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北京时间11月25日晚至26日凌晨,比特币价格在冲高至约99000美元/枚后转头向下,一度跌破93000美元关口,最大跌幅超过6%。
北京时间11月25日晚至26日凌晨,比特币价格在冲高至约99000美元/枚后转头向下,一度跌破93000美元关口,最大跌幅超过6%。
除了比特币外,其他加密货币亦有不同程度下跌,狗狗币跌超9%。不过,以太坊表现相对强势。
最近24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有超过17万人爆仓,爆仓总金额为5.47亿美元。
受到加密货币市场大跌影响,美股MicroStrategy当天大跌超4%。美股盘后,该股继续下挫,一度跌约4%。上周,有消息称该公司买入了超过5万个比特币。此前,随着特朗普胜选后比特币价格一路走高,该公司股价也节节攀升,累计最大涨幅超过100%。
除了加密货币市场外,隔夜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也出现大跌,截至收盘,伦敦金现、伦敦银现、COMEX黄金、COMEX白银等均跌超3%,WTI原油跌3.03%,ICE布油跌2.75%。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当天的简报会上谈及黎以停火协议时表示,目前停火协议“尚未达成”,美方认为谈判双方就停火协议不同意见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但仍需采取一些措施以促进其达成。美国正在“尽可能地”推动谈判。
米勒强调,美国希望停火协议能够达成,但它需要“双方达成同意”。
目前以色列、黎巴嫩及黎巴嫩真主党方面均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当天早些时候表示,黎以已“接近”达成协议。黎巴嫩议会副议长埃利亚斯·布·萨阿卜当天向黎媒体表示,黎以停火预计将在“未来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宣布”。但同时他也强调,鉴于过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打交道的经验,有必要对此保持谨慎。多家以色列媒体当天报道称,以色列国家安全内阁将于26日开会批准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停火协议最终文本已于25日确定。
2024年美国大选投票落下帷幕,备受加密行业欢迎的特朗普阵营宣布获胜。本次大选,算得上是加密行业的一次集体“团建”,上到Web3顶级项目、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到散户们在各类预测平台的大肆投注,都昭示着特朗普及其团队被加密行业接纳。
然而,如果回顾他的第一任期,笔者发现,他与加密行业的关系与现在截然相反。从对立到支持,为什么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无他,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何况这位朋友还提出了大量有益于加密行业的政策。
不过,承诺虽然美好,但也需要落实才行。那么,不如来盘点一下我们这位加密总统提出了哪些关键性的利好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开始推进了吗?
2024年6月的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比特币大会上,特朗普向全球加密货币行业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承诺如果当选,将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美国成为全球比特币领域的绝对领导者。这一计划从建立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和打造比特币挖矿强国两大方向展开,旨在确立美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技术制高点。
特朗普计划利用联邦执法部门没收的比特币作为储备初始资产,并通过立法设定年度采购目标,逐步扩大国家的比特币持仓规模。这一举措不仅将比特币从“投机资产”提升为“主权储备资产”的高度,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政策连锁反应,促使其他国家效仿。同时,美国直接持有比特币的信号将显著提升其合法性和流动性,为数字资产的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特朗普提出了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革新,打造美国成为比特币挖矿强国的目标。他计划削减挖矿企业的能源税,并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降低其运营成本。同时,美国将资助高效能挖矿硬件的研发,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通过这些措施,特朗普希望将比特币挖矿与绿色能源革命结合起来,树立全球挖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
