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日本现行的住房贷款利率主要有三种类型:全期间固定型、选择期间固定型和浮动型。日本购房者90%选择与短期利率挂钩的浮动型利率,目前实际不到0.5%……
日本各大主要银行于7月31日发布的8月固定型住房贷款利率较7月进行了上调。日本银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给住房贷款利率带来了上行压力。
日本现行的住房贷款利率主要有三种类型:全期间固定型、选择期间固定型(例如最初的10年的利率固定)和浮动型(每六个月调整一次利率)。固定型和浮动型分别与不同的利率品种挂钩。
固定型利率贷款与长期利率挂钩。通常根据前月中旬到下旬的长期利率决定。8月的10年固定型的最优惠利率分别为:三菱UFJ银行0.78%(上涨0.09%),三井住友银行0.89%(上涨0.10%),瑞穗银行1.20%(上涨0.05%)。
在7月28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更新了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将长期利率上限的0.5%作为目标,实际上限设定为1.0%。
长期利率呈上升趋势。7月31日,日本国内债券市场一时触及九年以来的高点,达到0.605%。预计9月起日本各大主要银行将基于长期利率的走势,考虑提高利率以应对的政策调整。
浮动型贷款则与短期利率挂钩,日本各大银行的浮动型基准利率均保持在2.475%不变(译者注:在实际操作中会优惠,目前为不到0.5%)。与日本各大主要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的购房者中,90%选择与短期利率挂钩的浮动型利率,因此不会受到日本央行7月宽松调整的影响。
关于日本住房贷款利率的未来走向,NISSEI基础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福本勇树预测,“至少未来两三个月内将升至2023年3月左右预测央行最有可能进行政策修正时的水平。根据7月的利率水平,10年固定型利率可能上涨0.4%左右,全期间固定型利率可能上涨0.2~0.3%左右。
未来关注的焦点将集中在日本央行何时调整其短期利率政策上。如果取消目前的负利率政策,或将利率逐渐上升至零以及正值的话,浮动利率上升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
近年来牵引住房贷款额增加的是浮动利率型贷款。根据日本住房金融厅4月份的一项调查,浮动利率型贷款占比70%,2013年度该占比约为40%。根据该机构的调查,截至2022年3月底,日本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已达到破纪录的211万亿日元。
在日本低利率已成为常态的状况下,多数消费者选择减少首付,根据自己收入尽可能多的贷款。根据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的三井住友信托资产未来研究所调查显示,“零首付”和“约10%首付”的总比例达到48%。30多岁的购房者中,近70%的人是“零首付”和“约10%首付。
长远来看,日本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引起企业贷款利率的上升。根据6月份发表的贷款平均利率(总量制),日本国内长期贷款利率仅为0.748%。对于已经见惯宽松政策的日本家庭和企业来说,日本央行的政策调整将在“低利率时代”的常识中引起轰动。
最近由标普全球市场情报进行的一项全球消费者调查显示,尽管距离元宇宙的下一个阶段可能还有几年时间,但人们已经准备好去探索它。在一份对42个国家的4000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对元宇宙感兴趣,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在未来十年内,它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调查还强调了人们对元宇宙旅行体验日益增长的兴趣。"虚拟探索新地标" 被列为第三大期望体验,展示了元宇宙与旅游业的潜在关联。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的高级研究分析师迈克·帕克斯顿指出,元宇宙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虚拟探索新地标。
元宇宙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其能够重新创造现有的地点或事件,使旅行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预览或重新体验一个地点。这种沉浸式且细致入微的 "预览 "可以提升旅行体验的价值,增加游客预订特定目的地的可能性。
酒店业和旅游业已经认·识到元宇宙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旅游业知识平台Revfine指出,疫情暴露了该行业的脆弱性,但元宇宙可以重塑消费者与旅游景点的互动方式,并在不影响实体旅游业的情况下提供替代选择。
根据麦肯锡数据,到2030年,元宇宙将为旅游业带来200亿美元商机。
为了迎接元宇宙旅游,确保分散式世界之间能够互操作连接,保障沉浸式设备的可用性,并确保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根据Statista的数据,元宇宙市场预计将呈指数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9366亿美元,受到包括苹果、Nvidia和高通在内的科技巨头的日益浓厚兴趣的推动。
为了准备迎接越来越倾向于元宇宙的旅游,实现去中心化世界之间的互操作连接、确保沉浸式设备的可用性以及保障数据安全,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Statista数据,元宇宙市场预计将呈指数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9366亿美元,这个过程将受到Meta,以及苹果、Nvidia和高通等科技巨头的巨额投入推动。
在亚洲,人们对元宇宙旅游的兴趣正在上升。马来西亚科技公司UnBound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开发其UnBound元宇宙,它能为用户实现与爱人环游世界。据预测,马来西亚的元宇宙产业预计每年将增长47.6%,今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80亿美元。
新加坡也在积极拥抱元宇宙,通过元宇宙平台Roblox推出ChangiVerse,将其樟宜机场引入到了3D空间。ChangiVerse以樟宜机场的控制塔和其他热门景点为特色,使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体验现实中的场景,ChangiVerse还提供了多种模拟机场体验的小游戏。
预计新加坡元宇宙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34.1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七年内达到232亿美元。
泰国旅游局(TAT)已与Bitkub区块链技术合作开发Bitkub元宇宙,以配合泰国旅游局的"智慧旅游"项目。预计泰国的元宇宙市场今年将达到2.609亿美元,并将在2030年飙升至26.9亿美元。
元宇宙内容行业的五大巨头——Adobe、苹果、欧特克、英伟达和皮克斯——本周宣布,他们已经联手成立了OpenUSD联盟(AOUSD),这是塑造虚拟世界未来的重要举措。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推动皮克斯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 (USD)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为实用的"元宇宙"图形标准奠定基础。该联盟已与Linux基金会的联合开发基金会合作,以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
