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距离“惹祸”的欧洲议会选举过去不到5个月,法国政坛陷入了新的危机!一份2025年的预算案深度难产,反对党很愤怒,总理则有些不管不顾。一时间,“政府解散”,“第二个希腊”,“债市危机”等耸人听闻的警告见诸报端,让整个欧洲为之侧目。
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周三在官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中对华加征的关税,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超出过往预估的负面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是在特朗普威胁将在明年1月上任后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更多关税之际得出的——此举势必将给美国经济前景注入新的不确定性。
根据纽约联储的研究人员发现,在2018年和2019年期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3000多亿美元商品征收了10%至50%不等的高额关税,而中国随即也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予以反制,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了过去的预估。
报告指出,估算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关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影响经济。除了改变相对价格外,关税还会影响生产力并造成经济不确定性。此外,这些影响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在数据中显现出来,因此很难知道关税的未来影响可能是什么。
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方面,纽约联储的研究发现,加征关税的公告对股票市场估值产生了巨大影响。纽约联储工作人员通过研究美国和中国宣布的每一轮关税,在媒体上最早公布日期当天的市场走势来纪录了这种影响。
在2018年3月和2019年5月加征关税的消息发布后,美股的回报尤其会面临大幅下跌。总体而言,美国股市在11个关税官宣日当天的累计跌幅达到了11.5%——相当于损失了4.1万亿美元的市值。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倾向于将这些短线下跌视为市场的过度反应,但实际的统计数据与这种解释相悖——因为市场的跌势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下图显示了关税公告发布前后十天内美股的累计回报。纽约联储发现,这种市场效应完全发生在与关税公告相对应的交易日,这表明市场事先并未完全预期到这些关税的出炉,而在公告发布后的一周内,市场也没能形成有效反弹。
研究人员还表示,股市价格下跌可能反映出两种力量。首先,市场可能对未来公司利润变得更加悲观;其次,即使未来利润的预期路径保持不变,市场参与者持有风险资产的意愿也可能降低。研究发现,这些关税公告确实刺激了投资者逃向避险资产,使美债收益率下降(五年期美债影响最大),股权溢价(股票收益率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之差)上升。
纽约联储利用这些结果来预估了关税的“总体福利效应”——福利效应是指政策变化对个人或社会福利的影响。
综合这些市场反应,并考虑其对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劳动收入和税收的影响,纽约联储研究人员发现,关税的宣布对预期福利的总体影响为-3%。
研究人员写道,虽然这一影响要远小于股市市值受到的冲击(-11.5%),但这一数字明显高于标准贸易模型的福利预估。
这一发现表明,过往的贸易模型可能忽略了关税影响经济的其他重要渠道——例如关税对创新的抑制作用、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对投资的负面影响,或关税公告对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稳定影响。
法国国民议会4日晚投票表决通过一项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依照法国宪法,总理巴尼耶将代表政府向总统递交辞呈。
这是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被议会推翻。巴尼耶政府为何遭弹劾?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对法国政坛有何影响?
今年9月,巴尼耶被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为总理。马克龙寄望巴尼耶能够破解国内政治僵局并解决飙升的财政赤字,但巴尼耶所属共和党在国民议会只有47席,他一直面临不信任投票的风险。
本月2日,巴尼耶利用一项“罕见”的宪法机制,未经国民议会投票表决通过一项社会保障法案。该法案是巴尼耶政府10月所提2025财政年度预算草案的一部分,遭到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强烈反对,两个联盟均宣布提交针对巴尼耶政府的不信任动议。
4日下午,法国国民议会就两项弹劾案进行审议。由左翼阵营185名议员提交的不信任动议在表决中得到331票支持,超过通过不信任动议所需的至少288票。另一项不信任动议由极右翼阵营140名议员提交,不再进行投票表决。
上述表决结果意味着巴尼耶政府将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政府。
法国媒体引用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巴尼耶计划于5日上午向马克龙递交辞呈,马克龙则计划当天晚间发表全国讲话。
部分反对派人士批评马克龙导致当前的政治困境,并要求他辞职。马克龙3日出访沙特阿拉伯期间对媒体表示他不会辞职。
“法国人民两次把我选为总统,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将竭尽全力兑现这份信任,直到最后一刻。”马克龙说。
另据法国BFMTV新闻资讯台引用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马克龙计划尽快任命新总理。应马克龙邀请,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出席7日举行的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马克龙不愿在内阁缺失情况下与特朗普会面,这关系到法国的声誉。