这一系列政策的潜在影响深远且复杂。国家级比特币储备的建立将显著增强比特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而算力占比的提升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比特币网络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绿色挖矿技术创新将帮助行业应对环境批评,为全球挖矿行业设定环保基准。然而,算力集中化可能引发对比特币去中心化属性的担忧,这也是未来政策执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这些计划已初见端倪。8月,美国参议员辛西娅·鲁米斯向国会提交了《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建议每年购买20万枚比特币,并在五年内累计达到100万枚。11月,宾夕法尼亚众议院提出《宾夕法尼亚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允许该州财政部将其约70亿美元州资金中的10%分配给比特币。此外,德克萨斯州率先试点针对挖矿企业的能源补贴计划,与多家企业合作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挖矿。同时,特朗普团队还在推动联邦立法,试图通过《比特币能源与技术创新法案》,为绿色挖矿技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财政支持。
特朗普承诺当选后将制定更宽松的政策支持稳定币的发展,旨在将稳定币从现有的局部应用推向更广泛的支付和结算领域,同时通过合规性提升,加速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的深度融合。他进一步表示,不会推动由美联储发行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认为CBDC可能对私人加密货币的创新精神造成威胁,并会扩大政府对金融系统的控制力。
特朗普的稳定币政策将从三个方向展开:
首先,他提议为稳定币发行机构制定更加清晰的监管框架,减少现行法律的模糊性和限制性。
其次,他计划允许稳定币发行方直接接入美联储支付系统,缩短结算时间,降低交易成本。
最后,他特别提出希望通过稳定币技术优化国际贸易支付,为美元的国际地位开辟新的路径。
近两年,国际上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动稳定币的发展。欧盟于2023年通过的MiCA法规,为稳定币发行设定了严格的资本要求和透明度标准,虽然保障了用户资金安全,但也提高了行业的合规门槛。而香港则正在探索推出官方稳定币,用以优化跨境支付和贸易结算,这种官方背书的稳定币可能成为亚洲市场的重要支付工具。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政策路径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市场导向,通过支持私人稳定币替代CBDC模式,进一步维护私人加密货币在支付和跨境结算中的主导地位。他反对美联储发行CBDC的立场,为私人稳定币的发展保留了空间,并让市场化力量在金融数字化中继续扮演主角。
目前,该政策已经显露出初步迹象。今年8月,美国财政部联合多家稳定币发行方发起了“支付稳定币监管标准计划”,拟在五年内制定一套国际化的稳定币支付框架。此外,美联储正与多家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测试,探索稳定币如何在跨境支付中降低交易摩擦。然而,部分传统银行对稳定币的快速发展仍存疑虑,认为其可能对现有支付网络构成竞争压力。
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对现任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加里·根斯勒的不满,并承诺如果当选,将在就职首日解雇根斯勒。他批评根斯勒对加密行业的监管政策过于强硬,称这种执法态度扼杀了美国在加密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损害了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长期以来,加里·根斯勒率领的SEC对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项目采取了严厉的法律行动,并将加密资产归类为证券进而采取严格监管。这一政策尽管试图保护投资者,但也引发了加密行业的极大不满,认为监管过度已经成为创新的主要障碍。如果特朗普兑现这一承诺,解雇根斯勒并任命一位对加密行业更友好的领导者,将带来显著的政策转变,有利于提升行业信心,吸引更多资本流入美国市场,为加密企业提供更有利的经营环境,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不过,这一计划面临着法律和政治上的挑战。根据现行法律,SEC作为独立机构,其主席不得被总统直接免职,除非存在明确的法律依据,例如渎职或违法行为。不过,也有历史先例表明,许多独立机构的领导人选择在新总统上任时主动辞职。
另外,特朗普在11月10日的一则推文中暗示,他可能通过参议院休会任命(recess appointment)的方式绕过传统的参议院确认程序,直接任命下一任SEC主席。他还提到,将与潜在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合作,推动休会任命以“立即”填补重要职位的空缺。根据美国宪法,休会任命允许总统在参议院休会期间授予临时任命,有效期至下一届参议院会议结束。
特朗普在竞选中明确承诺,如果当选,将废除SEC在2022年发布的会计公告SAB 121。这项公告的要求被广泛认为过于苛刻,尤其对加密资产托管平台和交易所来说,几乎成了一种沉重的财务负担。根据SAB 121的规定,企业需要将为客户持有的加密资产视为一项负债,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列示一项与之等额的资产,用于反映企业保护客户加密资产的责任。这种规定虽然是为了提高透明度,但实际上却让企业的负债表大幅膨胀,直接限制了资本运作空间,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扩展能力。
