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展望未来,全球央行可能将继续增持黄金。一方面,由于美国滥用美元地位,频繁使用美元霸权制裁他国,致使美元信用出现下降,全球央行开始增持黄金分散风险。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财政前景恶化,叠加美联储货币超发,美元内在价值趋于下降,全球央行出于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求也将继续增持黄金。
2024年以来,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在主要资产中表现最佳。1-11月,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回报率为27.6%,超过美股、新兴市场股市、美债、美元现金以及商品等其他主要资产。虽然进入12月后黄金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牛市通道。回顾黄金价格历史走势,自1970年至今已经历三轮牛市(见图1)。第一轮牛市是1970年第一季度至1980年第三季度,黄金价格从35.09美元/盎司上涨至666.75美元/盎司,涨幅高达18倍。本轮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高通胀以及中东战争等地缘政治事件。第二轮牛市是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黄金价格从257.95美元/盎司上涨至1772.10美元/盎司,涨幅高达542%。本轮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美元贬值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
第三轮牛市是2018年四季度至2024年11月,黄金涨幅高达123%。第三轮牛市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8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黄金价格从1186.40美元/盎司上涨至1897.53美元/盎司。在此期间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英国脱欧和美联储降息。第二阶段是2022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11月,黄金价格从1660.73美元/盎司上涨至2650.33美元/盎司。与此前牛市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第二阶段黄金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全球央行大幅增持黄金。从中长期来看,黄金市场牛市有望延续。
基于传统框架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供求因素、美元指数、实际利率、通胀率和避险情绪。黄金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属性。供求分析是从商品属性的角度分析黄金价格走势。黄金供给主要来自矿山生产、生产商套期保值、黄金回收,需求主要来自珠宝加工、科技、投资和全球央行净买入。一般来说,黄金供给相对稳定,需求可能会受到黄金消费、ETF持仓量以及全球央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从黄金的金融属性来看,一般认为美元指数和实际利率与黄金价格相关性最高,总体呈负相关关系。黄金价格与美元指数相关性高主要是因为黄金以美元计价。如果美元贬值,黄金也会被动升值。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相关性高主要是因为黄金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既没有股息收益,也没有利息收益。因此,当实际利率上升时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也会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大概率会引发黄金价格下跌。黄金价格与通胀率的相关性存在争议。一般认为黄金仅具有抗恶性通胀的能力。黄金与避险情绪有一定相关性。黄金是典型的避险资产,尤其是在地缘政治事件爆发时,黄金价格大都会出现上涨。然而,黄金避险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不能出现流动性危机。如果出现流动性危机黄金与其他金融资产一样也会下跌。
2022年第四季度以前,黄金价格走势与传统框架总体相符。2022年第四季度以后黄金价格与传统框架出现显著背离(见图2)。在此期间际利率出现明显上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之差从9月的-4.37%上升至2024年11月的1.48%。由于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相关性较高,且总体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黄金价格应该出现下跌。然而,黄金价格一反常态出现明显上涨,进入第三轮牛市的第二阶段。
黄金价格之所以逆势上涨主要是因为全球央行大幅增持黄金改变了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全球央行净买入黄金的规模分别为1082吨和1049吨,分别比2021年上涨了140%和133%,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买入黄金694吨,比2021年全年增长54%(见图3)。从国别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净买入黄金最多的央行分别来自中国大陆、波兰、土耳其、新加坡和印度,规模分别为316吨、191吨、106.5吨、73.9吨和68.3吨。事实上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并非2022年第四季度以后才出现,2010年至今全球央行基本维持净买入的趋势,多数年份保持在400-600吨/年的规模。2022年以后全球央行净买入规模屡创历史新高,致使黄金价格大幅上涨。
(一)实际利率将会下降
当前美联储已进入降息周期。自美联储2024年9月开启本轮降息周期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实施三次降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从5.25%至5.5%下降至4.25%至4.5%。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降息2-3次。虽然由于通胀反弹等因素美联储可能会暂停降息,但难以改变降息趋势。并且,随着美国经济持续放缓,实际利率大概率不断下降,这将继续降低黄金持有的机会成本,有利于黄金价格持续上涨。