OpenUSD的核心工作是创建详细的行业规范,概述OpenUSD的功能,从而鼓励其他企业、组织采用这一标准。这一举措将增强兼容性,促进技术的更广泛地采用、集成和实现,并允许其他标准组织将其合并到该规范中。
随着元宇宙继续在各个领域获得推广,并重塑各行各业,OpenUSD联盟等有影响力的组织的参与无疑将推动其增长,并为这个元宇宙的突破性发展铺平道路。其沉浸式体验、增强预览和货币化机会的潜力呈现出不断变革的前景。世界期待着这个充满活力且不断变革的领域将带来的的无限可能。
欧洲央行日前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25个基点,其中存款机制利率达3.75%,为22年来新高。公告表示,欧洲央行将以通胀率数据为依据,让欧元区关键利率达到足够高的限制性水平,并在必要情况下维持该水平,以促使通胀率回落。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欧盟GDP环比零增长。近期,欧洲央行也将今明两年欧元区GDP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0.9%和1.5%。一系列数据显示,当前欧洲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自2021年以来,欧洲通胀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影响,地区国家通胀率持续攀升,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物价稳定目标,在2021年底升至约5%。第二阶段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受能源危机和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多国通胀率继续大幅飙升,一度达到两位数。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通胀率均达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11月以来,能源价格下降,通胀率开始走低。欧盟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3%,低于6月的5.5%。然而,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仍在攀升,7月达到了5.5%。
为遏制高通胀,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起已连续加息9次,共计加息425个基点。但当前通胀仍在高位,且面临新一轮由劳动力成本走高而导致的上行压力。高利率叠加高通胀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效应。2月以来,欧元区商业信心指数一路走低。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持续下滑,7月为42.7,创三年来新低。
欧洲央行日前就欧元区货币政策走向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此轮加息的最终利率水平很可能比之前预期的更高;二是高利率维持时间会比之前预期的更长。分析认为,高通胀和融资条件收紧可能会进一步抑制支出和投资预期。从财政政策来看,当前欧洲国家公共债务水平普遍处于历史高位,成员国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的空间有限。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欧洲经济复苏也具备一些积极因素。当前“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正如期稳步推进,欧盟层面的公共投资将继续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复苏,相关成员国的结构性改革也将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据欧盟委员会估算,在2026年之前,得益于“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支持,意大利经济每年将额外增长1.5至2.5个百分点。在西班牙,该计划主要用于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有望使西班牙经济增长率在2024年达到1.8%至2.5%,并创造25万个就业岗位。此外,受益于能源供应多样化和能源消耗缩减,当前欧元区能源价格压力已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消费者信心指数或实现回升。
影响欧洲经济复苏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外部需求,特别是重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2022年,受进口能源价格飙升和出口成本上涨影响,欧盟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均大幅增加,整体对外贸易逆差达4320亿欧元。今年以来,在进口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作用下,欧盟对外净出口开始回暖。
具体到中欧贸易,中国继续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地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额达2.7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9%。未来,中欧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将为欧洲经济复苏提供重要的外部支撑。
今年到目前为止,美国股市已经飙升了近20%,但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更加乐观,其认为,这次反弹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长期牛市周期的一部分,到203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将升至14,000点。
RBC技术策略师Robert Sluymer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2016年开始的上涨趋势可能正在股市站稳脚跟。
“美国股市的长期趋势仍然是积极的,到203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达到14000点。”他说。这意味着该指数有可能较当前水平上涨209%,即未来11年的平均年化涨幅近10%。
根据Sluymer的说法,“如果过去是未来的序幕,那么目前的长期上升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本世纪30年代初到中期。2022年第四季度代表了这个周期的底部。”
Sluymer研究了标准普尔500指数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长期图表。从那以后,只有两次长期牛市,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另一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者的总回报率都在2300%左右。
