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ADP就業人數成長9.9萬人,創2021年1月以來最低紀錄,大幅不及預期14.5萬人。釋放美國勞動市場進一步放緩的訊號,聯準會9月大幅降息的預期升溫。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執政盟黨新民主黨4日宣布不再自動支持杜魯道領導的自由黨。輿論認為,此舉並不意味著加拿大少數派政府就此垮台,但法定應在明年10月底前舉行的聯邦眾議院選舉可能提前。
新民主黨領袖賈格米特辛格4日宣布「撕毀」與杜魯道2022年達成的盟約。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說法,根據原定明年6月到期的盟約,杜魯道可獲左翼新民主黨支持,新民主黨議員不以入閣等形式直接參與政府治理。作為交換,杜魯道需要以新民主黨多項政策主張作為立法優先事項,包括旨在降低生活成本的多個全國性社會民生計畫。
只是,杜魯道近期強行叫停加拿大鐵路系統罷工、要求引入仲裁機制解決爭端引發辛格不滿。辛格4日稱,杜魯道“一次次證明他總會屈服於企業貪婪”,“自由黨讓加拿大民眾失望”,“不配”再獲得一次執政機會。
杜魯道2015年領導自由黨首次贏得聯邦眾議院選舉並擔任總理,後於2019年和2021年兩度連任。
依路透社說法,近兩年,加拿大通膨高企、出現房屋危機。民調顯示,如果當下舉行聯邦眾議院選舉,杜魯道必遭慘敗。失去辛格的支持意味著杜魯道必須尋求其他在野黨支持,以期挺過聯邦眾議院不信任投票。
法新社報道指出,新民主黨4日的舉措普遍被視為「政治算計」。達爾豪西大學政治學教授洛麗·特恩布爾說,鑑於立法優先事項已全部通過,政治盟約「走到盡頭」且手中已無施壓自由黨的籌碼,新民主黨判斷脫離執政聯盟可獲更多好處,於是選擇「即刻套現」。
西部大學政治學教授勞拉‧史蒂芬森也認為,辛格與杜魯道的盟約必然在大選前失效。與自由黨漸行漸遠對新民主黨的競選策略至關重要,杜魯道不受歡迎只是加速了兩黨「分手」。
就新民主黨舉措,杜魯道4日堅稱大選只會在明年舉行,他承諾繼續執政並推進社會民生項目,喊話新民主黨繼續關注為加拿大民眾實現政策目標。
同一天,安格斯·里德研究所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43%的選民有意投票給中右翼反對黨保守黨,相較之下,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僅分別獲21%和19%選民支持。
辛格4日宣布有意在下屆大選中競逐總理一職。根據《紐約時報》說法,辛格對杜魯道和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普瓦列夫爾的態度同樣負面,他稱脫離與自由黨結盟意在競選時更好地對抗保守黨。
在加拿大聯邦眾議院現有338個席次中,自由黨佔154席,保守黨佔119席,新民主黨佔24席。多家外媒預期,保守黨可能在16日聯邦眾議院復會後發起對自由黨的不信任投票,但只要新民主黨在表決時棄權,自由黨仍有可能挺過不信任投票。
新民主黨已明確,將在投票時逐一就政策議題判定是否繼續支持自由黨。
多名學者則預期,大選即便提前,也不會早於明年春季甚至夏季。他們給出的理由包括冬季風暴天氣不利於選民投票,以及盡量在不同日期舉行聯邦和地方選舉等。
實際上,杜魯道面臨的更大考驗是須在明年春夏之際推動政府新預算獲議會審議通過。這份關鍵預算案如果未能成法,可能導致加拿大提前大選。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網站6日消息,2024年8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48.9%,與上月持平,連續5個月在50%以下。
分區域來看,亞洲製造業PMI連續2個月小幅下降,指數仍在50%以上;歐洲製造業及美洲製造業PMI較上月均有微幅上升,指數在50%以下;非洲製造業PMI較上月有明顯下降,指數降至50%以下。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稱,綜合指數變化,全球製造業PMI雖較上月持平,但連續5個月維持在50%以下,意味著全球製造業持續偏弱運作。分區域來看,亞洲製造業恢復態勢相對穩定,歐洲和美洲製造業維持弱勢運作;非洲製造業復原力度較上月明顯減弱。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進一步指出,全球經濟的持續偏弱運行,意義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地緣政治衝突,高利率和政策拉動效果不足等問題均是困擾世界各國經濟復甦的主要因素。全球經濟恢復需要世界各國採取更積極和開放的政策取向。各國貨幣政策應趨於寬鬆,財政政策釋放力道更快、更強。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和貿易摩擦,各國更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形成綜效,改善全球經濟恢復活力,並推動全球經濟持續復甦。
2024年8月份,美洲製造業PMI為47.6%,較上月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低於48%,意味著美洲製造業維持弱勢運作。主要國家數據顯示,美國和加拿大製造業PMI較上月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數均在50%以下;巴西和墨西哥製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ISM報告顯示,8月份,美國製造業PMI為47.2%,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低於50%。分項指數變化顯示,從業人員指數和原物料庫存指數上升是帶動8月美國製造業PMI較上月上升的主要力量。製造業生產指數及新訂單指數較上月降幅均超過1個百分點,且指數皆降至45%以下,代表美國製造業供需下行壓力持續增加。
