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在供需严重失衡的大背景下,欧洲电力市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有能源分析师指出,今冬特殊的气候条件是此次电价危机的重要诱因。
近期,欧洲电价犹如坐上“过山车”,出现剧烈波动。这是极端天气、区域冲突以及欧洲能源结构转型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暴露了欧洲能源系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对现有的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供需严重失衡的大背景下,欧洲电力市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有能源分析师指出,今冬特殊的气候条件是此次电价危机的重要诱因。据预测,今年冬天可能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冬季阳光稀少、风力匮乏,导致太阳能与风能发电量锐减,远远不能满足欧洲民众在寒冬中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电力生产不得不更多依赖进口的高价天然气来填补缺口。然而,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过境合同将于2025年1月1日到期,届时欧洲天然气进口量将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美国银行大宗商品和衍生品研究主管弗朗西斯科·布兰奇认为,这可能导致欧盟天然气价格从现在的近50欧元/兆瓦时上涨到2025年的70欧元/兆瓦时。
电价的剧烈波动也凸显了欧洲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2023年,可再生能源成为欧盟电力的主要来源。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组合中的占比高达44.7%,相较于2022年增长12%,化石燃料的份额大幅下降19%。随着主要能源逐步从传统的煤炭与核电领域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在欧洲市场定价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然而,它的不稳定性也导致其难以独自承担保障稳定电力供应的重任。在气候条件不佳时,这些能源的发电量会大幅波动,给电力供应带来巨大挑战。
欧洲能源系统自身的结构性缺陷在此次电价危机中暴露无遗。电力储备不足、储能设施匮乏以及电网灵活性欠佳等问题,使得能源系统在应对突发用电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传统能源逐步淘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使其在面对冲击时更加脆弱。此外,欧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该系统要求电力企业为碳排放购买许可,近年来碳价的大幅上涨间接推高了电力生产成本。
电价飙升导致能源成本不断攀升,迫使欧洲一些能源密集型行业放缓或停止生产,严重削弱了欧洲工业的竞争力。能源成本已成为欧洲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近几个月来,欧洲行业协会纷纷提出针对欧盟钢铁行业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倡议,要求增加能源补贴或降低电价中包含的关税,以确保欧洲电价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改善欧洲电力市场已迫在眉睫。一方面,建设跨境能源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欧盟委员会曾表示,到2030年,用电量预计将增加约60%。然而,令人担忧的是,40%的配电网已使用超过40年,难以应对需求的增长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的增加。此外,欧洲各国电价发展不平衡,可再生资源分配不均匀,阻碍了欧洲电力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协调统一。建设跨境能源基础设施不仅能平衡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水平,加强欧盟内部能源流通和资源共享,还能更好地开发欧洲电力市场的潜力,帮助欧洲实现绿色协议目标。
另一方面,提高能源效率和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也是稳定电价的有效途径。伦敦能源经济学院院长尤素夫·阿尔沙马里表示,仅仅依靠可再生能源无法避免能源危机和电价上涨。他建议,欧洲应重视并发展核能等稳定能源,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欧洲的能源自主战略任重而道远。此次电价飙升,是危机也是考验。有关专家认为,未来,欧洲唯有坚定不移地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不断优化和完善市场机制,力求从根本上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方能有效应对能源领域的诸多挑战。
对于71岁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而言,再过3周又3天后,眼下安逸清静的职场环境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在知名宏观记者、被称为“美联储传声筒”的尼克·蒂米劳斯看来,鲍威尔已经踩上那条无比熟悉的钢丝绳——既要强调美联储的政策独立性,又要时时刻刻评估特朗普的言行如何影响货币政策。
在11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特朗普大捷”的消息,鲍威尔板着脸一再强调美联储不会根据对未来政府的猜测制定政策,特别是与通胀息息相关的贸易和移民政策。
明显对这类问题早有准备的美联储主席强调:“我们不去猜、不做推测,也不会搞假设。”
蒂米劳斯指出,然而在12月的政策会议里,美联储官员们又主动调降了明年降息的预期,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明年的价格压力会更加顽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能源项目后,美联储预期2025年的通胀率将回落至2.5%,此前的预期为2.2%。
与此同时,19名委员中有15人表示,通胀高于预期的风险正在增加。9月时只有3人表达出同样的担心。因此,多数官员预期2025年仅会降息两次,然后2026年再降息两次。之前的预期是明年会降息4次。
所以这个“风险”来自哪里,不言而喻。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盖彭解读称,12月议息会议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鹰派,因为他们做了明确说过不会做的事情——美联储决定对美国政府的政策进行猜测。
盖彭指出,经济预测让人“难以回避房间里的大象”,鲍威尔不想这么说,但这显然是委员会发出的信号...他们在说,我们必须展开一部分回应。
