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聞
分析
使用者
快訊
財經日曆
學習
數據
- 名稱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公:--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
預: --
前: --
無匹配數據
最新觀點
最新觀點
最近更新
港股投資的風險預警
儘管香港法律體系和監管框架相對健全,但港股市場仍存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和挑戰,如港幣與美元掛鉤,外地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匯率波動;中國內地的政策變化和經濟狀況對港股的影響等 。
投資港股費用架構與稅務
港股市場的交易成本包括總投資成本為買賣股票的交易費用、印花稅、結算費用等,對於外地投資者,可能會涉及兌換港幣所產生匯率轉換費用,以及依照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需繳納的稅款。
港股產業分析:非必需消費產業
港股市場非必需消費產業涵蓋汽車、教育、旅遊、餐飲、服飾等多個領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為中國內地公司,佔總市值的65%,因此受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港股產業分析:地產建築業
地產建築業在港股指數中的份額近年來已明顯下降,但截至2022年,它依然在市場上佔有約10%的份額。 包含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地產投資和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
中國·香港
越南·胡志明
杜拜
奈及利亞·拉各斯
埃及·開羅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暫無數據
美股略升,美債殖利率上行。<br>歐洲股市報升;政府公債個別發展。<br>亞洲股市個別發展。
當地時間2月17日,歐元區財長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與會人員警示稱,當前貿易不確定性顯著上升,特別是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變化,已經對歐洲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今年歐盟經濟成長將低於先前預測。
在歐元區財長會後的新聞發布上,歐盟經濟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可能拖累成長前景。預計今年歐盟經濟成長將略慢於去年秋季的預測值。
根據歐盟委員會去年11月的預測,歐盟經濟成長率今年將加速至1.5%,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將達1.3%。據悉,歐盟將在5月公佈最新預測數據。
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美國政府加徵關稅的計畫導致與貿易政策相關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抑制了投資,已對包括美國自己和歐盟在內的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2月10日簽署文件,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並聲稱將對晶片、汽車、藥品等產品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
此舉引發了歐洲各國的廣泛擔憂。有分析指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不僅影響歐洲企業的投資決策,也對市場信心造成衝擊。彭博社報道稱,美國的汽車關稅計畫將重創德國汽車製造商。德國央行總裁、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約阿希姆·納格爾17日也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將為德國經濟成長帶來「重大風險」。德國作為出口導向國家,其經濟將因美國政策轉變而遭受巨大損失。
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歐盟對美國的關稅計畫感到遺憾,並將準備以堅定和適當的方式回應。目前,歐盟仍在等待川普提案的細節,該提案的最後期限定為4月1日。
日前,歐盟27個成員國負責貿易事務的部長召開視訊會議應對美最新一輪關稅政策。他們普遍認為談判是最佳選擇,期待在美國正式調整關稅政策前達成協議。
此外,東布羅夫斯基斯也表示,近幾個月來能源價格的新一輪上漲也拖累了經濟產出。富有韌性的勞動市場和「仍在軌道上」的通膨放緩趨勢應有助於成長動能逐步增強,但幅度不及先前預期。
歐盟統計局日前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經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後,2024年歐元區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0.7%,歐盟經濟成長0.8%。
除了外部貿易風險,歐洲內部也面臨許多挑戰,讓經濟難以在短期內好轉,成長前景低迷。
在經歷了能源危機和通膨衝擊之後,歐元區經濟在去年年初恢復成長,但年底再次停滯。去年第四季度,法國和德國經濟成長均為負,顯示歐元區兩大經濟體前景依然黯淡。 「雙引擎」失速加劇歐元區經濟下行風險。凱投宏觀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傑克艾倫-雷諾茲表示,歐元區經濟成長停滯證明,「歐洲經濟前景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糟糕」。
歐洲長期需求不足是經濟成長乏力的重要原因。儘管歐洲消費者購買力已恢復,但仍不足以支撐經濟復甦。由於製造業庫存高企、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利率水準較高,投資仍承受壓力。在歐盟統計局的初步預測中,歐元區製造業仍處於萎縮狀態,而服務業活動正在擴張。消費者信心依然脆弱,家庭尚未因實際收入的成長而顯著增加支出。