(二)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俄乌冲突、哈以冲突延宕,中东地区冲突频发,如何解决前景不明,部分冲突存在长期化的趋势。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大都具有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结束冲突十分困难,且存在二次爆发的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外溢影响愈发明显,对全球石油供应、供应链以及贸易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大国博弈日益加剧,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投资者的避险需求也会上升,对黄金的需求也将增加。
(三)美元信用进一步下降
从中长期来看,美元信用将持续恶化,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财政前景恶化。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美国未偿还公共债务总额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了55%。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25-2034年财政赤字将高达21.472万亿美元。二是货币超发。2008年至今美联储总资产规模从危机前约9000亿美元上升至峰值约9万亿美元,目前仍高达6.9万亿美元左右。当前美元仍处于流动性泛滥的状态。三是滥用美元地位。近年来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美元武器化动摇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基,促使美元信用进一步下降。
(四)全球央行购金仍将持续
与梅洛尼政府一直试图向公众和外国媒体展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公众人物相反,欧盟委员会提供的意大利经济表现的详细数据突显了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盲点。
例如,意大利政府声称在失业问题上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但却忽略了具体数字所显示的情况,即意大利实际上有更多的人在工作,但工资却更低,意大利的就业率仍比欧洲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按照欧盟标准属于“疲弱但在改善”的范畴。
越往南走,经济问题就越严重,众所周知,意大利是南北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仿佛南北是两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同一个国家内的两个地区。
令人沮丧的细节还不止于此,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意大利受物质和社会匮乏影响的人口比例非常高,到2023年底,该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达到9.8%。至于性别收入差距,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过去十年来,这一状况并未改善,目前性别收入差距约为19.5个百分点,是欧盟平均水平的两倍。
与此同时,意大利仍是欧盟中既未上学又未工作的年轻人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为11.2%,该国学生的基本技能明显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经合组织数据显示,意大利三分之一的人患有功能性文盲,2023年只有45.8%的意大利成年人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技能。
所有这些数字以及其他数字使得欧盟将意大利的多项经济指标列入“严重问题”或“需监控”的范畴,欧盟还认为意大利是一个宏观经济过度失衡的国家。
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府最近收到了坏消息,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在2024年12月将意大利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一半,至仅0.5%,而6月预测值为1%。该机构还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8%,而之前预测为1.1%。
意大利经济部长詹卡洛·乔尔杰蒂表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领域遭遇“严重问题”,因此这一数字有所下调。
真正的问题是,尽管梅洛尼政府的政治稳定使其能够通过预算和削减开支、应对经济逆风所需的措施,而不像法国和德国等正在经历政治动荡的国家,但意大利的债务水平明显超过欧洲其他国家,这使其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莱默认为,意大利过去两年的成功不能主要归功于梅洛尼的政策,而应归功于新冠疫情爆发后来自欧盟的外部资金流入,并且到2026年将达到2000亿欧元(2160亿美元)。
意大利的这部分资金占到了欧洲用于疫情后复苏资金的最大份额,专家警告称,如果意大利不尽快注意减少高额预算赤字,并用这笔钱解决其经济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我们很可能很快就会看到这些国家所经历的特殊增长期迅速结束,然后陷入新旧经济问题的漩涡。
这些欧洲债务和赠款是近年来意大利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德国之声报道,意大利政府在新冠疫情之前“新增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到2023年上半年已达到8.3%。因此,正如德国平台所说,“债务山”正在稳步增长。
2024年初,欧盟委员会估计,到今年年底,意大利的总债务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40%,并且到2025年还将继续上升,而以德国为例,其债务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6%,法国则接近100%。
这些详细事实使得路透社预测,意大利经济的结构性弱点将在疫情后经济复苏后再次显现,并且意大利将很快重回欧元区表现最差的经济体之一的位置,自25年前推出单一货币以来,意大利一直是欧元区内增长最慢的经济体。