对美联储的预期而言,特朗普最大的“威胁”在于施加关税和收紧移民规则,这可能在短期内推高物价和工资。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经济顾问们却表示,放松监管和促进能源生产可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从而维持通胀继续下行。
获得财长提名的斯科特·贝森特上个月曾辩解称:“关税不会是一个通胀性因素,因为假设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除非人们拿到更多的钱,否则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支出就会减少。”
有一个可能令鲍威尔感到释然的消息是,尽管特朗普长期一直表达对低利率的渴望,但他近期鲜少对美联储的举动进行评论,同时他的经济顾问们也不急于看到美联储继续降息,因为他们知道通胀问题尚未完全消除。
鲍威尔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官员在提交新预测考虑了潜在的政策变化,而其他人则没有。他也“嘴硬”地表示,官员们对明年通胀预期更失望的原因可能不是选举结果,而是当前的通胀预测。
蒂米劳斯披露,私下里鲍威尔对一些同事的公开讲话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更直接地把美联储政策与特朗普提出的政策变化进行关联。鲍威尔不希望让共和党人觉得美联储试图抵消他们不喜欢的政策。
同样在私下里,鲍威尔也敦促同事们在公开讲话中“谨慎行事”。
与鲍威尔坚持“独立性”、“冷静分析”的形象不同,另一些美联储官员的变化则相当剧烈。例如9月支持降息50个基点的美联储理事库格勒,就在近期暗示如果劳动力增长放缓或停止,美联储恐怕就不太可能降息。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掀起贸易战的同时,也与美联储就降息问题发生过矛盾。最终美联储就范降息,但核心原因是担忧贸易战对商业信心和投资的打击,会超越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
很显然,明年美联储是否会有相同的反应尚不清楚,因为今天的经济情况已经非常不同。
蒂米劳斯介绍称,2018年时美联储的工作人员模拟了贸易战的影响,结论央行可以“忽略”或维持利率政策不变,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家庭和企业的预期通胀保持在低位,同时价格上涨迅速传导至经济。
鲍威尔也在上周提到了这份简报,并强调“委员会现在正在讨论政策路径,并试图再次理解关税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承诺要加强边境管控,和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这可能意味着更少的生产和需求,以及更高的工资,但这一切都很难建模。
经济学家们也认为,如果特朗普新政府推进逆转供应改善的政策,美联储将简单地维持利率不变。
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你不是经历了6年低通胀时期,而是刚刚度过几年通胀远高于目标的情况。”
与此同时,企业把价格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方式也很重要。
经济学家雷·法里斯解读称,美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如果出现成本冲击,影响会比经济下行时期更加明显。另外,价格上涨的传递方式也很重要,如果公司逐步传递涨价,而不是立即和完全地传递,公众会有通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的观感。
本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电池征收21.31%至271.2%的关税,具体取决于制造商。
对此,世贸组织(WTO)上诉机构原大法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在2024中国关务发展大会暨太湖关务节上表示,这一举动显示出美国政府未来可能进一步提高关税, 甚至采取更多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倾向。
多位与会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出海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注重中长期规划。
“当前有企业主动选择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有不少企业是跟随着客户或上游供应商的步伐出海。”上海德勤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陈荣杰表示,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多元化供应链布局,不少企业把目光转向东南亚。今年10月发布的《2024年东盟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流入东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达到创纪录的2300亿美元,占全球FDI流入量的17%,是发展中地区最大的FDI流入地。 其中,美国投资最多,达到740亿美元,占吸收FDI总额的1/3,日本和中国位列第二第三。 报告还显示,制造业仍然是获得海外资金最多的行业,其次是房地产和发电。
然而,投资东南亚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原产地规则”的判定。国际贸易中约定最后一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国家作为货物的原产地,这一判定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关税待遇和市场准入资格。
陈荣杰表示,由于WTO对“实质性改变”并未作出详细规定,相关判定主要依靠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很多国家和美国之间并没有签署FTA,这导致双方对原产地的理解会存在不同。
公开资料显示,东南亚十个国家当中,目前仅有新加坡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FTA)。拜登政府于2022年5月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中,虽然有7个东南亚国家涉及其中。但该协议并非一般的自由贸易协定,也不包含关税减免与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
陈荣杰说,没有FTA的情况下,货物的原产地判定通常会以美国海关的规则为基础。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向美国海关申请预先裁定(Advance Ruling)获得事前咨询,但政策的变化或者裁定官员的不同理解也存在变数,可能会对前期的投入产生影响。 此外,美国海关目前出具裁决结果的时间也在拉长。
多位出海服务提供者均表示,缺乏全面调查和长期规划让企业在东南亚的动作频繁 “踩坑”。
江苏悦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薇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时往往风险意识不足、没有完整的计划,购买专业服务的意愿也较低。 “有时候我们甚至要跟企业老板讲,你怎么喝顿酒,就决定到某个国家去了?”