美國製造業景氣度持續弱勢,加大了美國各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美國摩根大通和羅森伯格研究公司等主要機構都認為美國衰退風險正在上升。這也意味著市場對聯準會9月降息的呼聲更為迫切。 7月,美國消費CPI年增2.9%,是自2021年3月以來最小年增幅,也為美國9月降息提供了有利的依據。如何透過合理的政策措施保證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是聯準會和美國政府將要重點考慮的方向。
2024年8月份,歐洲製造業PMI為48%,較上月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運轉在48%左右。從主要國家來看,俄羅斯製造業PMI較上月下降,但仍維持在52%以上;英國製造業PMI較上月上升,連續2個月在52%以上;義大利製造業PMI較上月升幅明顯,但仍在50%以下;德國和法國製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在44%以下。
綜合指數變化,歐洲製造業未改弱勢恢復態勢,德國和法國的製造業PMI仍在相對較低水平,意味著德國和法國經濟恢復力度仍然較弱,仍是歐元區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德國8月商業景氣指數從上月的87點降至86.6點,為6個月以來最低。 8月,歐元區CPI年漲幅降至2.2%,接近歐洲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歐洲經濟恢復的持續弱勢和通膨壓力的持續放緩為歐洲央行今年以來的第二次降息提供了有利證據。
2024年8月份,非洲製造業PMI為48.4%,較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結束上月短暫上升勢頭,再次降至50%以下。從主要國家來看,南非製造業恢復的不穩定性是導致非洲經濟復原力度趨弱的主要因素。南非製造業PMI由上月52%以上降至43%左右的較低水準;尼日利亞製造業PMI和埃及製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指數約50%。
綜合指數變化,在南非經濟恢復不穩定的影響下,非洲製造業復原力道趨弱。儘管如此,近期非洲開發銀行發布報告對2024年非洲經濟展望仍保持樂觀。報告預測2024年非洲經濟成長將回升至3.7%,高於全球平均3.2%。自然資源和人口紅利是非洲經濟恢復的重要基礎,如何增強非洲經濟恢復的韌性是非洲各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非洲各國首先要保障政局穩定;其次要減少外部依賴,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最後要持續加強區域貿易合作,推動非洲一體化發展。
2024年8月份,亞洲製造業PMI為50.6%,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季減,連續8個月在50%以上。從主要國家來看,中國製造業PMI在49.1%;印度製造業PMI在57%以上;東協主要國家中,越南和泰國製造業PMI在52%左右;菲律賓和新加坡製造業PMI在51%左右,印尼和馬來西亞製造業PMI在50%以下;日本和韓國製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日本製造業PMI在50%以下,韓國製造業PMI在51%以上。
綜合指數變化,亞洲製造業成長雖較上月放緩,但指數仍在50%以上,意味著亞洲製造業相對於歐洲、美洲和非洲製造業恢復態勢更為穩定,發展潛力依然較大。亞洲經濟恢復的穩定得益於亞洲區域內合作密切。 RCEP的持續推進為亞洲經濟恢復提供持續動力,為亞洲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提供了有效支撐。
近期以來,日本的「大米荒」不時成為輿論熱點,並再次引發人們對於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關注。
根據日本媒體通報,米限購、漲價、供給不足等議題,近期頻頻登上該國社群媒體熱搜。官方數據顯示,今年7月,日本的米價較上年同期上漲了17.2%,為20年來的最大漲幅。
在米價不斷攀升的同時,大城市中的大超市和米店依然面臨大米供給緊張的情況。大阪府不久前實施的一項緊急調查顯示,當地約80%的零售店米斷貨。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埼玉縣、福岡縣、大分縣和廣島縣等地。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截至6月底,該國民間大米庫存總量為15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0%,創1999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點。日本米穀商聯合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聯合會會員中約85%的米銷售商表示進貨困難,甚至進不到貨。