特朗普表示,这项政策不仅让企业背负了不必要的成本,还严重制约了美国企业在加密领域的竞争力。如果SAB 121被废除,企业的财务压力将大幅缓解,尤其是托管平台和交易所,将有更多灵活的资本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此前,共和党内已经有议员对SAB 121的改革提出了具体行动。今年9月,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麦克亨利和参议员辛西娅·鲁米斯牵头,42位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SEC主席加里·根斯勒,要求废除SAB 121。尽管此前国会两院通过了推翻SAB 121的法案,但这一法案在2024年5月遭到拜登总统的否决,使得改革进程陷入停滞。
截至目前,SEC尚未正式回应这些议员的要求,SAB 121仍然有效。然而,国会内部的持续施压显示出对加密货币会计规则改革的强烈意愿,未来可能会有进一步的立法或政策调整。
特朗普在竞选中明确表示,如果当选,将立刻终止被称为“扼杀行动2.0”(Operation Choke Point 2.0)的监管行动,确保银行系统能够为加密企业提供公平的服务环境。他认为,这种隐性政策并未通过透明的立法程序,并且限制了加密货币企业接入传统银行系统的能力,是阻碍美国加密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扼杀行动2.0”被加密行业广泛视为监管机构的隐性打压,其核心手段是通过向银行施压,使其减少或中断对加密货币企业的服务。这种方式不仅让大量加密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更直接影响了美国在全球加密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特朗普承诺终止“扼杀行动2.0”,不仅能为加密行业创造更公平的金融环境,也可以恢复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任。
目前,虽然没有确切的废除计划,但特朗普的表态已经赢得了加密行业的广泛支持。不少从业者认为,这一政策如果能够真正落实,将大幅改善加密企业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在银行渠道和资金流动方面,消除对行业的不公平对待。
特朗普的获胜,无疑为美国乃至全球加密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无论是建立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支持稳定币发展,还是废除SEC的SAB 121政策,这些承诺都直指行业痛点,试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加密行业的监管环境。然而,这些政策承诺虽然令人振奋,但其落实的路径和可操作性仍然充满未知。毕竟这些政策能否顺利推进,还是取决于美国复杂的立法与行政体系。
不过,这些提案也为全球加密行业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比如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稳定币及跨境支付的路径。在全球经济融合的背景下,美国的政策选择将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产生外溢效应。特别是稳定币发展与CBDC的对立,更可能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关键领域。各国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在国际结算和金融主权之间的平衡点。
对中国来说,这些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国际加密政策的动态,尤其是美国政策在行业规则制定中的潜在主导作用。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监管路径,推动加密行业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未来,无论是企业还是法律服务机构,都需要以更开放的视野来面对全球加密经济的变革,为中国企业抢占新兴市场提供支持。
黎巴嫩真主党24日向以色列发射大约250枚火箭弹,报复以军前一天的猛烈空袭。以军24日继续空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在真主党与以色列持续激战时,欧洲联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24日到访贝鲁特,以期推动冲突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11月23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人们在遭空袭的建筑废墟参与搜救。以色列军队23日空袭贝鲁特市中心人口密集区,用钻地弹将一栋8层居民楼夷为平地,致死至少20人。新华社发
黎巴嫩真主党24日说,真主党武装人员袭击了以色列南部阿什杜德一处海军基地及以色列中部特拉维夫地区的多处军事设施。法新社报道,对阿什杜德海军基地的袭击是真主党迄今打击以色列境内纵深最远的目标之一。
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就真主党说法予以详细回应,只说以色列多地响起警报。
据以军统计,真主党向以色列多地发射大约250枚火箭弹,其中大部分被以军拦截。以方一些房屋起火、被毁,至少4人被弹片击中受伤。以色列急救组织“红色大卫盾”说,已接收7名伤员。
路透社获得的视频画面显示,在以色列北部城市纳哈里亚,一栋房屋被击中。法新社记者在特拉维夫附近地区拍摄的画面显示,一栋房屋受损,数辆汽车被烧毁。