“出海相当于第二次创业。”新加坡康桥顾问(Cambridge Advisers)高级顾问莫伟群表示常见陷阱包括公司结构缺乏长期规划、税收优惠和政府支持计划利用不足、文化差异导致运营面临挑战等。
在新加坡康桥顾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一份出海指南中,参与访谈的一家企业就因将生产基地设在非工业区,而错过了本可以享受的税收减免,并在出口时经历了较长的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退税流程。
陈荣杰也表示,很多政策和成本前期是隐性的,没有特别受到当地海关或中国海关的关注。但是一旦达到一定量之后,风险可能被曝光,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他建议出海企业在出海初期就要特别关注生产国和目标市场国在贸易合规的政策和要求。
他称,近期来自企业的反馈显示,海外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问题。缺乏国际性视野的管理人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运营和声誉等各方面的风险。但目前,这类既熟悉中企文化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出海落地经验的人才,在市场上相对缺乏。
2024年,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拿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降息措施以应对国内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加拿大央行的渐进式降息策略,旨在规避过快降低利率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过渡和社会稳定。
6月5日,加拿大央行率先行动,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成为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中首个降息的G7国家。
7月24日和9月4日,加拿大央行在两次利率会议上分别将利率下调25基点。
10月23日,加拿大央行意外大幅降息50个基点,将利率下调至3.75%。
12月11日,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二个月降息50个基点,将利率降至3.25%。
尽管经历了2023年下半年的增长停滞,加拿大经济于2024年第一季度恢复了增长,GDP增长率为1.7%,略低于加拿大银行四月份货币政策报告中的预期。消费、商业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均显示出积极的增长态势,消费增长率约为3%。然而,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就业增长速度落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工资上涨的压力虽然存在但正在逐渐减弱。
截至4月,加拿大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回落至2.7%,而核心通胀指标也显示出放缓的趋势。住房价格通胀仍然维持高位,但其他组成部分的价格上涨幅度进一步下降并接近历史平均水平。鉴于潜在通胀持续缓解,加拿大央行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再需要如此严格,于6月5日决定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尽管通胀前景的风险依旧存在,但此决策增强了央行对于通胀将继续向2%目标迈进的信心。
加拿大央行表示,将继续推进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政策,以确保货币政策框架的稳健性与灵活性。行长蒂夫·麦克勒姆指出,加拿大的货币政策已成功地将通胀率拉回到2%的目标水平,当前政策重点是保持通胀率稳定在这一目标附近。较低的利率使得家庭支出增加,但整体经济仍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就业增长率依旧低于劳动力增速,导致失业率继续攀升。
加拿大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持审慎态度,强调渐进式降息策略的重要性,以避免过快降低利率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风险。央行将持续评估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认为货币政策不再需要明显处于紧缩状态。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中期,政策利率可能降至2.25%或2.5%。
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加拿大经济表现带来意外惊喜。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数据,10月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强劲增长,达到预期的三倍之多,增长了0.3%,远超初步预计的0.1%;9月份的数据经修正后显示增长0.2%,为原先报告值的两倍。