与年初的预期相反,最近的经济衰退威胁到了该国的公共财政,据路透社报道,这与焦尔吉娅·梅洛尼政府所呈现的形象相矛盾,该政府声称她执政前的政治不稳定是该国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危机现在已经结束。
意大利国内数据与欧盟委员会估计的相差不大,官方数据显示,到2026年该国公共债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8%,在欧元区债务指数中位居第二。
由于目前的增长数据低于年中乐观预期,公共债务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在制造业发生严重危机、服务业(目前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撑)萎缩的背景下,以及另一个负面事实是,意大利商业信心已降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购买意大利债券的信心将下降,该国的债务偿还负担将增加。
毫无疑问,与前几届政府相比,梅洛尼政府实现了政治稳定,但意大利经济的乐观数据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更细致的背景下解读。
与法国和德国的情况相比,意大利最近的政治和经济稳定可能会给人一种非常成功的印象,但或许最准确的比较对象是意大利,它是另一个欧元区南部经济体,在疫情后获得欧洲援助的国家中排名第二。
据路透社报道,马德里的增长率是意大利的四倍,牛津经济研究院欧洲研究主管安吉尔·塔拉韦拉表示,由于西班牙能够吸引技术移民并将其融入其经济,预计到今年年底,西班牙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3%,与意大利不同,意大利吸引的低技能移民较少,这些移民主要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工作,而年轻人移民率很高,除此之外,西班牙在过去二十年中比意大利更好地实现了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现代化。
经济学家、都灵大学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教授朱塞佩·鲁索在一项关于此事的经济研究中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表示,西班牙在疫情后取得的成功,相比之下意大利却遭遇了结构性衰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过去20年西班牙相对于意大利采取的稳健经济措施,而鲁索提出的观点与意大利政府提供的美好梦想背道而驰,并强调意大利在疫情过后没有空间谈论经济奇迹,国家必须永久性地而不是暂时性地削减开支,他还强调,实现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投资和创新,而他认为,意大利一直未能以最好的方式将这两个词付诸实践。
12月30日,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发布报告显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汇丰预期2025年将面临贸易紧张局势带来的压力及其连锁反应,但增长有望稳定在2.7%的水平。中国完成2024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应无悬念,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加力,促消费、稳楼市,通过这些举措应对外部挑战,促进经济回稳。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兼亚洲联席主管范力民认为,全球经济或保持稳定增长,贸易增速预计放缓。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当属贸易紧张和保护主义加剧,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汇丰预计,2025年全球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可能下滑至1.9%,但全球经济增速仍有望维持在2.7%的水平。而此前汇丰曾预测2024年及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7%及2.6%。
汇丰预测,2025年美国的经济增速为2.2%,其经济韧性仍将持续,但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大幅加征关税以及收紧移民政策等举措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在通胀水平方面,预计2025年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仍将高于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压力将会持续。
“一方面是住房通胀持续高企,另一方面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采取的关税和移民政策也将对商品价格以及非住房服务价格指数带来上升压力。”范力民表示,经济数据则指向美国经济表现仍会相对稳健,意味着本轮降息周期的调整幅度可能相对偏小。
对于中国经济,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认为,全年GDP增长目标预期可实现,CPI保持温和回升。
刘晶表示,2024年9月底中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基调转为宽松之后,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近期的经济活动数据较2024年三季度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加上出口商抢先出货,全年完成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应无悬念。
“从外需方面看,2024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达到23.8%,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国内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刘静认为,由于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升级,出口可能会在2025年面临更多挑战。
在国内价格指数方面,汇丰预计,随着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2025年CPI有望保持温和回升。2024年CPI平均预计上涨0.3%,2025年预计将上涨0.6%。PPI同比跌幅则有望在2025年逐季收窄并在第四季度趋于转正。