真主党24日的大规模袭击是回应以军前一天大规模空袭贝鲁特。路透社报道,这次空袭是以军对贝鲁特发起的最猛烈的袭击之一。黎巴嫩卫生部说,以军23日的空袭导致84人死亡。
24日,以军继续空袭黎巴嫩,称打击了真主党在贝鲁特南郊代希耶地区的12个指挥所。
在真主党与以军激烈交火时,欧洲联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4日到访黎巴嫩,会晤黎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国民议会议长纳比·贝里。
博雷利说,他没有看到以色列政府对达成停火协议表露明确意向,以方似乎要开出新条件。他注意到,以色列拒绝接受法国作为推动停火国际联盟的一员。
他说,“必须”继续同时向以色列和真主党施加压力以达成停火。“我们看到唯一可能的前景是,立即停火并全面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
美国总统特使阿莫斯·霍克斯坦上周先后访问黎巴嫩和以色列,以期促成黎以停火。霍克斯坦在与黎方代表会谈后称,黎以双方分歧“显著缩小”,有望达成协议。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记者巴拉克·拉维德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不愿公开姓名的以色列官员称,霍克斯坦23日告知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耶希埃尔·莱特,如果以色列今后数天仍不同意停火,他将停止斡旋。
按照这名以方官员的说法,以方正在向达成停火协议的方向迈进。不过,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报道,以色列政府没有就达成停火协议“开绿灯”,仍有问题没有解决。
受政府垮台和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贸易关税威胁的影响,德国11月IFO商业景气指数从一个月前的 86.5 降至 85.7,这比经济学家预测的 86 还要差。
Ifo的预期指标和当前状况指标均出现下降,预示德国11月份商业前景下滑,持续低迷。
“德国经济陷入困境,”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企业对未来几个月再次抱有怀疑态度。”
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正面临连续第二年萎缩,其工业和汽车巨头之间的长期斗争因政治动荡和特朗普回归动摇全球贸易的危险而加剧。
德国央行行长约纳格尔警告称,特朗普的征税措施可能使德国经济产出损失 1%,并导致德国经济在 2025 年也出现萎缩。
周一晚些时候,菲斯特表示:“这一直是德国制造业担心的问题”,并称该行业的数据“疲软”。他表示:“本月唯一的亮点来自消费。”
标普全球上周的调查显示,德国 11 月份私营部门活动的萎缩速度快于 10 月份,服务业指数与制造业指数一样,跌破了 50(产出扩张与萎缩之间的分界线)的关口。
第三季度GDP也于上周五被下调。统计机构表示,出口下滑抑制了由消费者和政府支出推动的增长。
德国央行对 2024 年经济增长不抱太大希望。该央行预测,在明年温和复苏之前,最后三个月经济将陷入停滞。
定于明年2月举行的选举可能预示着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德国放松对借贷的限制,以帮助提振投资和改革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
事实上,在德国财政政策近年来表现出自律之后,投资者可能会有兴趣购买更多的德国债券。
降低公司税可能会提振经济增长。不过,菲斯特认为,仅凭这一点并不会显著改善德国的命运。
菲斯特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全面的议程,包括对经济的过度监管和能源供应。”“它必须涵盖经济的其他领域,特别是劳动力供应。很多公司担心找不到劳动力,这就是他们不在德国投资的原因。”
特朗普(Donald Trump)胜选后,外界原本预期俄乌战场很快能停火,却没想到会在近日陡然升级。
11月17日,拜登(Joe Biden)以应对朝鲜参战为由,首度准许乌克兰以陆军战术导弹(ATACMS)打击俄罗斯,乌克兰也在19日至20日迅速行动,不只用上美国提供的ATACMS ,还加码英国制造的「风暴之影」(Storm Shadow)。结果虽没有造成严重伤亡,却是明显突破某种「红线」。
而俄罗斯也回以颜色。 11月19日普京(Vladimir Putin)签署总统令,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当中扩大了核威慑对象范围,扩充了须以核手段消除的军事威胁类型,也对俄罗斯考虑使用核武器作出回应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这一动作被不少媒体解读为「降低核打击门槛」,目的是向华盛顿发出严厉警告。
之后情势再度升高:因为担心俄罗斯报复,美国和部份西方国家在11月20日暂时关闭驻基辅大使馆,中国大使馆也在20日发布通知,称乌克兰全境处于战时状态,安全形势严峻,在乌公民必须做好撤离准备。同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证实,拜登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反步兵地雷,协助乌军防范俄军「入侵」,是继ATACMS后再开「绿灯」。乌克兰接着指控,俄罗斯在21日以洲际弹道导弹(ICBM)打击第聂伯罗(Dnipro)多处关键基础设施。事后虽有美国官员质疑,「俄罗斯用的应是中程导弹而非ICBM」,欧洲市场还是大受震撼:泛欧斯托克600指数(STOXX)持续下跌,跌至8月以来最低水平,投资人也转向黄金期货、比特币和政府债券避险。
