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
预: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未来货币政策变化不能完全基于经济增长维持现状的假设条件,因为新政府上台后经济发展又进入下一个政治周期,而且政治周期越来越多地影响经济走势。
随着美联储12月18日降息决定的宣布,美国金融市场进入了新的调整模式。降息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联储官员预测2025年至多两次降息,货币政策路径的改变彻底打破了市场关于继续大幅减息的美梦,让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回到经济现实中: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美联储必须谨慎行事,否则减息过快有可能使通胀死灰复燃。事实上,美国通胀压力就从未得到根本性控制。
截至12月20日,美国金融市场的“特朗普交易效应”已基本消失或减弱。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前)收盘时,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为5929.04点、41835.49点、18250.71点,12月20日收盘时,三大指数分别为5930.85点、42840.26、19572.60点,涨幅为0.03%、2.4%、7.2%。同时,与市场预期相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攀升,由11月5日的4.431%升至12月20日的4.529%;美元指数由同期的103.91点升至107.82点。比特币和以太坊是监管新政的绝对赢家,其收盘价分别由11月5日的75586.35美元、2721.85美元飙升至12月20日的97380.5美元、3386.27美元,涨幅分别高达28.83%和24.41%。
在记者见面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反复强调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in a really good place),就业市场降温不足为虑,经济下行风险不足为信。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形势大好,2024年经济增速维持在2.5%左右;货币政策游刃有余;整体通货膨胀率2.5%,为以后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就业市场虽然降温了,但仍保持良好态势。美国经济2024年下半年的增长好于上半年,明年表现可能超预期;失业低于预期,下行风险更小,不确定性更低。不过,美国通胀风险高于预期,明年可能会更高。美国利率已接近中性利率(利率水平既不刺激经济,但也不抑制经济增长),失业率接近自然失业率(经济稳健增长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经济表现确实很突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美国避免了经济衰退,经济前景相当光明,目前美联储要做的就是保持美国经济发展态势。鲍威尔显然对美国经济前景非常乐观。
在整个媒体见面会上,鲍威尔着重解读美联储经济学家12月份的预测值。就未来经济增长而言,美联储经济学家们预测,2025年经济增长略低于2024年,然后回归长期趋势;与9月份相比,预测更加乐观。以就业形势而论,经济学家们也更加乐观,认为就业形势在好转。然而,经济学家对通胀形势较为悲观,目前通胀较为顽固,核心通胀下降更加缓慢,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才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联邦基金利率下调速度相应比9月份预期更加缓慢。
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显然比美联储官员更加悲观一些,对美联储的经济形势判断不再那么信任。其实,经济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经济与金融形势状况取决于如何解读,未来货币政策变化还得看就业市场和通货膨胀变化。就业市场和通胀变化形势不明,美联储依然处于矛盾之中:减息过快或过大会妨碍通胀下降,但是减息过慢或过小会抑制经济活动和就业增长。美联储会继续减息,但前提条件如下:如果经济增长强劲,且通货膨胀未能持续回落至2%的政策目标,美联储会更加缓慢地减息;如果就业市场出乎预料地走弱,或通货膨胀回落速度快于预期,美联储就快速减息。
鲍威尔对记者提问的回答多少有点自我解嘲,被视为美联储的“公关秀”。通货膨胀和就业市场变化充满变数,难以准确把握,美联储屡次误判金融与经济形势,导致公共形象欠佳,因此市场对美联储有关未来经济形势判断不宜作过分解读。
就业市场表现最让人抓狂,美联储也多次被“打脸”。美联储官员笃信就业市场下行风险似乎已减弱,但就业市场弱于疫情前水平,显然还会持续降温。尽管市场没有出现大面积失业,但上岗速度慢,用工需求下降,市场持续减弱,新增就业机会远低于保持就业稳定(失业不变)所应有的水平。美联储不希望看到就业市场降温成为通胀膨胀回落至2%所付出的代价。
鲍威尔反复强调美联储反通胀所取得的成果,认为通胀正朝着2%目标回落,力争在一至两年内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通货膨胀形势较为明朗:商品价格已跌至疫情前水平,租房市场和基于市场定价的服务价格非常稳定,只有非市场定价的服务价格走势难定。鲍威尔心知肚明,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包括美国财政政策、关税政策、国际地缘风险、地区冲突等,通胀变化路径难测。
