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尼克·蒂米劳斯:美联储官员考虑放缓或暂停缩表;奥尔:还将进一步降息......
2025年2月19日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
最近5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多头;CBOT豆粕未平仓多头与未平仓空头相同;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
最新30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
具体变动数据见图表。
美债收益率周三尾盘出现明显回落,因当天公布的美联储1月纪要虽然在利率和通胀措辞方面缺乏亮点,但却意外透露出了一处细节:联储决策者讨论了是否应该放缓或暂停缩减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纪要显示,多位参与者指出,在债务上限问题得到解决之前,考虑暂停或减缓资产负债表缩减可能是适当的。
道明证券美国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表示,“财政部需要发行的债务减少了,这对市场来说是利好。”不过他也认为这个消息令人感到意外,因为直到周三之前,美联储似乎一直都很想全速推进缩表计划。
作为量化紧缩计划的一部分,美联储自2022年6月以来一直让其资产负债表中的部分债券到期不续,而不用回笼资金购买新债。放缓或暂停这一行动自然将利好美国国债,因美联储恢复对美国政府债券的再投资,可能会减少财政部需要发行债务的规模。
然而,纪要突然显示暂停或放缓缩表的讨论已经被摆上了美联储官员的会议桌,依然颇有令人感到诧异。那么,那些提议此举的美联储官员究竟是如何考量的呢?他们又究竟在担心些什么呢?
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认为,在美国政府就支出计划争论不休且法定借款上限将影响财政部如何管理现金的情况下,想要获得对市场流动性的清晰解读已成为一项挑战。
换言之,不少美联储官员担心的是,在债务上限问题的干扰下,很难知道金融市场是否依然具有充足的流动性。而这对于美联储持续减少其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持有量至关重要。
到目前为止,量化紧缩政策已使美联储持有的债券规模从2022年的9万亿美元的峰值缩减了逾2万亿美元。美联储官员一直强调,这一过程主要是技术性的——虽然量化紧缩政策是在美联储加息期间启动的,但官员们长期以来始终辩称,缩减债券持有量对金融体系几乎没有可衡量的影响。
然而尽管如此,美联储官员对于何时应停止量化紧缩其实仍一直颇为敏感,并正在密切关注一系列市场流动性指标,以判断市场是否正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
美联储缩表的指导原则是将银行准备金供给从“过剩”状态转变为“充足”状态,即在“短缺”之前就结束缩表,以努力避免类似2019年9月的事件重演。当时在量化紧缩政策的最后阶段,过多的流动性被从金融系统中抽出,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转而积极地重新注入流动性。
而目前持续存在的债务上限问题,自然可能加大美联储判断的难度。目前,美国财政部已经用掉了超过70%的债务上限特别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延长债务上限机制下的借款权限,财政部同时已开始削减短期国库券供应并减少TGA现金余额。
美国政府和国会陷于债务上限僵局的时间越长,流入金融系统的现金就会越多(从TGA账户中流出),从而人为地增加银行储备金并掩盖货币市场的真实信号,而当一旦最终达成债务上限协议,美国财政部重新积累现金储备时,银行准备金则又可能急速骤降,从而令美联储措手不及,甚至重演类似六年前缩表失控回购市场利率飙升的景象。
事实上,目前美国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曲线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扭曲景象。如下图所示,在濒临市场颇为担心的债务上限“X日”前到期的债券里,收益率出现了反常的攀升。
当然,至少就眼下而言,美联储对于暂停或放缓缩表的讨论,可能暂时还只有处于一个初步的探讨阶段。
记性好的投资者可能还有印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在国会的证词演讲中,还曾表示央行的缩减资产负债表进程并不会马上结束。鲍威尔当时称,“我认为我们在减少央行债券持有规模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市场流动性已经缩减到足以影响美联储减持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的程度。”
无论如何,1月的会议纪要仅仅只是对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时讨论内容的回顾(这个时间点还在鲍威尔的国会山之行前),美联储的决策层是否完全支持暂停或放缓缩表的提议,目前还有待观察。近来,大多数华尔街策略师都推迟了对美联储结束QT政策时间的预期,其中几位策略师预测美联储将在2025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才会结束QT政策。
道明证券美国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表示,“这里的关键点是,量化紧缩可能会比之前预期的稍早结束。这对美国国债来说应该是温和利多的。”不过,该公司目前预计量化紧缩将在9月结束。
Goldberg指出,“会议纪要表明的是‘应急计划’,而不是基线观点的改变。这是美联储为未来所做的准备。”
全球主要央行降息步伐持续,澳大利亚联储周二自2020年以来首次降息,新西兰联储今日将利率再度下调50个基点。在最新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后,市场预计泰国央行下周也可能再度降息。
得益于通胀缓解,周二,澳大利亚联储自2020年10月以来首次降息,将现金利率从4.35%下调了25个基点至4.1%。在去年12月公布的季度通胀率仅上升0.2%,2024年全年通胀率仅上升2.4%,回到澳大利亚联储2%~3%的目标区间后,市场已普遍预期本周降息。两年前,澳大利亚年通胀率一度达到7.8%的峰值。
但该行同时警告称,宣布战胜通胀还为时过早,并对进一步宽松的前景持谨慎态度。该行货币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虽然今天的政策决定承认通胀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委员会对进一步放宽政策的前景仍持谨慎态度。由于劳动力市场强劲,通胀的上行风险仍然存在。”委员会还强调称,即使在此次降息后,货币政策仍然是限制性的。