虽说目前看来,这轮升级已过高峰,局势正逐步回归常态,「如何停战」的难题却依然存在。且尽管交手各方「点到为止」,过程紧张还是暴露战争护栏的脆弱性,并为冲突终局投下大哉问:一个不完整但高度武装的乌克兰,能不能勉强成为美俄共识?
从乌克兰作为「被入侵方」的视角来看,其最理想停战条件当然是收复失地、加入北约,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高度「脱俄入欧」。 10月公布的「胜利计画」就是理想写照。
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描述,「胜利计画」有五个可公开要点和三个暂不公开要点。要点一是确保乌克兰能在未来无条件加入北约;要点二是提升乌克兰的防御能力,方法包括增加乌克兰的武器装备、加强乌克兰的国防工业、提升乌克兰的防空能力、取消对武器的使用限制;要点三是建立对俄威慑,包括在乌克兰境内全面部署非核战略威慑军备,来确保乌克兰不受俄罗斯军事威胁;要点四是与美国、欧盟以及其他盟国签署协议,允许共同投资和使用乌克兰的自然资源;要点五是让乌克兰武装部队取代目前派驻欧洲的部分美军。
整体来说,「胜利计画」展示了对乌克兰的理想规划:击退俄军,并以加入北约为起点,与欧美在军事、经济上深度捆绑,最终成为欧陆的抗俄桥头堡。
只是从现实条件来看,「胜利计画」的处境恐怕就像乌克兰的悲惨宿命,其结局掌握在美俄两大国手中,而非操之在己。当中「击退俄军」这个前提,就是几乎无法实现的艰难挑战。一来,俄罗斯已经多次表明,「占领地入俄」就是自己的谈判底线;二来,即便西方军援能让乌克兰抗俄两年,乌方的有生力量也不可能无止境消耗。
根据与乌克兰国防部关系密切的军事冲突追踪组织DeepStateMAP数据,自今年8月起,俄军已经占领乌克兰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这是乌军目前占领库尔斯克州面积的两倍,也是俄军2022年开战以来的最快推进。 《纽约时报》指出,乌军之所以不断败退,是因为俄军已摸索出有效但代价高昂的战术:通过小规模步兵攻击向前推进,以人员换取土地,而乌克兰由于兵源不足,所以不得不在前线热点间调动部队,来避免防线崩溃。但即便如此,这也不是长久之道,据位于基辅的安全智库国防战略中心(CDS)估计,到了12月,「前线可能会从目前位置向西移动30至35公里」。
因此即便泽连斯基曾反覆重申,「不接受冻结冲突或领土换和平」,但以俄军已经占领乌克兰近20%国土、不仅无意归还加速推进来看,牺牲领土完整虽是乌克兰极不乐见的发展,却也恐怕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或许正因如此,泽连斯基已在11月20日受访时首度松口,乌克兰将以外交而非军事途径收复克里米亚。
这一表态看似心怀希望,其实等同放弃「不接受冻结冲突或领土换和平」的长期坚持,因为如果克里米亚能被「外交途径」收复,俄罗斯也就不会从2014年占领该地至今。虽说泽连斯基也强调,「乌克兰不会在法律上承认任何被占领地属于俄罗斯」,但这种声明的现实意义微乎其微,因为俄罗斯要的本就不是乌克兰的公开承认,而是事实上的被迫默认,也就是放弃武力收复失地。
当然,泽连斯基受访只提克里米亚、没有论及其他被占领地,但这不表示「克里米亚模式」不能扩大适用,因为这一模式的基础就在于:俄罗斯的占领已是既成事实,且乌克兰穷尽所有努力都无法改变,2014年后的克里米亚如此,2022年后的四州失地亦然。
因此不论基辅甘愿与否,从眼下战场现实来看,乌克兰的分裂已成定局。
如此一来,「胜利计画」就直接面对下个问题:如果乌克兰被迫「领土换和平」,能不能也为自己换来「北约门票」?
如前所述,乌克兰希望在战后高度绑定欧美,加入北约就是起点。而从现实发展来看,加入北约也可以是某种「战后补偿」,有助安抚不满民意,缓冲乌克兰政府可能遭遇的舆论反弹。
一直以来,乌克兰民意都是俄罗斯并吞意志的反面镜像。回顾2014年爆发、作为俄乌冲突序曲的顿巴斯内战,不论俄罗斯究竟发挥多少主导作用,从莫斯科决定策应亲俄民兵开始,这场「起义」就注定走向俄罗斯的实质并吞;但乌克兰政府基于内部民意,也始终坚持对顿巴斯的主权要求,并且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领土分裂,这就导致俄罗斯的「无痛并吞」难以达成,《明斯克协议》也在8年反覆撕扯后,被更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彻底绞碎。
接着毫无疑问,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又将乌克兰民族情绪推向新高点,乌方舆论普遍认为捍卫领土完整就是维系国家尊严,所以拒不同意「领土换和平」,这也成为基辅持续战斗的理由之一。但经过两年战火的残酷洗礼,前述舆论态势已有所软化,例如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yiv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KIIS)2024年5月16日至22日民调,虽说反对割让领土的民意还是高达55%,却已有32%同意某种形式的领土让步,这一数据与一年前的10%、去年底的19%相比有所成长。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今年8月至10月民调更显示,有高达52%的乌克兰人希望国家尽快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且这一群体中也有52%同意乌克兰「做出一些领土让步」。
从这个民意结构来看,「领土换和平」已从不能接受变为可以讨论,如果又在这个基础上争取到「北约门票」,乌克兰政府将能最大程度降低舆论不满。只是问题在于,通往北约的路必须经过华盛顿。
从美国视角来看,乌克兰无疑是北约东扩的最关键拼图,因为这等于颠覆乌克兰在地缘上的缓冲区角色,让北约与俄罗斯直接接壤。如此一来,不仅莫斯科会面临更大的围堵压力,美国也更能推进长期目标:阻止俄罗斯在东欧、黑海的重新崛起,从而确保华盛顿在这些区域的话语权,同时巩固美国在全球安全事务的领导地位。