“2025年,加力提振内需将是政策的重要考量。”刘晶指出,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加力,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回稳,以及对冲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
汇丰预计,2025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目标可能由3%提高到4%,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达到2万亿人民币,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则有望提高至4.2万亿人民币。同时,2024年推出的15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相关产品零售提振效果较为明显,2025年支持消费的相关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例如会将一些服务消费纳入其中,并简化使用流程等。从货币政策看,汇丰预计,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或将继续降息30个基点,并可能降准50个基点。央行亦可能加大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力度,实现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
此外,汇丰认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仍是关键。房价下行带来的负财富效应是现阶段制约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近期的一套房地产政策组合拳下来,房地产市场的量、价等都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但整体来看,市场企稳仍需要更多时间以及政策支持。汇丰认为,中央明确定调“稳楼市”,意味着后续或将有更多政策发力。另一方面,地方化债和地方政府清欠的推进,以及规范涉企检查和涉企执法的法律法规出台,也有望改善营商环境并提高企业家信心。
尽管中国和挪威的电动汽车销量创下纪录,但全球石油需求依然强劲。
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石油需求仍持续小幅增长,但印度正在成为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即使对于电动汽车生产和其他行业来说,石油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大约一个月前,世界银行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预测,2024年原油需求将达到1.03亿桶/日。世界银行指出,这一数字代表需求放缓。世界银行没有提到的是,这一数字还代表着石油需求再创历史新高。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是另一个对石油需求持悲观态度的机构,在其最新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该机构表示,2025年石油需求实际上将回升,从今年预计的84万桶/日增至11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将石油需求回升归因于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将抵消运输部门需求的损失。
然而,即使是运输部门的需求也远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萎缩。中国已经巩固了其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24年7月是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内燃机汽车销量的月份。自7月以来,中国一直是电动汽车销售旺季,占新车销量的50%以上。
电动汽车研究公司RhoMotion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仅在2024年11月,中国市场就再次打破了10月份创下的纪录,销量超过5万辆,达到近130万辆电动汽车。然而,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对原油的需求仍在上升。当然,原油需求已经低于封锁后的水平,但仍处于上升趋势。
还有一个更好的例子可以说明,在电动汽车等潜在挑战者面前,石油需求仍具有韧性。挪威是人均电动汽车拥有率最高的国家。挪威的石油需求并未因此而下降。
根据挪威公共道路管理局和挪威道路联合会的数据,去年挪威销售的所有新乘用车中82.4%为纯电动汽车,高于2022年的79.3%。今年这一比例已跃升至90%以上,但瑞银今年早些时候表示,这对挪威石油需求的影响“微不足道”。
瑞银建议挪威人可能会拥有两辆汽车,其中一辆是用于短途旅行的电动汽车,一辆是用于长途旅行的内燃机汽车,以此来解释石油需求的弹性。RystadEnergy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在2023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挪威交通部门的石油需求并未受到电动汽车带来的任何破坏。
即便如此,仍有预测认为电动汽车将摧毁石油需求,尤其是在中国,如今每个石油交易商都在关注中国,以了解石油需求的走向。就在本周,到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中电动汽车将超过50%。在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是什么大新闻,因为今年有几个月电动汽车的销量超过了50%。然而,这四位预测者还表示,明年内燃机汽车的销量将下降十分之一,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这是一个有趣的预测。这些预测显示,今年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的销量均增长了14.4%。
还有石油需求变化因素。多年来,每个人都在关注中国。然而,现在中国的石油需求正在放缓,尽管现在说其达到顶峰还为时过早,另一个亚洲强国即将成为最大的需求驱动力。这个强国就是印度,今年,印度的石油消费量预计比去年增加22万桶/日,而中国则增加9万桶/日。
这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该署在其最新的《短期能源展望》中还表示,到2025年,印度石油需求将增长33万桶/日。美国能源信息署还预测,与今年低于预期的增长相比,中国明年的增长率将更高。然而,到2025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25万桶/日,仍将落后于印度。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他预测机构对电动汽车销量的预测乐观,但中国的需求增长仍有望回升。