今年6月和7月,法国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新一届议会中,马克龙倚靠的中间派失去多数地位,与左翼、极右翼形成三大阵营。
法国宪法规定,议会因解散而提前选举后一年之内,总统不得再次解散议会。法国分析人士预计,法国议会格局到明年夏天之前都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按照惯例,巴尼耶内阁辞职后,在新总理任命之前将继续负责日常政务和应急管理。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法国两大传统政党社会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的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法国政党政治呈现日益碎片化和极化的发展态势。
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被纳入M1统计“靴子落地”。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可随时提取用于支付也可考虑纳入M1统计。不过,此次修订规则并未落实此类产品的合并统计。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由于部分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实时支取存在限额,将这部分资金全额纳入M1统计不一定准确。新口径M1与当下的经济基本面更贴切,调整后较原M1在绝对数值上有一定优化,综合来看,2025年新口径M1增速应较2024年有所回升。
对于M1口径调整,市场早有预期。
今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曾提出“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 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理财产品也可考虑纳入M1统计。
例如,中金公司报告此前称,有一些理财产品或者货币基金可以随时提取用于支付。考虑到存款利率的下行、打击存款补息之后的资金转移,将此类产品纳入M1考量范围的必要性也是上升的。
不过,此次修订规则并未落实现管类产品的合并统计。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主要源于其理论依据不足和实操难度较大;目前以货基为代表的现管类产品中仍有大量份额由商业银行等机构资金持有,其投资目的主要出于配置需求,并不会在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快速流通,本身并不符合 M1 的定义;同时目前货币基金和现金理财仅支持单日1万元额度的赎回上限,而也非所有产品均能支持类似于余额宝、零钱通等产品的实时交易,其流动性实际劣后于现金和活期存款。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也表示,一般而言,M1对应于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需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当前主流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中,流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有些产品可以在限额下实时到账,有些产品需要T+N日到账,这需要分类讨论。T+N日到账的流动性相对较弱,持有者获取可用资金的时滞约等同于“存折时代”去银行取现,因此不宜纳入M1统计。可做到实时到账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一般都有快速赎回的限额。对于整个居民部门而言,其所对应的快速赎回限额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难以准确统计的,这是本次没有将该部分产品纳入M1统计的原因之一。
金融数据具有前瞻性,对预测经济数据有重要意义。
银河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迪按照2024年10月数据测算,新口径的M1规模比原口径增加约42万亿元,增长约66.5%。新口径的M1将包括M0、企业活期存款、单位活期存款、居民活期存款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规模分别为12.2万亿元、20.9万亿元、30.3万亿元、39.8万亿元、2.4万亿元,在新口径M2中的占比分别为11.6%、19.7%、28.7%、37.7%、2.24%。
“居民活期存款的占比最高,其波动今后将对M1构成重要影响。”张迪测算发现,新口径的M1增速与原口径的上行、下行趋势基本吻合,并没有出现明显背离,但是波动性明显降低。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口径修订不会改变M1的经济含义,它仍是预测名义增长的重要坐标。
张迪认为,原口径M1与新口径M1同时在10月出现拐点,上行趋势可能会持续。目前支持M1上行的因素包括:地产销售数据明显好转、企业预期改善带来资金活化程度提升、手工补息影响减弱。M1领先PPI10个月左右。M1的拐点在10月出现,这意味着PPI的企稳回升的趋势确立可能在明年三季度。
明明分析,截至今年10月末,原规则下 M1 余额为 63.3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10%;根据中信测算,若纳入居民活期存款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10月“调整后M1 余额”为105 万亿元,同比增速-2.3%;“调整后M1 增速绝对值”始终高于原规则下的M1 增速,同时长期波动也更为稳定,同时M2 与其的增速剪刀差在10月末亦由13.60%下降至9.83%。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新口径M1的组成中,“单位活期存款”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导着M1的变化;微观主体预期有一定的趋同性,个人活期存款和单位活期存款走势周期基本一致,新旧口径M1走势周期应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差异在中枢上,按照新M1口径的构成简单测算,本轮9月低点为同比-3.3%(旧口径为-7.4%);10月小幅回升,同比为-2.3%(旧口径为-6.1%)。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新口径M1与当下的经济基本面更贴切。不过,虽然“调整后M1”指标较原M1在绝对数值上有一定优化,但其仍不能掩盖目前经济信用环境整体偏弱的状态。
“新口径的M1由于其更全面反映即时消费能力以及波动性显著降低,能更好地预测经济增长趋势、通胀水平。”张迪称。
