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9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四項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
9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四項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完善商業性個人房屋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優化個人房屋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優化保障性房屋再貸款;延長部分房地產金融政策期限。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調整存量房貸利率的倡議,各商業銀行發布回應公告。
房地產市場經歷了「517」新政下的「政策底」後,我們認為「924」新政將逐漸完成房地產的「市場底」建構。 5月17日,人民銀行發布房地產新政,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取消商業性個人房屋貸款利率下限,調整首付比例下限一套房至15%,二套房至25%,完成了地產市場政策底的構建。
9月24日,人民銀行再次發布地產新政,在「517」新政基礎上,一方面對於商品房,進一步完善商業性個人房屋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基於市場化原則,透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對存量房貸利率重定價),統一一套房及二套房首付比例至15%,不再提「房住不炒」但仍保留「因城施策」-廣州、上海和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發布地產新政,其中廣州全面放開限購,深圳和上海在降低免稅年限和二套房貸比例之後繼續保留一定的限購措施,而北京對於限購政策的優化仍處於未變的狀態;另一方面對於保障房,央行發放再貸款的比例從60%拉滿至100%。同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黨組會議,表達「全力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預期,綜合因城施策的商品房和全力支持的保障房,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的市場底已經不遠。
我們繼續維持5月18日報告《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調,地產進入政策底》的判斷,即地產政策的轉變預計將推動中國的金融週期從去化週期進入到擴張週期。隨著政策的轉變,週期從下行風險的解除到進入到向上的擴張狀態,一方面取決於國內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和流動性擴張形成的「內循環」改善,另一方面取決於全球流動性寬鬆環境尤其是美元流動性環境的寬鬆所帶來的「外循環」改善。
目前看隨著聯準會9月開啟降息週期,流動性擴張方向確定,但是擴張節奏因為人民幣發行方式轉變帶來節奏上的擾動,而內循環機制的建立在宏觀政策轉向總量擴張階段後,週期的長效仍有待財政政策的落實。維持對風險資產進入策略性配置區間的判斷,短期掌握短期房地產板塊的彈性。
經濟數據短期波動風險,金融市場波動風險
上週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宣佈出台政策組合拳出台,超預期的9月政治局會議重磅政策定調強化逆週期調節,“有力度”的降息、房地產“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力度較大。
從會議內容來看,我們認為貨幣寬鬆週期開啟,年內或仍有降息可能。房地產關注限購放寬,土地、財稅、金融等具體增量政策,如交易稅費政策等。 “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理財等資金入市渠道估計會放開。財政上或有漸進政策推出,與貨幣政策形成合力,中央加槓桿的方向可能不變。從記者會上央行的表態來看,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央行兩項工具細則落地正式出台後,可望帶動中長期資金實質性的流入。證監會對主要指數成分股、長期破淨股這兩類公司的市值管理提出了專門要求,明確了董事會、董事長、高管、控股股東市值管理的責任義務, A股估值以及盈利可能迎來雙升,股市長期趨勢向好, 具備較高投資價值。 逆週期政策基調得到超預期強化。
9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一行一局一會領導宣布了一攬子政策, 9月26日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要“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出要“有力度」的降息、房地產“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逆週期政策基調得到超預期強化。
降息週期開啟。 9月27日, 7天期OMO利率調降20bps至1.5%,透過下調政策利率,推動實際利率下行,可望促進消費以及投資等有效需求的恢復。本次降息20bps雖然幅度已較大,但截至8月經測算的實際利率1.57%,處於2010年以來58%左右的分位數水平,依然有下行空間;外部來看,聯準會已於9月開啟降息,全球流動性的拐點已至,人民幣匯率約束壓力減輕。往後看,我們認為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實施有力度的降息”,或預示後續仍然存在連續降息的可能性,寬鬆週期已然開啟。利率關係更加平衡。 本次降息後,包括金融市場利率及實體融資成本均會有廣譜下行,有利於關係之間的更加平衡。 關於國債殖利率,央行定調公債殖利率是市場化形成的結果,前期的政策引導是為了遏制羊群效應而導致長期公債殖利率單邊下行可能潛藏的系統性風險,同時也在查處修正前期一些違法違規。未來央行在二級市場進行國債買賣的整個過程將會是漸進式的。 銀行息差可能相對穩定。 考慮到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或緩解居民提前還貸現象,此外降準釋放長期資金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以及前幾輪存款利率下調的累積效應,本次降息對銀行淨息差的總體影響可能偏中性。 房地產「止跌回穩」。 除了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以外,國新辦記者會上也宣布二套房首付比例由25%下調至15%。 此外資金方面的支持,包括3,000億元保障性房屋再貸款央行資金支持比例上調,將經營性物業貸款和「金融16條」延期至2026年年底。政治局會議上明確了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定調更積極。 除了供需兩端政策外, 土地、財稅、金融也可能有增量政策支持。
權益市場在國新辦記者會後明顯受到了預期的提振。兩項新創的資本市場工具可望為市場帶來增量的中長期資金,鼓勵大股東回購增持。 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 首期規模為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 首次的互換操作可能不涉及基礎貨幣投放,央行不會擴表,但可能會提高證券、基金以及保險的投資槓桿率,並且提升整個市場的流動性。 對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形成明顯提振。 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案再貸款。 首期規模3000億元,同樣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央行對商業銀行提供的資金成本是1.75%,資金支持比例是100%,商業銀行發放給客戶的貸款利率是2.25%。截至9月27日,申萬31個產業中,有12個產業近12個月股息率超過2.25%,煤炭、銀行、石油石化、紡織服飾、家用電器排名居前。此外增加回購註銷,可提高公司的ROE水準。具體可關注業績穩定,估值水準處於低位(可考慮破淨),股息率水準較高的板塊以及個股。
中秋節後至今, A股收8連陽,尤其是在9月24日國新辦記者會後, 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幅達12.32%,同期創業板指上漲23.19%、科創50上漲15.08%。本輪政策組合拳力度超預期,速度上也超預期,包括降準、降息、「併購六條」、市值管理的文件均已出台落地。目前權益或正處於第一階段情緒預期的改變,信心及風險偏好提昇明顯。第二階段或由央行關於資本市場的兩項工具正式推出所驅動,目前中央金融辦、證監會已發布《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後續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落實。而第三階段或由有效需求恢復的基本面來驅動。
地緣政治風險;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