標,即個人消費支出指數的年比變化,去年12月的通膨率為2.6%,而根據最近六個月的趨勢,通膨率為2%。經濟和勞動市場都超出了預期,美國上季GDP折合成年率成長3.3%,美國雇主上個月增加了35.3萬個就業機會。
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天坐在這裡,我想說,目前對我來說,兩到三次降息似乎是合適的…這是我基於目前數據的直覺。”
他表示,如果就業市場持續強勁,聯準會可能會「相當緩慢」地降息,但如果出現實質放緩,降息步伐可能不得不加快。
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巴爾金(Thomas Barkin)則表示,他仍不太相信通膨將繼續取得進展的觀點,因為迄今為止的通貨緊縮來自商品價格的回落,尚未波及到服務和租賃行業。與卡什卡利一樣,巴爾金在聯準會政策制定者中往往屬於較為鷹派的那一邊。
「我非常支持耐心地達到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他補充說:「通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我在等待這一點更加明確,然後再宣布我們在政策方面所做的更多事情。”
聯準會理事 Adriana Kugler)在去年9月上任以來的首次公開演說中表示,她「樂觀」地認為,在薪資成長放緩和租金下降的幫助下,通膨將繼續取得進展,不過她也認為,需要更多的數據來確定這一點,如果通貨緊縮停止,她將支持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利率穩定。
「在某個時候,通膨和勞動市場的持續放緩可能使降息變得合適。另一方面,如果通膨下降進程停滯不前,或許有必要將利率在當前水準維持更長時間,以確保聯準會在實現雙重使命上取得進展。」她說。
根據週三發布的世界黃金協會(WGC)分析師的最新數據可知,2024年的第一個月延續了2023年由北美主導的黃金ETF的資金流出趨勢,歐洲基金繼續遭受重大損失,而亞洲則再次出現月度資金流入。
WGC基金流動與持股報告指出:「2024年初,全球實物支持的黃金ETF在1月份流出28億美元,將其連跌期延長至八個月。」Hoffman指出,這相當於全球持有量減少51噸,到1月底減少3175噸。同時,管理資產總額(AUM)下降至2,100億美元,由於當月資金流出和金價下跌1%,下降了2%。
Hoffman指出,北美基金在1月虧損23億美元,結束了該地區連續兩個月的短暫資金流入。分析師表示:「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導致投資者重新評估了他們對聯準會3月首次降息的賭注-交換市場價格的機率急劇下降。」「因此,美元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均出現反彈,對黃金價格構成了壓力,導致黃金ETF遭到拋售。隨著美國股市創下新高,當地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進一步減弱。”
Hoffman認為,隨著1 月的下跌,北美基金的集體持有量降至自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規模最大的基金遭受了最嚴重的流出。
在歐洲,該地區連續第八個月出現淨流出,儘管該地區1月減持了價值7.3億美元的黃金持有量,但仍遠低於前一個月淨流出的20億美元。
「儘管歐洲央行連續第三次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但官員們一直在強調市場可能在提前定價降息方面走得太遠,」分析師指出,「這使得當地投資者重新認識到現實,推遲了他們對未來利率降低的預期,並推動了該地區政府債券收益率和貨幣的顯著反彈。再加上該地區黃金價格表現不佳,投資者繼續減少他們的黃金ETF持有量。”
Hoffman指出,同時,亞洲基金在1月淨流入了2.15億美元,延續了11個月的淨流入。分析師表示:「中國繼續主導該地區的流入,因為當地股市連續第六個月下跌,貨幣貶值,推高了投資者對避險需求。」其他地區的黃金ETF需求變化有限,在該月增加了8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需求來自南非。
分析師表示:「全球低成本黃金ETF在1月連續第八個月出現淨流出,淨流出20.7億美元(-4噸)。北美(-24.3億美元)帶動了全球的流出,而歐洲的低成本基金則出現了流入(+3.2億美元)。在1月份的損失之後,低成本基金的總資產管理規模下降了1%,至550億美元。同時,他們的總持有量降至832噸,自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Hoffman指出,黃金ETF和類似產品佔黃金市場的很大一部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使用它們來實施他們的許多投資策略。 ETF的流動通常突顯短期和長期觀點以及持有黃金的願望。
分析師的數據追蹤了開放式ETF和其他產品(如封閉式基金和共同基金)以實體形式持有的黃金。資料集中包含的大多數基金都完全由實體黃金支持。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