新一届政府是否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11月5日,美国联邦政府总负债接近36万亿美元,仅过去了一个半月,总负债就达到了36.25万亿美元,宽松型财政政策势必会扩大政府债务规模。新政府的关税政策又如何影响经济与通货膨胀?因为具体政策尚未出台,美联储只能等待,然后再仔细评估关税政策影响力。2018年美联储做过类似的政策模拟,但目前情况显然有别于当时,因此2018年的结果未必适用于现在。通胀指数由四大部分组成:食品和能源产品价格(约占权重20%)、非食品和能源商品(约占19%)、租房服务(36.63%)以及非租房服务(约占25%),任何部分的价格变化均会影响整体物价水平,如旧车价格、能源价格、商品价格等。
美联储一再强调利率明显接近中性水平,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3%,政策仍趋紧。美联储已经减息100个基点,但国内房贷利率、汽车贷款利率或信用卡利率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明年减息节奏偏离了美联储此前的货币政策路径,为绝对的利空消息,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就是明证。鲍威尔还否决了美联储持有比特币的说法,因为从法理上讲,美联储没有得到这样的授权。
今年美国资本市场表现出色,又是一个丰收年。受减息预期和AI投资潮刺激,迄今为止,202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6.06%,其中苹果公司、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谷歌、脸书(META)、特斯拉市值分别达到3.85万亿、3.3万亿、3.25万亿、2.37万亿、2.35万亿、1.48万亿、1.32万亿美元,涨幅分别为32.18%、172%、16.10%、48.03%、36.92%、64.50%、69.54%。科技七巨头贡献巨大,然而过分倚重这些重量级股票本身就有很高的风险。如果利率政策调整缓慢,美国股票价格泡沫就会越来越大,将严重偏离实际投资价值。市场早已有人警告美国股票价格至少要向下调整20%。尽管美联储竭力唱好美国经济,其实经济隐患不少,非理性繁荣越来越明显。一旦就业市场出现问题,或通胀问题再现,股票市场必然会大幅回落。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利差倒挂问题得到解决,但长期利率居高不下,导致家庭、企业和政府融资成本压力增大,这绝非好现象。如果美国政府不认真解决庞大的债务问题,而是以供应学派理论作遮羞布继续扩大赤字规模,各种经济麻烦将无穷无尽。低利率时代所积累的庞大债务会像癌症一样侵蚀和摧毁美国经济大厦。
未来货币政策变化不能完全基于经济增长维持现状的假设条件,因为新政府上台后经济发展又进入下一个政治周期,而且政治周期越来越多地影响经济走势。美联储官员们意向中的货币政策路径可能因来自新一届政府的压力而改变,美联储的政治独立地位会受到极大挑战。此外,美联储所取得的通胀治理成果到底多少与货币政策有关?又有多少与经济自身运行规律有关?通胀治理方法不一定基于传统智慧(加息以“饿死”通胀),大幅度减息未必是件坏事,这有可能快速降低老百姓消费成本,反而会缓解通胀压力。然而,经济治理并非试验场,也非纯粹的经济模型检验,而是涉及到美国家庭、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消费与支出,因此美联储必须谨慎行事,在未知水域不断探索。
上周,美联储祭出“鹰派降息”大棒,对明年的降息前景持更加谨慎的立场,这让华尔街感到失望。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美联储减少降息次数或者按下“降息暂停键”可能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警告称,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在2025年重返加息之路,因为美国经济持续强劲以及当选总统特朗普计划实施的政策有可能会推高通胀。
“强劲的经济,加上(特朗普)可能会减税、提高关税和限制移民,增加了美联储不得不在2025年加息的风险。”斯洛克在上周晚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美联储2025年加息的可能性为40%。”
上周,美国商务部将第三季度GDP增速从此前估计的2.8%上修至3.1%,这意味着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比此前估计的要快。
与此同时,对当前季度的预测也显示,经济没有放缓迹象。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预计,美国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2%。斯洛克指出,最新的预估远高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2%的长期经济增速预估。
与此同时,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中提出减税、提高关税和打击移民等政策,这些政策被广泛认为将加剧通胀压力。
由于美国通胀率仍顽固地保持在美联储2%的目标之上,这些政策可能会减少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今年美联储已将利率下调了100个基点,至4.25%-4.50%。
在对明年的经济预测中,美联储官员似乎考虑到了特朗普政策的影响。他们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测,但维持经济增长和失业率预测不变。
“对投资者来说,现在开始看起来与2022年相似——通胀过高,利率上升,股价下跌。” 斯洛克表示。
2022年,标普500指数下跌19%,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3%,市场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一些其他华尔街人士也预计,美联储明年将采取更鹰派的政策。市场资深人士埃德·亚德尼上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联储明年只降息一次甚至不降息的可能性变高了。