此外,乌克兰入约也有助美国强化对于欧洲的安全宰制。回顾北约在苏联解体后的数次东扩,包括1999年的捷克、匈牙利、波兰,2004年的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2009年的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2017年的蒙特内哥罗,2020年的北马其顿,2023年的芬兰,2024年的瑞典,基本上北约每东扩一次,美国在欧洲安全框架的角色就上升一分,对于欧洲盟国的战略掌控也同样深化。
但高报酬的背后往往伴随高风险,乌克兰入约对美国的好处显而易见,坏处却也一目了然: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对北约任一成员国的武装攻击,都将被视作对于联盟的整体攻击。有鉴于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地缘、文化角色特殊,一旦前者真的加入北约,俄罗斯必然不会坐视不理,2022年的战争爆发便有俄罗斯基于前述考量的「先发制人」。
而未来即便俄乌停火、划定非军事区,两国前线还是可能爆发小规模冲突或各种形式的对峙。因此乌克兰一旦加入北约,美国未来不仅要承担更多防卫义务,还有机率「被召唤到欧洲战场」。这在特朗普主政、美国也希望聚焦印太的背景下,恐怕不是一个理想图景。 11月19日开始的一轮俄乌紧张,基本上就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演。
因此虽说要乌克兰「领土换和平」的主张在西方外交圈已不是秘密,但对于「换到北约门票」的更进一步,各方还是相对谨慎。例如已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就在10月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要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或许可以仿效1955年的西德模式,「尽管当年德国处于分裂状态,但只有西德受到北约保护」,且重点在于,「需要有一条线来界定第五条的适用范围」,言下之意就是必须避免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交战。
研究冷战的美国历史学家玛丽·萨罗特(ME Sarotte)也于7月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北约成员国条款应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挪威在成为创始成员国时就承诺,不会在领土上设立北约基地。如果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应该先定义一个军事防御边界,同意除非边界受到攻击威胁,否则不在其领土上永久驻扎北约军队或核武器,并且放弃在边界以外使用武力,除非是自卫」,而这些前提条款应同步告知莫斯科,「届时吸引俄罗斯接受事实的关键将不再是土地换和平,而是北约不在乌克兰领土上部署基础设施。」
当然,利弊互见后的关键下一步,还是看美国如何抉择,以及俄罗斯如何反应。
众所周知,特朗普不仅反对继续援乌,还在选前夸下海口,称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这更多是选举考量的民粹语言。目前特朗普团队尚未正式公布自己的停战规划,但根据《华尔街日报》11月6日披露,团队内部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当中包括几个关键点。
第一,敌对行动将在冲突双方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上停止,这意味着冻结前线,并且沿着前线建立非军事区;第二,俄罗斯将实控乌克兰部分领土,基辅必须承诺至少未来20年内不会试图加入北约;第三,作为对乌克兰的补偿,美国会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
《华尔街日报》也透露,目前特朗普尚未批准冲突的最终解决方案,未来将持续与核心顾问讨论。只是如果相关消息为真,特朗普最后也倾向前述版本,这显然是综合各种现实考量的折衷路线:乌克兰的「领土换和平」虽没有正式换到「北约门票」,却还是换来美国的实质武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对俄威慑,同时避免北约因为第五条款而被卷入大战。问题在于,俄罗斯能不能接受这种安排?
首先是所谓「非军事区」。 《华尔街日报》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例如非军事区会否延伸到俄罗斯实控制的所有地区(例如克里米亚半岛),不过根据非军事区的经典定义,冲突双方必须拆除该地军事设施,同时禁止部署武装部队的单位和编队、加固地形,以及在该地进行作战和作战训练活动。这种安排如何协调双方接受,是第一个问题。
此外维持非军事区的安全秩序可能需要维和部队。但华盛顿已经明确表示,维和部队不会有美军,也不会来自美国资助的国际机构,例如联合国,那么筹组责任就会落到欧洲国家肩上,但后者如何在没有美国支持下拍板细节将是一大问题,包括部队的组成和规模、指挥权以及法律地位等,因为这毕竟是美国主导的谈判方案。如果美欧不针对这个部分先行协商,俄罗斯恐怕很难接受这种谈判条件。
再来是领土实控部分。根据《华尔街日报》所述,美国同意俄罗斯保留乌克兰「部分领土」的实控权,但所谓「部分领土」是否等同目前所有俄占地,这或许就有待谈判决定。只是俄方长期坚持「占领地入俄」,针对这个议题会否让步、又能让步多少,也还在未定之天。
接着是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20年期限。这一条款明显是为安抚乌克兰、提高乌方谈判意愿所设,说得更直接,就是不直接封死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但至少先等20年。只是从俄罗斯的一贯作风出发,其或许会直接假设,20年后将是乌克兰的机会之窗,自己与其等到那时受制于人,不如这段期间再度「先发制人」,毕竟从沙俄、苏联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已经多次展现这种先动手先赢、哪管结局炸裂的对外思维。