这一增长反映了安大略省乃至全国在某些关键领域的经济活动复苏,尤其是房地产、租赁和出租行业表现突出。在被监测的18个主要行业中,有12个行业实现正向增长,涵盖商品和服务两个方面。其中,商品生产领域受益于采矿业、石油及天然气行业的回暖,录得0.9%的增长率;服务业虽增长幅度较小,仅为0.1%,但已连续第五个月保持上涨趋势,显示出内需市场的韧性。
然而,加拿大统计局对这种增长态势的持续性持保留态度,并初步估计11月的经济将出现轻微收缩。尽管整体GDP数据乐观,但消费者支出疲软、失业率上升以及收入下降等迹象依然存在,令经济学家担忧。
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预计,加拿大央行未来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不过具体的降息幅度和时间将取决于经济数据和通胀情况的发展变化。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存在多种可能,有预测指出,到2025年中期,政策利率可能降至2.25%或2.5%。
加拿大央行预计,2025年的经济增长将较为疲软,GDP增长率可能在1.5%至2.5%之间。劳动力市场的疲软、移民政策的变化以及潜在的贸易风险等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11月25日,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计划对来自加拿大的所有产品征收25%的关税。由于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约75%的加拿大出口商品销往美国,若该关税政策兑现,将直接导致加拿大出口成本大幅上升,削弱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严重打击加拿大的制造业、农业及自然资源产业等关键出口部门,还可能引发报复性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两国贸易紧张关系。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导致加拿大经济增长放缓并陷入衰退。
特朗普2.0即将拉开大幕,2025年全球贸易将面临更大挑战。
野村发达市场首席经济学家David Seif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正变得更加“碎片化”,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15年前全球贸易占GDP的比例达到顶峰,世界的“碎片化”在特朗普1.0时就已经很明显,特朗普2.0将加速这一趋势。关税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负面的,虽然这不会使世界经济崩溃,但确实将加速“碎片化”趋势,并导致美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承压。
在Seif看来,特朗普的关税将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但更大影响是对通胀,明年美国平均通胀率预计会在“3时代”,而不是“2时代”。虽然特朗普将要征收的关税是全球性的,但对通胀的影响更多集中在美国,明年将使美国的通胀率增加1%以上,虽然没有新冠疫情期间那么严重,但也会增加美联储的压力。
因此,Seif预计明年将是一个强势美元周期,而且很可能会提前到上半年。关税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美联储保持较高利率,这将使美元走强。
就移民问题而言,Seif表示,严格限制移民进入美国的趋势早已开始,即使不是特朗普赢得大选,这种趋势也会继续下去。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这种趋势只会继续加速。
但特朗普是否能够驱逐大量移民存疑。Seif分析称,一般来说,美国每年驱逐大约35万到40万移民。如果特朗普以某种方式迅速驱逐1000万移民,那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特朗普想这么做,但考虑到美国的实际限制,他很难做到这一点,美国的人口、基础设施等很难支撑大规模驱逐移民。因此,驱逐移民可能不会成为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
对于未来的通胀轨迹,Seif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开始,并将持续到明年年底。如果美联储做出了合适的反应,明年3月之后不再降息,或可防止第二轮影响的产生,一次性关税不会对通胀产生长期影响。2025年之后的某个时候,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会消失,美联储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降息。
从飞鸟撞击到导弹击落,阿塞拜疆客机失事原因又有新说。
最新披露的消息称,阿航客机可能是被俄罗斯防空系统误击而坠毁。
目前,空难原因仍在调查。俄方称,在调查结束之前进行任何假设都是错误的。
一架从阿塞拜疆巴库飞往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客机25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近郊坠毁。
新华社援引俄罗斯媒体报道,失事客机属于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研制。当天飞机从巴库飞往格罗兹尼,机上有67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飞机或因撞上鸟群失事,造成38人死亡。