现实情况是,石油需求支撑着一切,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因为电动汽车具有多种石油衍生品。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转型倡导者想要消除的碳氢化合物,就不可能实现能源转型,这是事实。这就是为什么石油需求增长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放缓,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开始下降。
周一黄金价格在清淡的交易中下跌,因为市场正在等待下周的美国经济数据以及当选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对美联储2025年前景的潜在影响。
瑞银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表示:“由于假期,所有资产类别的流动性都可能降低,这是平静的一天。”他补充说,市场参与者关注即将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看看经济增长是否正在放缓,从而使美联储继续降息的步伐。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在12月如期降息25个基点后,美国央行官员“将对进一步降息持谨慎态度”。交易员们将关注下周公布的美国职位空缺数据、ADP就业报告、美联储12月FOMC会议纪要和美国就业报告,所有这些数据可以提供有关美国经济状况的见解。
展望未来,Staunovo表示:“我们仍然看到和2024年支撑黄金的相同因素——央行正在进行购买以实现储备多样化,以及美国正在进行降息以支持投资需求。”
今年迄今为止,金价已上涨约27%,10月31日达到历史最高点2790.15美元。
随着特朗普即将于1月重返白宫,市场正在为2025年美国的重大政策转变做准备,黄金被认为是对经济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对冲。
尽管面对相当一部分熟悉的障碍和新的挑战,但大部分投行对2025年伊始的美国经济大体上持乐观态度。
利率上升、就业市场可能走弱以及潜在的政治动荡只是这个规模近30万亿美元经济体将面临的部分障碍。随着消费者在持续的通胀面前保持强劲势头,以及营商环境有望变得更加友好,企业利润预计将再次飙升,因此华尔街在进入新年之际的情绪基本上是乐观的。
“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在2025年加速并继续跑赢同行,”RSM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Brusuelas说。
在Brusuelas认为最有可能的情景中,未来一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以2.5%的速度增长,仅比2024年可能达到的约2.7%的速度慢一点。他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约为50%。
Brusuelas认为第二个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增长率超过3%。他估计,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5%左右。
相比之下,美联储预计美国明年经济增速将为2.1%,专业预测者调查(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的预测为2.2%。
Brusuelas解释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是“强劲的家庭消费、绝对稳定的固定企业投资”,“此外,我对企业为迎接人工智能革命而在设备、软件和知识产权方面进行的提高生产率的投资非常乐观。”
他补充道:“经济中存在一个真正的由投资驱动的增长叙事,投资组合经理确实需要密切关注。”
最近的大部分增长叙事都与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减少监管和减税议程,以及政府在能源勘探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潜在强劲支出有关。然而,这些举措更有可能成为2026年的增长叙事,特朗普在国会面临强烈阻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他试图推动其计划通过时。
相反,科技创新和商业投资的持续推进,以及消费者支出的韧性,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近期的增长前景。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24年企业的设备支出一直在飙升,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增长了9.8%和10.8%,推动非住宅投资激增约4%。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尽管物价上涨,但消费者支出也保持了增长,截至11月的全年零售额增长了3.8%。企业利润预计也将再次大幅增长。FactSet的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预计今年利润将增长14.8%,几乎是过去10年平均水平的两倍。
瑞银在展望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前景的报告中表示:“在我们的基本预测中,我们预计健康的消费、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较低利率将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我们认为,近年来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许多关键因素可能会持续下去。”
相应地,分析师预计2025年美股将会有强劲的回报,平均预测显示标普500指将达到6678点,这意味着较当前水平上涨了大约12%。
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经济的增长叙事中,一些关键因素至少某种程度上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人们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担忧挥之不去。虽然招聘基本保持稳定,但已经大幅降温。尽管裁员人数也很低,但长期失业率一直在稳步上升,失业27周或更长时间的人数在11月份达到了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Brusuelas:“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解释......我们遇到了技术变革的交叉路口,它的影响可能正在劳动力市场中蔓延,我们希望缓慢而有条不紊地观察,以尽可能接近实时的方式真正理解这一点。”