最后是美国持续武装乌克兰,这恐怕是莫斯科最介意的部分。如前所述,乌克兰之所以积极争取「北约门票」,除了缓冲舆论反弹外,也是意在绑定欧美,因为对位处欧俄之间的乌克兰乌来说,领土让步并不能解决国家走向的深层问题。回顾苏联解体后的一系列发展,俄乌矛盾既源于两族历史仇怨,也与俄罗斯长年将乌克兰视为某种势力范围、希望基辅保持中立放弃融入西方国际体系有关;而美国出于遏制俄罗斯再崛起的长远考量,也不会放弃拉拢、甚至改造基辅这颗旗子。
因此领土问题其实远非俄乌冲突本体,倒是2004年、2014年两场颜色革命所反映的「脱俄入欧」趋势,以及美俄近年的持续交恶,恐怕才是进一步催化冲突的关键。回顾战争初期俄罗斯提出的谈判条件,其实正是前述焦虑的反映,包括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将俄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承认乌东两「共和国」独立、去纳粹化与去军事化,其实莫斯科想要的并非区区顿巴斯,而是整个乌克兰的彻底「芬兰化」。
因此乌克兰暂时的领土让步,其实不能化解触发战争的最深层结构:美俄都对乌克兰存在领土之外的宏观战略目标。如果美国同意基辅20年不加入北约,却在战后持续武装乌克兰,那么看在俄罗斯眼中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甚至比战前更糟。
不过整体来说,这也是俄罗斯应对乌克兰不得其法的长期缩影:基本上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就越来越难对基辅施加影响与压力,也很难限制后者进一步靠拢西方,不论原因究竟是乌克兰民族主义或美国的暗中煽动,至少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而过程当中俄罗斯虽曾软硬兼施,以各种方式希望基辅回头,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其选择了「强渡关山」的终极解决方案。
例如乌克兰爆发两场颜色革命、亲俄势力持续衰弱后,俄罗斯便在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介入顿巴斯内战,但从后续发展来看,这么做既没能阻止亲欧派当权、也没能助推亲俄派掌权,反而是让乌克兰更加坚定「脱俄入欧」,不管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教育。接着俄罗斯又在2022年孤注一掷,想用全面战争逼迫基辅签署城下之盟、直接同意芬兰化,没想到乌克兰还是拒不同意,宁可全民血战、牺牲国家经济与一代人的发展未来,也要打这场根本不会赢的战争,俄军则在过程当中一度手忙脚乱,不仅前期被乌军反攻收复哈尔科夫等地成功,普京也因此被迫宣布动员,最后还牵引出2023年的瓦格纳兵变。
整体来说,如果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仅仅是支解乌克兰,那么莫斯科毫无疑问做到了;但如果这场耗时近3年的惨烈战争,其实意在扭转乌克兰的反俄趋势、同时阻止北约东扩的战略包围,从当下结果来看,莫斯科难言成功,因为经此一役乌克兰亲俄派的政治空间不增反减,且战争直接导致了北约的再度东扩:芬兰与瑞典都以俄罗斯威胁为由,先后入约。更不要提战争对俄罗斯战略与经济的严重压缩与冲击:在对外关系上,美俄关系、俄欧关系都因此受创,曾经的「欧亚双头鹰」暂时只剩「向东看」的选项;而西方制裁虽没有击溃普京政权,却让俄罗斯经济持续扭曲畸形,即便未来俄乌停战,制裁重担也是短期难消。
当然,这场战争也严重摧残乌克兰,停战之后乌军必须休养一段时间,但也正因如此,美国的武装程度就是对俄威慑的重要关键。于是乌克兰局势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美俄对峙的恐怖平衡,只是过去经验已经表明,这种恐怖平衡无法阻止双方不断「越线」,例如美国支持乌克兰颜色革命、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归根结柢,双方都不安于现状也不肯退让、虽都敢于加码却又无法彻底击退对方,这种长期对垒从苏联解体后发展至今,导致了乌克兰眼下的东西分裂、鲜血流淌。
回到如何停战的大哉问,乌克兰虽是战场当事国,却既无法保全领土、更难以主导谈判;而美俄虽然都想停战,却又对战后秩序安排莫衷一是。不过进入最终回合,真正关键恐怕就是美俄双方中,那「更想停战」一方的让步,才能推动停火契机的真正到来。只是乌克兰如今局面就像欧洲朝鲜,停战不代表基辅从此自由,不管最后美俄谁进谁退,双方都将继续未完的棋局,「共管」乌克兰的血色大地。
11月22日,BTC最高冲至99588美元,距离10万美元关口可谓近在咫尺。这也让加密总市值突破3.5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比特币市占率更是超过55%。市场情绪指数显示保持在贪婪阶段,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山寨币跟随大盘走势普遍有较大涨幅。
然而市场却在此时给狂热投资者浇了一盆凉水,BTC回调至96000美元下方,多头合约大额爆仓的同时,连续多日大火的Meme 项目热度也有所下降。尽管有不少机构看好后市行情,预测市场也显示BTC年底前达10万美元可能性为85%,但依然有观点表示不能过分乐观。
VanEck:重申维持比特币本轮周期18万美元的目标价不变,从关键指标来看这轮反弹似乎才刚刚开始。自11月12日以来永续期货资金利率一直高于10%,表明看涨势头增强;当前30天移动平均相对未实现利润水平约为0.54,通常预示市场会在更长时间内周期达到顶峰; 搜索词热度仅为2021年5月高点的34%,表明投机狂热尚未蔓延,散户投资者的重新参与将使比特币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Ripple首席执行官预测美国加密货币将繁荣,并表示特朗普成为加密友好总统可能会让监管环境趋好。