“如果目前的周期产生类似的+2000%的反弹,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会在2034年之前升至14,000点,届时我们预计当前16至18年的长期牛市周期将达到顶峰。”他说。
与上述大牛时期相对应的是收缩时期,在此期间,股市通常会在近20年的时间里横盘震荡。市场的最后两个收缩期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至2014年左右。
Sluymer表示,从现在到2034年,长线投资者应倾向于看多,并将股市中的抛售视为增加长期和周期性成长股敞口的机会,包括工业股。
“基本预期是:我们预计从财报季到第三季度末,当季节性疲软按惯例出现时,波动性将会增加。我们建议长期投资者坚持到底,对第四季度触底的市场周期保持乐观。”他补充说。
随着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加剧,华尔街上周刚刚经历了异常动荡的一周,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下跌,夏季攀升势头戛然而止。而展望未来几天,人们可能依然并没有多少喘息的机会,大量的美债标售和关键的美国CPI数据的出炉,可能会令有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面临更多的考验。
对于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决定性时刻。根据Tradeweb的数据,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五收于4.060%,在月度非农就业报告表现喜忧参半后有所回落。但这仍高于一周前的3.968%,接近10月份4.231%的14年高点。
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决定从抵押贷款到股票等各种资产的成本方面发挥着作用,而近期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正值短期债券收益率停滞不前之际。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周五收于4.791%,低于一周前的4.895%。
债市分析师将这种模式称为“熊市趋陡”,即债券价格正在下跌,而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收益率出现上升,这通常会加大两者之间的差距,而现在则体现为两者之间的倒挂幅度收窄。
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较短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一直远高于较长期国债的收益率,这与正常的收益率曲线相反,因为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对抗通胀,然后在衰退到来时降息。
然而,现在几乎发生了截然相反的情况。美联储近来所发出的加息行动正处于或接近尾声的信号,提振了较短期美国国债的价格。同时人们也减少了对激进的央行紧缩行动会加速经济下滑的担忧,从而助长了较长期债券的抛售。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组合解决方案团队首席投资官Jim Caron表示,长期来看,(债券市场)出现的这种大范围收益率明显倒挂,都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经济将出现硬着陆,持有长期债券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而现在市场的说法是:如果不会出现硬着陆,那我为什么还要持有10年期国债呢?
当然,稳健的经济数据表现并不是最近几天美国长债收益率攀升的唯一原因。上月底,日本央行突然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限的实际硬性门槛从0.5%提高到1%,这也给长期美债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压力。
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作为美债最大海外持有人的日本投资者,可能会将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中的部分现金转向其国内债券。
随后,美国财政部上周又宣布,未来几个月的借款需求将超过投资者的预期。这意味着,在交易员发现债券吸引力下降之际,市场却还需要吸收更多的债券。加上惠誉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使人们愈发开始关注美国不断恶化的财政前景。
展望本周,更多的债市考验可能将接踵而至。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Jack McIntyre表示,这(上周)无疑是一个艰难的一周。债券的波动太大了。未来一周,看看债券标售如何进行将非常有趣,因为这可能会出现一种“卖传言买事实”的情况。此外,CPI报告对市场情绪方面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债券市场最近的大幅下滑正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沮丧,根据摩根大通的一项调查,他们在6月份积累了10多年来最大的看涨头寸。与此同时,这场抛售也吸引了包括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等在内的市场大佬的关注。阿克曼上周表示他正在使用期权做空30年期美国国债,理由是供应激增等因素。
10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目前均比数周前高出约20个基点乃至更多。问题是,随着美国财政部在未来几天总共将标售1030亿美元的30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这些收益率是否已经达到足以吸引买家的水平。
未来几天的焦点将转移到国债标售上。8月8日将有420亿美元的三年期国债标售,随后几天还将有380亿美元的10年期国债和230亿美元的30年期国债标售。这三场债券拍卖的融资总额比三个月前的那轮标售高出了70亿美元。
近期美债拍卖的需求一直不温不火。在过去连续五次拍卖中,10年期国债的得标收益率都高于预期,这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些债券的需求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市场上的风险感知增加,投资者需要更高的收益来补偿风险,或者是市场预期未来的利率可能会上升,这使得固定收益的债券变得不那么吸引人。
此外,美国劳工统计局将于周四公布最新的7月CPI数据,市场预测显示,7月份整体CPI和核心CPI环比均将上升0.2%,这将转化为CPI年率的上升——至3.30%,但核心CPI将进一步回落——至4.7%。整体而言,总体CPI同比涨幅结束11连跌的结果,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利空影响更大。
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美国利率策略主管Gennady Goldberg表示,在债市前景黯淡的情况下,大多数投资者目前正选择观望。
他表示,从长期角度来看,收益率现在处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具吸引力的水平。但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的是,他们担心在未来三到六个月里,他们会看到收益率来到更高的位置。”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