歐盟內部的貿易壁壘問題也日益凸顯。歐洲央行前行長馬裡奧·德拉吉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歐盟內部的供應鏈受制於高昂的行政壁壘、嚴格的市場准入要求以及不統一的監管標準,這些問題在近年來不斷加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算,歐盟內部貿易壁壘相當於對製造業徵收45%的關稅,而對服務業的限制更是高達110%。
此外,歐洲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歐盟難覓食新的經濟成長引擎,正逐漸淪為「創新沙漠」。德拉吉在歐洲競爭力報告中指出,全球50家頂尖科技公司中,僅有4家來自歐洲。科技創新的不足進一步限制了歐洲經濟的長期成長潛力。
歐盟委員會(歐委會)於1月29日發布了《競爭力指南》。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希望將提升歐洲競爭力視為第二任期的核心目標。然而,新歐委會施政的「三大支柱」——縮小創新差距、推動脫碳、提高安全性,均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關於資金應從哪裡來的爭論卻始終如一,依舊難以擺脫僵局。
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備受關注。然而,面臨複雜的經濟情勢,歐洲央行的決策難度正在增加。
受美國關稅威脅和歐洲政治動盪影響,歐洲央行1月30日降息25個基點,以刺激陷入困境的歐元區經濟成長。歐洲央行官員表示,希望盡快將利率降至“中性水平”,即利率不再抑制經濟成長。
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表示,歐元區經濟當前出現輕度“滯脹”,即經濟增長疲軟的同時,通膨仍高於2%。布熱斯基估算,歐元區利率需要進一步下降75個基點,否則通膨和經濟成長都可能不如預期。
分析師認為,一方面,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可能促使歐洲央行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復甦。但另一方面,通膨壓力仍不時抬頭,壓縮降息空間。有歐洲央行官員表示,歐洲央行繼續降低利率的決定變得越來越難,貨幣政策調整必須「極其謹慎」。
歐盟統計局2月3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受能源價格上漲驅動,歐元區通膨率連續第四個月上升,1月通膨率按年率計算為2.5%,高於去年12月的2.4%。另據歐洲央行預計,2025年歐元區經濟成長僅1.1%,2026年成長1.4%。
此外,由於美國關稅政策預期、歐元區經濟低迷、美元走強等因素,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歐元可能再次接近與美元平價。分析師指出,歐元對美元匯率觸及平價這項心理關口,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歐元貶值雖可能短期刺激歐元區出口,但歐元疲軟導致原物料進口成本上升,可能令通膨壓力上升,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帶來難題。
其中,外資對中國股票的樂觀情緒無疑顯得特別難得。
報告顯示,新興市場股票在當月整體遭遇了明顯外流,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股票在當月遭遇的資金淨流出量達到了115億美元。
不過,中國股票在此背景下卻顯現出了獨樹一格的魅力。 1月,中國股票吸收了2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為去年9月那輪大行情以來之最。
在債券方面,1月非居民向新興市場債券淨投入了450億美元,其中81億美元流入中國債券,其餘368億美元則流入了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債券。
整體而言,報告顯示,1月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資產合計迎來了354億美元的國際資金「淨流入」——儘管債券和股票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國際金融協會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歸來後試圖重塑全球秩序,加之人工智慧發展的持續演變,都對新興市場(股市)造成了衝擊。
「債務資金流入與股票資金流出之間的差異,凸顯了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美國貨幣政策風險和全球經濟逆風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投資者仍然偏好相對穩定的固定收益工具”,IIF表示。
上述報告的統計期,整體涵蓋了1月新興市場資產開年的外資流動。值得一提的是,自1月中旬左右以來,新興市場股票其實已經出現了大幅反彈——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累計攀升了近10%。
而與最新資金流向數據相貼合的是,這波反彈也恰恰是由中國科技巨頭們帶動的。 DeepSeek浪潮的橫空出世幫助BAT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幾家中國頂尖的科技巨頭在此期間分別大漲了30%、62%和40%。
相較之下,國際金融協會認為,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拋售「加劇了」其他新興市場的拋售。
近年來,新興市場信貸息差與美國科技股之間的相關性已顯著增強。根據統計,新興市場信貸息差與那斯達克100指數之間的相關性高達91.2%。
IIF報告也指責川普政府再次採取保護主義措施,特別是對一系列產業徵收關稅。
其中,印度受到的影響最大,自去年10月份以來,外國投資者已從印度股市撤資200多億美元,當時川普贏得大選的可能性開始增加。韓國股市的資金流出額也超過了10億美元。
不過,新興市場債券在此期間依然表現強勁。 IIF認為,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的韌性“尤為顯著”,巴西、印度和波蘭的債券持續受到外國需求的青睞。