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根据2017年和2020年牛市的进度来看,比特币目前仍处于本轮牛市价格发现的早期阶段。另外链上指标将比特币周期最高价格设定为 14.1 万美元。
Arthur Hayes:比特币到今年年底会达到 10 万美元,而到 2025 年年底,可能会达到 25 万美元,狗狗币可能达到 1 美元。
TYMIO创始人Verbitskii:到2024年底或2025年初,比特币价格将在10万美元至12万美元之间——在当选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1月20日上任之前。随着更多交易者加入竞争,BTC可能会在2025年底达到18万美元。
Metafide首席执行官:今年比特币肯定能达到10万美元,明年可能会超过25万美元,到2027年底50万美元可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EMJ Capital创始人:感恩节期间通常是加密货币看涨时期的跳板,一个真正的市场结构即将形成。另外美SEC或有新的加密监管政,以及全球采用扩大和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可能会成为比特币的重要催化剂,引发比特币的下一轮牛市。
基金公司Intelligent Alpha:比特币将达到14万美元。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宣布计划自12月2日(周一)起推出首批与比特币现货价格相关的现金结算指数期权。
上周交易日(美东时间11月18 日至 11月22 日)比特币现货 ETF 上周单周净流入 33.8 亿美元,达到历史周净流入新高。
11月22日MicroStrategy完成30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以购买更多比特币。随后公司创始人Michael Saylor发文暗示或将增持更多比特币。
比特币矿企 MARA 完成 10 亿美元可转换票据融资,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购买比特币和回购 2026 年到期的现有可转换票据。
英国《泰晤士报》讨论养老金是否应该投资比特币,即计划将把3%的养老资金分配给比特币。
过去7天币安比特币钱包余额减少20707.53枚,Coinbase Pro减少3322.95枚。
Galaxy CEO:特朗普内阁成员几乎都持有比特币,并且是数字资产的坚定支持者。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nixa Biosciences董事会批准购买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以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
美国上市公司SAIHEAT Limited已购买了价值150万美元的比特币,目前持有约102枚比特币,包括质押和受限比特币。
特朗普的“加密咨询委员会”将建立此前承诺的比特币储备,该委员会预计将就数字资产政策提供建议,与国会合作推进加密货币立法,建立特朗普承诺的比特币储备,并在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财政部在内的各机构之间进行协调。
Vaneck:特朗普政府将废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会计公报等限制性措施,并通过鼓励银行提供加密货币托管解决方案来支持更广泛的采用。此外,允许州立银行发行稳定币的立法可能会增强美国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
彭博社:比特币涨势在逼近10万美元水平后暂时停滞,短期或经历盘整。围绕比特币的看涨情绪正在变得极端,随着比特币接近 10 万美元大关,卖方倾向加剧。自大选以来,比特币就处于极度超买状态,它注定会停滞不前。
11月21日,香橼表示已用MicroStrategy空头头寸进行对冲。
数据显示,以太坊期货的未平仓合约已超过 200 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交易者押注以太坊的价格下跌。与此同时,估计杠杆率 (ELR) 已达到峰值,反映出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度更高——这种方法放大了快速清算的可能性。
胜利证券:加密货币市场宏观的、高量级负面冲击的风险已经过去,风险更多聚焦在预期兑现上。Funding Rates减半回落,比特币短期方向并不是一边倒,空头也在积蓄力量。
Galaxy CEO: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不可避免,但可能会出现回调。目前加密货币市场中存在大量杠杆,加密社区已经高度杠杆化,因此市场修正即将到来。像 MicroStrategy 这样交易方式类似于比特币杠杆交易的股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调整。
Glassnode:比特币涨势仍有运行空间,但历史轨迹显示存重大回调可能。
自11月6日特朗普胜选后比特币就一路飞涨,从7万美元附近上涨至10万美元。在这约20天时间里,空头可谓损失惨重。而截止撰文,比特币已从低点回升至99000美元附近,从中依然可以看出市场对比特币前景的乐观。不过,对比半个月前的市场环境,显然此时的加密市场多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投资者依然需要警惕隐藏的下跌风险。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