由於多地「大米荒」持續,不少地方政府、零售商和消費者呼籲日本中央政府盡快投放儲備米,以緩解供應緊張。但農林水產省官員日前表示不會採取此措施,表示投放儲備米恐對米供需及價格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媒體的通報分析,導致日本這輪「米荒」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日本本國居民由於近期大地震預警而囤貨和訪日海外遊客暴增所帶來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高溫、農業政策等因素所造成的供給不足。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夏天的高溫和乾旱導致日本水稻主產區減產,且糧食品質受損。
此外,有日本農業專家認為,這次發生米短缺的深層原因是日本政府的稻米減產政策。有專家指出,目前全日本只有約60%的稻田被利用,每年的大米產量不到高峰時期的一半,「在嚴格的長期減產政策之下,日本處於糧食不安全局面,一點點額外需求,比如入境遊客增加,就會導致米短缺、價格上漲這種局面」。
儘管目前來看日本的「大米荒」現象並未造成嚴重後果,且日本政府信誓旦旦地表示短缺不久就將得到緩解。但由於涉及敏感的糧食安全問題,且發生糧食供應短缺的還是作為經濟發達國家的日本,這還是讓人們對全球糧食安全狀況產生了新的關注甚至擔憂。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不久前發布報告,將2024年全球穀物產量最新預報數調至28.54億噸,創歷史新高。該組織發布的《糧食展望》報告也指出,2024~2025年度,全球重要糧食大宗商品的供給預計保持充足,全球大米和油籽產量預計創歷史新高。
儘管糧食產量預期良好,但全球糧食安全情勢仍難以樂觀。
聯合國機構近期發布報告說,全球消除飢餓的步伐不進反退,食物不足水準與15年前相當。 2023年全球約有7.33億人面臨飢餓,每11人就有1人食不果腹。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今年7月聯合發布的2024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說,2023年,全球約有23.3億人面臨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即無法全年都獲得營養、安全和充足的食物。
從地區看,經濟成長脆弱地區面臨更嚴峻的糧食安全危機。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西亞、加勒比海和非洲大多數區域飢餓情勢呈現加劇趨勢。其中,非洲每5人就有1人面臨飢餓。報告警告稱,到2030年,將有約5.82億人處於長期食物不足狀況,其中一半在非洲。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中關於消除飢餓的目標難以如期實現。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顯示,地緣衝突、極端天氣和經濟問題是全球糧食危機的三大重要原因。
聯合國統計顯示,連綿的戰火使得加薩走廊約96%的人口沒有糧食保障。蘇丹持續的武裝衝突,讓全國超過一半的人口、約2560萬人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或更糟的狀況,其中超過850萬人處於更危急的「糧食安全緊急狀況」。
極端天氣也造成了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糧食減產。多個聯合國機構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由於氣候變遷原因,2023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極端天氣讓18個國家的7,20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從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全球月平均氣溫已經連續13個月刷新最高紀錄。今年7月,全球數以億計人口都經歷了酷熱的襲擊,世界多地出現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氣候變遷對糧食安全的全面影響可能會在2024年進一步顯現。
此外,全球性經濟衝擊造成了21個國家超過7,50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問題。自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等影響,加上部分國家搞“脫鉤斷鍊”,全球農業供應鍊及農產品貿易遭到嚴重衝擊,導致國際糧價攀升。同時,全球經濟成長乏力,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高通膨、高失業及低收入等社會問題,導致貧窮邊緣人口增多,陷入食物短缺的困境。
《2024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主題是「為消除飢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提供資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呼籲各國政府增加資金以消除飢餓,實施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各項建議,為人道行動提供充分資金,以及貫徹落實轉變糧食系統的行動號召。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