素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近日也发布文章称, 美国超低利率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若美联储认为中性利率已上升,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停止降息。
上周,美联储的一套“鹰派降息”操作打得美股投资者措手不及,标普500指数上周三大跌2.95%,不少科技股巨头遭到抛售。
然而,一位美股科技股知名“多头”分析师却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才刚刚开始,上周科技股的抛售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买入机会。
上周三,尽管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了25基点,但做出这一决定的过程和相关考量却令美股多头们心惊。
首先是在议息会议中,FOMC成员中罕见出现反对降息声音,拥有投票权的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贝丝·哈马克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
而更雪上加霜的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后承认,此次降息是一个“惊险决定”。鲍威尔暗示,预计美联储明年降息幅度较小,因美国通胀水平仍居高不下。
鲍威尔的一番话令市场一片惶恐,美股也一度出现恐慌性大跌。然而,韦德布什证券全球技术研究主管丹·艾夫斯(Dan Ives)在接受采访时,仍然对美股科技股表达了巨大的信心。
他表示:
“现在还只是人工智能狂欢的晚上10点,而这场狂欢将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任何这些抛售,无论是美联储、地缘政治还是黑天鹅事件,都是买入机会。我认为,科技股牛市将持续五到六年,而现在才刚刚进入第三年。”
尽管艾夫斯也承认,在美联储上周的“鹰派降息”表态之后,许多“熊正在走出冬眠模式”。但艾夫斯仍然坚定看好美股科技股巨头,并预计所谓的“七巨头”科技股仍然将迎来强劲的一年。
他还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他可能从人工智能牛市中受益的公司,包括大型软件公司。
艾夫斯补充说,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新政府明年可能会支持美股科技股,因为特朗普可能会推出放松监管的政策,允许科技公司进行更多的并购。
他表示:
“我认为,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的加入,你会看到更多科技公司的并购——等着看好戏吧!”
作为特斯拉长期的拥趸,他还表示:
“我认为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因为自动驾驶是未来,现在马斯克和特朗普之间的‘兄弟情’,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仍然是2025年我们最好的人工智能押注之一。”
今年年初至今,特斯拉的股价在2024年已经上涨累计上涨了75%以上,而艾夫斯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认为,这是马斯克对特朗普的长期押注,自动驾驶是未来。”
“我可以说,仅自动驾驶汽车的估值就高达1万亿美元,我认为特斯拉的估值可能会达到2万亿美元甚至更多。”
今年对于全球范围的电池金属行业来说,与惨淡的2023年几乎类似,可谓是艰难且残酷的一年。2023年,锂、镍和钴的交易价格全线崩塌,紧接着在2024年上演持续暴跌,这些聚焦于电动汽车的“三大电池金属”的“电动化梦想”显然变成了难以摆脱的“噩梦”。
由于低价侵蚀成本曲线,曾经竞相建设新金属供应的增产业务部门一直在关闭矿山并持续推迟新项目进度。
通往电动化未来的道路比预期的路径要崎岖得多,因为至关重要的电动汽车(EV)行业的需求并未达到这些电池金属行业参与者们的预期,导致他们中的多数公司因金属价格暴跌而持续亏损经营。
这也是一个关于大规模供应过剩的故事,太多的新产能在错误的时间被投入使用。
而正是“供给纪律”,或者准确来说是供给纪律的缺失,导致电池金属行业因供应过剩而出现电池金属频繁暴跌。因此,对于供应端产能的极端严格限制纪录,或将决定2025年价格能否回升。
虽然电池金属供应过剩且交易价格暴跌,但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扩大。
根据咨询公司Rho Motion的统计数据,11月再次创下电动汽车销售规模新纪录,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80万台。与2023年相比,前11个月的全球销售规模增长了25%,令人印象深刻。
但这些过于积极的新闻标题,毫无疑问掩盖了电池金属行业两个重要事实。即中国仍然是电动汽车革命的主要推动力,而西方电动汽车市场仍在艰难积蓄发展势头,甚至“举全欧洲之力”所打造的欧洲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因无法维系经营而宣布破产,像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这样的美国造车巨头也不得不因电动汽车转型困难而大幅缩减电动汽车业务,聚焦于它们所擅长的燃油皮卡或者SUV领域。
尽管11月份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创下月度级别的新高,但美国和加拿大的销售规模同比仅增长了10%,而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销售规模实际上还出现了多个月的同比下降。