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两个黑匣子均已被找到。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巴西等相关方正就空难展开调查。
关于客机失事原因,最新说法是,客机可能是被俄防空系统击落。
多名熟悉调查进展的阿塞拜疆消息人士称,初步调查显示客机被俄罗斯的“铠甲-S”地对空导弹击中。客机在接近格罗兹尼时遭电子战系统攻击,导致客机通信系统完全瘫痪。
专业飞机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称,该航班在格罗兹尼附近受到“严重的GPS干扰”。GPS干扰会严重损害飞机的导航和通信能力,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
数月来,乌克兰军用无人机多次袭击俄南部地区,触发俄防空系统。俄方消息人士透露,在失事客机飞越车臣境内时,俄防空部队正在试图击落乌克兰无人机。
一名美国官员评估称,初步迹象显示俄防空系统可能击中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飞机。如果最终得到证实,这可能又是一次误击的案例。
针对最新说法,阿塞拜疆政府尚未置评。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6日说,在调查结束之前进行任何假设都是错误的。
哈萨克斯坦方面也强调,事故原因仍不明,需要通过调查才能得出结论。
对于“鸟击说”,在综合分析飞行路线附近军事活动、航空信息以及相关视频和图像后,一些航空专家和军事观察人士提出质疑。
德国航空专家海因里希·格罗斯邦加特表示,如果鸟群撞上引擎,可能会导致引擎失灵,从而失去动力,但飞机仍然可以控制。
但是飞行轨迹数据和客机影像资料显示,飞机的电气和液压系统已经受损,导致飞机无法控制。
“较现实的情况是,由于遭受外部撞击,飞机严重受损,不受控制。”
哈萨克斯坦航空专家塞里克·穆赫蒂巴耶夫认为,考虑到飞机当时所处的高度,鸟击导致飞机坠毁“几乎不可能”,更有可能是受到外部撞击。
航空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表示,飞鸟撞击通常会导致飞机向最近的机场寻求迫降,但不会偏离航线。
客机为何偏航飞越里海,被认为是此次空难中的一大疑点。
巴库与格罗兹尼相距约485公里,飞行约30分钟即可抵达。但是,客机在途中偏离预定航线数百英里,最终在位于格罗兹尼以东约420公里的里海沿岸城市阿克套近郊坠毁。
公开飞行数据显示,飞机在到达里海上空后,飞行轨迹变得有些诡异。一开始向北,往俄罗斯方向,然后突然90度转弯,飞向哈萨克斯坦方向。飞机在到达阿克套机场前做“8字形”盘旋动作,随后进入俯冲状态,以机头朝下、向右转弯的姿态撞地。
据悉,数据显示,飞机的GPS导航系统在海上飞行时全程受到干扰。
先前有说法称,由于格罗兹尼大雾,飞机改变航线。
哈萨克斯坦交通部长卡拉巴耶夫26日表示,哈萨克斯坦控制中心在飞机坠毁前约45分钟收到俄罗斯发出的信号,称航班正在改道。
卡拉巴耶夫说,俄罗斯调度员表示,飞机的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机组人员在收到恶劣天气报告后决定飞往阿克套。
还有说法称,客机试图在格罗兹尼附近机场迫降,但遭俄方拒绝。
多名阿塞拜疆政府官员透露,飞机飞到格罗兹尼附近时被俄防空系统击中,随后试图紧急降落,却遭俄拒绝在其附近三个机场降落,并被命令飞越里海,最终在哈萨克斯坦坠毁。
有消息称,在飞机坠毁前不久,俄罗斯西南部遭到无人机攻击,飞机飞行路线上最近的俄罗斯马哈奇卡拉机场已在25日上午关闭。
俄罗斯独立军事专家扬·马特维耶夫补充说,目前尚不清楚为何飞机受损后掉头向东飞往里海,而不是试图在俄境内的附近机场降落。
“也许飞机的一些系统还在工作,机组人员认为可以控制飞机并正常着陆。”马特维耶夫说,也可能是在俄其他机场降落时面临限制。
另一大疑点是机身似有弹孔痕迹,这也是“鸟击说”被质疑的一处“硬伤”。
客机残骸图片显示,飞机尾部有很多孔洞,疑似遭到弹片损伤。
马特维耶夫指出,坠毁飞机尾部受损处与小型地对空导弹(如“铠甲-S1”防空系统)造成的弹痕类似。
飞机失事当天,航空安全公司“鱼鹰飞行解决方案”(Osprey Flight Solutions)发出警报称,飞机残骸画面和俄西南部空域周围情况表明,客机有可能遭到某种形式的防空火力攻击。
但也有分析称,机尾孔洞可能是飞机外部或内部发生爆炸后产生的碎片所致。
据哈萨克斯坦交通部长卡拉巴耶夫说,俄方调度员曾表示,“客舱内的氧气罐爆炸,导致乘客失去知觉”。
爆炸一说在幸存者的描述中得到印证,但不确定是否为氧气罐爆炸。
还有一些分析认为,机尾孔洞也可能是因飞机着陆后爆炸形成的。
有空难调查专家表示,飞机残骸上疑似有“大量弹片”造成的损伤,不免让人想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的空难。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东部靠近俄边境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空难调查最终报告称,客机系被“山毛榉”地对空导弹击落。乌政府军与受俄支持的东部民间武装相互指责是对方所为。但报告未指明是谁发射了导弹。
关于阿塞拜疆客机失事原因的新说法,也引发外界对安全风险区特别是冲突区空域和机场管理问题的关注。在MH17事故中,乌克兰政府被指本该关闭发生武装冲突的东部空域,禁止民航客机飞越,这样或许就不会发生客机坠毁的惨剧。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