IIF表示,如果美國利率像預期的那樣居高不下,新興市場央行維持相對較高的利率將使「新興市場債券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套利交易」。
中國通訊設備大型企業華為技術已避開美國的製裁,開始再次向世界市場發動攻勢。全球首款三折疊螢幕智慧型手機在東南亞等地上市。將因制裁而被切斷採購的晶片改為自主開發,到全球南方(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尋找銷路。即使在中美對立的情況下,也穩紮穩打地力爭重回成長路線。
2月18日,華為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發表會,宣佈在海外發售三折疊螢幕手機「Mate XT」。
Mate XT於2024年9月先於排在折疊式螢幕手機首位的韓國三星電子上市。如果將螢幕全部展開,則為10.2英寸,接近平板電腦。雖然在中國先行發售,但作為拉動品牌成長的旗艦機型,將進軍海外市場。
沙烏地阿拉伯、泰國、墨西哥……,銷售市場均為全球南方的主要國家。旗艦機型拓展海外市場是智慧型手機重新發動攻勢的訊號。
在川普第一次執政的2019年以後,對華為的製裁逐步加強。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施事實上的禁運措施的“實體清單”,並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產品出口。
華為無法與代工高性能半導體的台積電(TSMC)進行交易,也無法生產支援高速通訊標準「5G」的智慧型手機。
美國制裁將華為從「天堂推下地獄」。美國調查公司IDC的統計顯示,2020年4~6月最後一次居世界首位的市佔率急劇下降,從2021年1~3月開始跌出了前5名。
制裁已經生效6年。雖然川普重返美國總統寶座,但華為也復活。
香港調查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華為2024年10~12月中國的出貨量年增15.5%,時隔3年再次躍居份額首位。
業績也出現復甦。華為的董事長梁華在廣東省政府召開的會議上透露,華為2024年的營業收入年增約2成,超過8,600億元。與制裁後最明顯下降的2021年相比,恢復到成長約4成的水平,也接近歷史最高的2020年。
復活的原動力是本應被美國政府封鎖的半導體技術的進步。
華為子公司從事半導體設計的海思半導體開發出電路線寬7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公尺)的尖端產品,被認為由中國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生產。
從研發到生產一條龍在中國完成的自主半導體搭載於2023年8月發售的「Mate60」上,實現了等效5G的性能。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當時在報告中得出結論稱,「削弱中國技術實力的計畫已經失敗」。
目前,商用等級的最尖端晶片的電路線寬為3奈米,台積電領先。華為已經追趕至落後2代的技術水準。
華為磨練了研發能力,正面突破了美國的「包圍圈」。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從制裁前的10%左右上升至20%左右。 2023年的研發費用換算成日圓約3.4兆日圓,創歷史新高,2024年也增加。
在歐盟(EU)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研發投資的全球排名中,華為排在第6位,超過了排在日本企業首位的豐田(第27位)。
中國政府也在支持華為。中國領導階層提倡加大對高科技產業投資的「新質生產力」。華為的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的政府補助約7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近5倍。大部分是研發費用。
華為當前的復甦依賴經濟減速的中國市場。要完全復甦,必須重新開拓海外市場。
美國川普政府有可能進一步加強對華包圍圈。預計在美國、日本和韓國等部分西方國家的銷售將繼續受到限制。開拓對華為限制和警覺感較弱的全球南方市場的成敗將左右其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2月18日表示,計劃最早4月公佈的對進口汽車加徵的關稅「在25%左右」。主要目標被認為是從德國及鄰國墨西哥等國進口的汽車,但如果日本車也成為加徵關稅的對象,日系車廠商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嚴重打擊。
川普先前曾表示,計劃最快4月2日宣布對汽車加徵關稅。川普在1月20日就職當天指示美國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4月1日之前完成對世界各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等的調查並報告結果。
目前,美國對進口乘用車徵收2.5%的關稅。在2月18日的記者會上,川普也表示正在考慮提高對半導體和藥品的加徵關稅。
關於對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川普表示:「會在25%以上。而且,在這一年中,(稅率)會大幅提高」。
川普也藉用高關稅對各國企業施壓,促使其將生產基地轉移到美國。
川普表示:“我會給你們所需的時間,將(生產基地)轉移到美國。如果在美國國內建廠,就不會徵收關稅。我想給你們一個機會”,暗示出在4月之前可能會與外國政府和企業進行談判。
川普2月13日剛剛指示引入“對等關稅”,將關稅提高到與貿易對象國對等的水平。在2月18日的記者會上,他再次對歐盟表達不滿:“沒有進口美國的汽車和農產品”、“我們面臨著3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要求歐盟採取措施,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關稅等。
近日,受「央行購金熱」推動,高盛上調了對黃金的年底目標價,畢竟,光是2024年12月,全球央行就購入了108噸黃金。
2月18日,巴克萊也發布報告稱,儘管今年黃金創下新高,但仍可能進一步上漲,原因有三:
第一,去美元化已成為了長期利好因素,推動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第二,中國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黃金的需求都在回升;第三,雖然美國利率上升可能會對黃金帶來一定的下行風險,但這種風險可能是短期且影響有限的,巴克萊仍預計今年美聯儲會有一次預計25基點的降息。