经济增长前景面临的其他显著威胁包括利率、通胀以及与美联储政策相关的因素。
美联储官员最近将2025年通胀率预测上调至2.5%,现在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达到2%的目标。尽管美联储今年降息了整整100个基点,但未来的道路看起来不太明朗。事实上,期货交易员预计2025年只会再降息一两次,这可能会使借贷成本居高不下,并给美国数万亿的企业、个人和政府债务带来压力。
人们一直对明年到期的2.14万亿美元公司债务感到担忧。然而,标普全球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这个问题是“可控的”,因为公司利用今年的有利条件进行再融资,将贷款负担减少了11%,其中约41%是投机级贷款。
根据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数据,2024年企业债务发行量飙升,截至11月总计达到1.9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目前未偿债务总额为11.2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1%,高盛预计2025年企业还将发行1.5万亿美元的债务。
“显而易见,这就是增长,”高盛全球银行和市场部门美洲投资级银团负责人约翰·塞勒斯(John Sales)在10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你看到的是经济的增长、美国企业的增长、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增长。随着企业的发展,它们发行债务来为这种增长提供资金。”
人们也对特朗普的议程感到担忧。尽管人们预计他的政策可能成为关键的增长动力,但其中最大的担忧之一是关税。经济学家警告,特朗普征收关税可能会重新点燃通胀,尽管在2017年至2021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内通胀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随着投资者对特朗普2.0的权衡,标普500指数在过去一个月里略微走低。
然而,Brusuelas与他的许多同事一样表示,关税似乎不会构成直接威胁,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他说,“我们谈论的是贸易冲突还是贸易战?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像2018年、2020年那样的贸易冲突,我并不担心通胀飙升。如果发生一场真正的贸易战,真正的针锋相对的报复,那我会很担心。”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2025年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根据通胀和就业情况调整利率。该央行还将对其货币政策战略和工具进行审查,这是其每五年进行一次的例行工作。
美联储上次的框架更新是在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彼时美国通胀率已经持续低迷十余年,利率仅略高于零。如今,美国经济正走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胀时期,利率远高于所谓的零下限。
美联储2025年框架审查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官员们是否应该回归更传统的通胀目标制,即始终将目标设定为2%,而不是他们2020年采用的更灵活的目标。
同样需要审查的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这些工具包括设定基准利率、买卖国债和其他证券以及提供前瞻性指引。沟通也将是审查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可能会在8月份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堪萨斯城联储经济政策研讨会上公布。
美联储将于明年5月在华盛顿特区举办一次研究会议,以征求外部人士对货币政策和经济的意见。官员们还将走访全国各地,参加与公众的“美联储倾听”活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1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对新想法和批评性反馈持开放态度,并将汲取过去五年的经验教训,在适当的地方调整我们的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对之负责的美国人民。”
根据国会授权,美联储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自2012年以来,它将物价稳定定义为以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衡量的年通胀率为2%。根据声明,这一具体目标不会成为五年期审查的一部分。
美联储于2020年夏季完成了最近一次框架审查,鲍威尔在当年8月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公布了结论。官员们将他们较长期的通胀目标修正为一段时间内的年均2%,而不是始终精确地达到这个水平。这种所谓的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意味着,可以允许出现更高的通胀来弥补之前低于目标的价格增长。
鲍威尔在11月14日达拉斯联储的一次活动中表示,“(我们选择)制定了一个弥补策略,这样如果通胀率过低,我们就可以承诺让通胀率略微高一些。我们的想法是,如果人们相信你会这样做……那么通胀率就不会过低。”
2020年对美联储《关于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的声明》的更新还强调,要努力减轻最大失业率的“不足”,而不是双向的“偏差”。这一细微的变化表明,如果仅仅是劳动力市场紧张,而通胀率并不过高,政策制定者就不会开始提高利率。
此后,美联储因其灵活的通胀管理方法而受到批评,这种方法被指责导致美联储在应对2021年通胀飙升时落后于形势。当年年初,美国物价上涨开始加速,但美联储将其目标利率维持在略高于零的水平,直到2022年3月,当月PCE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高出7%。
此后,通胀有所放缓,劳动力市场也出现松动,美联储于9月开始下调位于20年高点的利率。
自美联储上次框架审查以来的半个世纪对货币政策来说是多事之秋。2025年得出的结论将决定美联储如何应对未来五年的挑战。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