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们仍需要政府加大激励措施才有动力从内燃机转向电动机。2023年底欧洲多国的电动汽车补贴突然取消后,欧洲汽车销量向来最强劲的德国国内的电动汽车销量今年同比呈现大幅下滑。
如果即将于明年1月重返白宫的唐纳德·特朗普兑现其电动汽车威胁,即废除拜登政府所主导的电动汽车政策,那么美国的电动汽车补贴可能将在明年全面取消,截至整个北美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甚至走向负增长。
第二个现实检验则是,许多电动汽车购买者,尤其是关键的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购买者,更倾向于选择混合动力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非纯电动汽车。
这些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尺寸大约是纯电池型号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所有金属阴极输入的尺寸也会相应大幅减小。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磷酸铁锂电池(LFP)市场份额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锂需求的大幅下降。去年,磷酸铁锂电池占中国电动汽车实际销售量的大约三分之二。
LFP类型的电池比富含镍的电动汽车电池便宜得多,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已经提高了它们的性能,以至于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神行PLUS电池型号的单次充电行驶里程超过1000公里。
然而,对于镍、钴和锰市场来说,它们却是个坏消息。
根据知名咨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10月份新售电动汽车上所使用的锂总含量接近4.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8%。
然而,该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镍、锰和钴的部署规模分别仅仅增长了10%、4%和2%,这既反映了向混合动力车的转变,也反映了电池化学成分组合的全面变化。
电动汽车行业的需求低于预期,尤其是中国以外地区的需求,恰逢电动汽车电池类型的金属供应激增。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US)旗下的Nickel West本应是这家全球最顶级矿商展示绿色金属供应业务的枢纽。然而,由于印尼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电池金属的交易价格低迷,该工厂于10月被迫关闭。
有统计机构表示,中国镍生产商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能够将印度尼西亚相对低等级的矿石加工成高纯度的I类金属。据麦格理银行称,今年中国-印尼的总计产量预计将增长30%。
不过,对于跌跌不休的电池金属价格来说,至少印尼政府当局已经显示出供应纪律的积极迹象,限制了采矿配额,并暂停批准新的矿业加工厂。
但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那些全球最大规模钴生产商们似乎对于价格暴跌视而不见,今年1月至9月的产量远远高于去年同期。
中国的整体钴市场的供应过剩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中国的库存管理者们能够大量购买而不会对全球供需市场价格产生明显的负面或者正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供应大幅过剩的情况下钴价并未呈现断崖式的暴跌轨迹,而是渐进式下跌轮廓。
中国的锂生产商们也在抵制减产。许多生产或者供应商是垂直整合的结构,这意味着一些来自地下的损失可以通过矿业加工链下游的收益来抵消一部分。
据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统计数据,即使考虑到西方运营商中的许多惨烈的价格损失,预计到2025年,锂供应仍将连续三年大幅超过需求。
经过整合后的华尔街大行分析师预测数据显示,如果供应过剩规模将从去年的接近10%缩减至需求的仅仅不到1%,这可能将会限制电池金属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相比之下,镍和钴市场的供应过剩可能将会成为结构性问题,直到这两大电池金属的产量与需求更加紧密地进行匹配。
鉴于以上这种类似的负面供需动态,不难理解为什么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未来几个月三大电池金属的生产者价格将进一步大幅下跌。
中国供应商们在所有这三个市场上都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没有放弃其自身电动化梦想的显著迹象。然而,有分析师表示,电动汽车金属供应过剩以及交易价格持续暴跌,不过是中国与美国贸易关系日益紧张的其中一个方面。
乔·拜登和即将上台的唐纳德·特朗普可能在电动汽车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在建设美国本土的电动洗车电池金属产能以及放松中国企业对于全球供应链的控制方面,美国国会的两党层面却有着显著的共识。
“特朗普2.0时代”即将开启,届时特朗普领导下的新一届美国政府很可能将加大拜登政府对联邦支出以及针对中国金属供应加征关税的力度,届时电池金属价格走向将变得扑朔迷离。
美国的激进贸易政策将为已经复杂化的电池金属市场动态再添变数。事实上,在一些华尔街分析师看来,如果美国政府的关税壁垒建得足够高,全球电池金属市场就非常有可能开始分化成中国和美国主导的单独定价领域。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