根據巴克萊的模型,截至1月,黃金的上漲與其驅動因素一致,並且,雖然巴克萊尚未獲得2月的完整數據集,但目前的數據表明,黃金將繼續面臨上行壓力。
近期,中國對黃金的需求回升,主要由央行購買推動。
在暫停了六個月後,中國人民銀行自去年11月以來恢復了黃金購買。巴克萊指出,通常,央行一旦開始購買黃金,往往會進入一個長期購買週期。
巴克萊補充道,在更廣泛的外部風險面前,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繼續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將其黃金儲備的比例拉近至全球平均水平。
除了中国,西方国家对黄金的需求也在显著增加。
自美國大選以來,全球黃金實體需求激增,美國的需求特別突出,美國COMEX黃金庫存自11月以來上漲了120%,而倫敦金屬交易所(LBMA)的黃金和白銀庫存則有所下降。
巴克萊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黃金進口的五大來源國之一,川普政府計劃對這兩個國家加徵的關稅,暫時不排除貴金屬的影響。
進一步,由於關稅預期導致了美國黃金價格的溢價,近兩個月以來,大量黃金已從全球金庫和金條銀行轉移到了美國。
例如,歷史上,瑞士和英國曾是美國黃金出口的兩大市場,但自2024年12月以來,貿易流向發生了逆轉:瑞士對美國的黃金出口激增至64.5噸,自11月以來增加了11倍;同一時期,瑞士對倫敦的黃金出口激增至14.3噸,比前一個月以來增加了11倍;同一時期,瑞士對倫敦的黃金出口激增至14.3噸,比前一個月以來增加了11倍;同一時期,瑞士對倫敦的黃金出口激增至14.3噸,比前一個月以來增加了14倍,這表明瑞士黃金渠道通過美國和黃金渠道直接流向美國。
巴克萊的模型表明,截至1月,黃金的上漲與其驅動因素一致,並且,雖然巴克萊尚未獲得2月的完整數據集,但目前的數據表明,黃金將繼續面臨上行壓力。具體模型如下:
使用實際收益率和美元的5年滾動回歸模型,黃金的平均R平方約為60%,預測出的當前黃金價格約為每盎司2100美元,明顯低於現貨價格。但是,如果將央行需求和不確定性納入迴歸分析,平均R平方躍升至81%,且與現貨價格的差距幾乎消失。
週三,越南國會批准了2025年新的經濟成長目標,將GDP成長率從6.5-7.0%上調至至少8.0%。此外,越南國會也通過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計畫。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基建當屬於連接越南北部最大海港——海防與中國邊境城市昆明的新鐵路建設。該鐵路預計全長391公里,途經越南首都河內,目前總價為83億美元,其中部分資金將來自中國政府的貸款。
越南交通部長Nguyen Hong Minh表示,該鐵路計劃在今年開工,並於2030年完工,列車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目標是貨運與客運兩用。
除了鐵路之外,越南國會還批准了核電廠發展的政策,計劃在2031年底建成越南第一座核電廠。此外,越南國會允許馬斯克名下的SpaceX在當地提供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並保留對當地子公司的完全所有權。
越南一直尋求升級其老舊的鐵路系統,並將交通運輸路線的更新視為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而中國作為亞洲地區高鐵發展的領導者,同時也在越南的高鐵發展中擁有關鍵角色。
同時,中國與越南北部接壤,也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據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報告稱,今年1月,中越鐵路貨運量激增,從廣西出口的貨櫃數量增加了760%。其中纖維板增加了1000%,液晶螢幕增加了254%,柴油引擎成長了33%。
而建設一條標準規矩的軌道連通中越兩國,意味著中國與越南在未來可以透過新鐵路線進行貿易,並進一步促進旅遊業和貨物貿易的繁榮。
目前尚未確定由誰承建這條鐵路,但專家對中國公司參與該項目建設的前景十分樂觀,指出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的熟練程度和成本優勢使其在投標時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一名在越的中國企業家在去年年底時透露,如何實施該項目的更多細節仍未公佈,但中國公司有機會參與其中,如果最終以部分承包商的身份參與,那麼預計電信、信號和電力系統方面將成為合作的主要領域。
去年底,越南總理範明正在訪問雲南時也曾希望中國鐵建集團參與中越鐵路建設項目,並強調該項目將加強中越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兩廊一帶倡議」下的伙伴關係。
他也建議中國鐵建參與越南的其他重點交通項目,包括其總規模在670億美元的越南國內高鐵項目以及中越邊境高速公路等。
交易股票、貨幣、商品、期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屬高風險行為,這些風險包括損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所以交易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做出任何財務決定時,應該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並諮詢合格的顧問。本網站的內容並非直接針對您,我們也未考慮您的財務狀況或需求。本網站所含資訊不一定是即時提供的,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本站提供的價格可能由造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財務決定均應完全由您負責,並且您不得依賴通過網站提供的任何資訊。我們不對網站中的任何資訊提供任何保證,並且對因使用網站中的任何資訊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未經本站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現、修改、傳播或分發本網站所含數據。提供本網站所含數據的供應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