澳大利亚联储主席布洛克(Michele Bullock)也给降息前景“泼冷水”:“我们的政策利率此前比其他国家上调得少。因此,只要通胀预期保持稳定,我们可以让降息进程更慢更久一些,逐渐将通胀恢复到目标区间,并保持较低的失业率。”
自2023年11月以来,澳大利亚联储一直将现金利率保持在4.35%。这一利率水平为2011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美国关税政策对其货币政策的影响,布洛克表示,美国提高贸易伙伴关税的计划可能对全球经济活动不利,“关税威胁和海外发生的事件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这是不可预测的。”
而对于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的中左翼工党政府来说,这一利率调整是一个受欢迎的进展。该政府将在5月17日的选举中寻求连任。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查尔莫斯(Jim Chalmers)也表示:“这次降息是澳大利亚需要和应得的。虽然这不会解决我们经济和家庭预算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但确实会有所助益。”澳大利亚的高生活成本和住房短缺,预计将成为现任政府寻求连任时的主要问题。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经济主管阿尔德(Gareth Aird)表示:“澳大利亚联储此次降息,更类似于缓解经济刹车压力,而不是给经济加速踩油门。低失业率意味着澳大利亚联储可以更缓慢地推进降息。”但他补充称,如果劳动力市场情况稍后恶化,也不能排除4月进一步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
凯投宏观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萨亚(Abhijit Surya)预计,在当前的全球宽松周期中,预计澳大利亚房产业以及更广泛的经济活动都将复苏,中期通胀仍面临上行压力,本轮降息周期中,澳大利亚联储可能只会再降息两次。
在通胀放缓且经济需要刺激的背景下,新西兰联储周三也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75%。新西兰元对美元随即下跌,90天期的银行票据期货上涨,因为市场已押注该行4月大概率(93%)还将再降息25个基点,并在今年年底前持续降息进程。
该行在政策声明中表示:“经济前景与中期通胀保持一致,使货币委员会有信心继续降息。”该行还调降了未来几个月的现金利率轨迹预测,不过调降幅度较小,仅为25个基点。按照最新预测,新西兰基准利率到6月将降至3.45%,年底将降至3.10%,低于11月时该行给出的3.2%的预估值。该行认为,“较低的利率将鼓励消费,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预计将对商业投资决策造成压力”。
新西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尔(Jarrod Kerr)称:“该声明意味着,新西兰联储正释放出更多降息信号,新西兰基准利率路径被再次调降。”
与澳大利亚联储较晚加入本轮降息潮不同,自去年8月以来,新西兰联储已将利率累计下调了175个基点。该国通胀放缓为新西兰联储提供了放宽政策更大的余地,并借此提振该国正在努力摆脱的深度经济衰退。
此前,作为退出疫情时期刺激措施的全球领先者,新西兰联储自2021年10月累计加息525个基点,以遏制通胀,为该国自1999年引入官方现金利率以来最激进的紧缩政策。然而,惩罚性的借贷成本对需求造成了沉重打击,使新西兰经济在去年第三季度陷入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盛宝(Saxo)亚太区高级销售交易员金(Junvum Kim)表示:“尽管存在通胀风险和特朗普关税政策等全球层面的不确定因素,但新西兰联储此次大幅降息,足以表明其重振经济的决心。”
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还有东盟第二大经济体泰国。周一的官方数据显示,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去年增长2.5%,低于市场预期中值2.7%。该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uncil)还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8%,远低于政府的目标。
泰国总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周二紧急呼吁该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之间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以支撑经济增长,努力将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3.5%。“各方携手合作很重要,只有一方无法完成这项工作。”她称。
市场解读称,这说明泰国政府对泰国央行迟迟无视政府降息呼吁的做法,越来越不耐烦。佩通坦此前虽未公开呼吁降息,但曾将泰国央行的自主权描述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障碍”。她的政府此前通过了一项更大的预算案,向弱势群体发放数十亿美元的现金,以缓解他们的生活成本,获取选民支持。
在总理发话后,泰国财政部副部长拉简萨库(Paopoom Rojanasakul)周二也表示,泰国央行应考虑降息,以可持续的方式将通胀率降至1%~3%的目标范围内。
泰国央行在去年10月意外降息25个基点后,就将政策利率持续稳定在2.2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的经济学家谭(Krystal Tan)称:“经济复苏乏力,加上温和的物价压力,为下周降息敞开了大门。泰国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只是时间问题。”
不仅仅经济增长乏力,官方数据显示,泰国私人投资在去年10~12月当季,连续第三个季度录得下降。受到家庭债务激增以及制造业发展受阻等影响,泰国经济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不到2%,落后于许多东盟邻国。
惠誉旗下BMI部门的一份报告也称:“最新的经济数据增加了泰国央行降息的紧迫性。由于增长低于央行此前预期,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们预测,下周降息后,泰国央行年内还有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这将支持未来几个季度的私人投资活动。”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