根据明明复盘,今年以来“调整后M1 增速”仍呈持续下行的趋势并回落至负区间,同时M2与其剪刀差仍处于较高水平;此外,调整后的M1指标在经济预测上仍对PPI、工业产成品存货等指标有较好的指引效果。
钟林楠认为,本轮稳增长以地产、消费、广义社融作为三个切入点,有助于总需求广谱性的回升。叠加基数偏低,以及金融部门“防空转、挤水分”在技术上影响的弱化,均会对M1有所支撑。可能存在制约的是实体部门在银行表内活期存款收益偏低以及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可能继续出表或定期化,但财政扩张如能带动更多消费生产这一点影响有限。综合来看,2025年新口径M1增速应较2024年有所回升。
张旭认为,新口径M1会更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比如,春节前部分实体企业会一次性发放奖金,使得部分企业活期存款转化为居民活期存款。现口径的M1中不包括企业活期存款,这样的转化会使得M1余额出现波动。由于各年春节的日期不同,这样的波动会导致M1同比增速的异常变化,容易造成数据分析的误读,使得相应月份M1增速与经济运行状况看似“失之千里”。修订之后的M1中包括居民活期存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上述波动,使得M1与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大为增强。
周四,加密货币多头们的梦想成真: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在一个月的持续上涨行情中,比特币曾多次逼近,然后又反复远离这个最受追捧的整数关口。
推动这一走势的因素有:数字资产行业信心满满地认为,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将停止前任政府对币圈的严格监管审查,转而采取对数字资产行业友好的政策和监管措施。
周三的事件为这种乐观情绪提供了具体的支持,特朗普提名亲加密货币的阿特金斯接替根斯勒担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
Robinhood Markets Inc.的法律主管Dan Gallagher周三早些时候在纽约该公司举行的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阿特金斯是为这份工作量身打造的。”
Gallagher于11月公开放弃了SEC职位的考虑,他表示预计阿特金斯将解决通过执法对这一行业进行监管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我认为他第一天就会这么做,”Gallagher补充道。
10万美元的价格将比特币的市值推至略低于2万亿美元,使其成为仅次于英伟达公司、苹果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的更大投资资产。而2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过了西班牙和巴西等国的政府债券市场,并接近英国股票富时100指数的总市值。
加密货币托管机构Copper Technologies Ltd.的研究主管Fadi Aboualfa表示,“比特币达到10万美元,标志着牛市行情的下一阶段的开始,现在看来,除了外围冲击之外,它对任何因素都具有韧性。”
甚至在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前,许多加密货币投资者就认为10万美元的价格是不可避免的。对冲基金经理Anthony Scaramucci在9月份预测,比特币将在今年年底达到这一里程碑,亿万富翁Michael Novogratz在6月份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摩根大通和高盛等银行的策略师在近四年前就预测它最终将达到六位数的里程碑。
比特币诞生于16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于2009年由化名为中本聪的创建者推出。中本聪究竟是个人还是一个团体一直是比特币诞生以来备受猜测的话题。
今年,比特币累计上涨了135%才达到10万美元,但这并不是这种数字资产第一次出现如此令人瞠目的价格波动。该代币在2010年末的价格约为30美分,在2022年暴跌64%之后,去年上涨了157%。它在2017年上涨了1375%,在2013年上涨了5428%,在2011年上涨了1317%。
从早期几美分的价格一路飙升到今天的10万美元,比特币克服了巨大的担忧,或者加密货币交易员所说的“FUD”,即恐惧(Fear)、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怀疑(Doubt)。它开创的加密资产类别多年来一直是骗子、勒索软件制造者、洗钱者和黑客的乐园。
比特币今年3月跃升至之前的73000美元以上纪录高点,标志着其从历史上最戏剧性时期之一完全复苏: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比特币暴跌近80%。在那次熊市期间,出现了一系列连锁崩溃——包括FTX交易所的崩盘,以及加密货币贷款机构Genesis和Celsius的倒闭。随之而来的政府打击行动使FTX创始人萨姆·班克曼-弗里德(SBF)因欺诈罪被判处25年监禁,并使他的竞争对手、币安交易所创始人赵长鹏因未能实施适当的反洗钱控制措施而被判处四个月监禁。
尽管加密货币市场有着不堪回首的历史,但比特币在主流金融体系中却越来越被接受。而且,这种加密货币规模越大、越主流,这种波动性资产就越接近于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系统重要性。
在特朗普当选之前,比特币今年的价格上涨得益于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普及,这些ETF在与其中一只基金的发行机构灰度和SEC之间经过长时间的法律斗争后,于1月推出,可以让投资者直接投资于比特币。
由贝莱德公司、富达公司和加密货币原生公司灰度投资等华尔街巨头主导的ETF目前持有约1000亿美元的资产,约占所有比特币流通量的5%。
Julius Baer的数字资产分析师Manuel Villegas表示,“需求背景稳固,我相信明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比特币供应紧张的局面再次出现,这与我们去年认为价格只能单向上涨(需求增长是供应的数倍)的因素相同。”
特朗普重返白宫可能会将另一只“巨鲸”带入比特币市场:美国政府本身。特朗普在7月的一次比特币会议上誓言要创建一个加密货币战略储备,从美国政府没收的资产开始。
在同一会议上,特朗普盟友小罗伯特·肯尼迪和共和党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提出了政府购买100万比特币(以目前价格计算价值1000亿美元)以支持美元的想法。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