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包括德國在內的五個歐盟成員拒絕對原產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但這並不足以推翻歐盟對華反補貼調查的終裁草案。
根據現有草案,歐盟將可以對產自中國的進口電動車加徵最高35.3%反補貼稅至少五年,這個附加關稅將在現有的10%關稅基礎上徵收,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進入歐洲市場將面臨最高45%的超高關稅。
歐盟計劃於10月30日公佈最終調查結果及實施條例。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中國與歐盟就價格承諾的談判仍在繼續。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消息,中歐技術團隊將在10月7日繼續進行談判。
10月4日,歐盟27個成員國就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措施進行投票,最後10個國家投下贊成票,5個國家反對,12個國家棄權。一年前的10月4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
歐盟委員會在投票後的聲明中表示,終裁草案獲得了必要支持。歐委會同時透露表示,歐盟將繼續與中國探索其他解決方案,方案需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同時能夠充分解決歐委會調查所認定的損害性補貼問題。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0月4日回應稱,對於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堅決反對歐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規、不合理的保護主義做法,堅決反對歐方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
歐盟中國商會在聲明中呼籲歐盟延後關稅施行,透過對話磋商妥處摩擦和分歧,避免雙邊貿易摩擦升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投票結果意味著全球合作的倒退。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批評關稅舉措,稱之為“錯誤做法”,認為這並不會提升歐盟電動車產業的競爭力。
01 離推翻關稅最低門檻仍有十票差距
在本次投票中,投出反對票的五個國家分別為德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贊成關稅的歐盟成員為法國、義大利、荷蘭、丹麥、愛爾蘭、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和保加利亞。棄權票來自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捷克、希臘、芬蘭、克羅埃西亞、塞浦路斯、盧森堡、奧地利和羅馬尼亞。
根據歐盟的議事規則,想要推翻反補貼關稅草案,歐盟27個成員國中需要有15個國家投票反對,同時這些國家代表的人口至少佔歐盟人口數量的65%。在歐盟以往類似的投票中,還未有推翻關稅的先例。在本次投票中,投反對票國家的人口占歐盟總人口數的22.65%,贊成票國所佔人口比例為45.99%,棄權國家的人口比例為31.36%。
與7月的徵詢性投票結果相比,部分國家的立場發生了變化。塞浦路斯從反對票改為棄權,愛爾蘭則從棄權改為支持關稅。在7月投票中棄權的德國這項明確立場,投下反對票。德國汽車公司寶馬CEO(執行長)齊普策(Oliver Zipse)表示,德國的反對票是一個重要訊號,增加了透過協商尋找解決方案的機會。寶馬集團在聲明中說,現在需要的是歐盟委員會與中國迅速達成和解,以防止一場無人受益的貿易衝突。
梅賽德斯-奔馳發布聲明稱,其堅信反補貼關稅將長遠削弱產業的競爭力。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為各方帶來繁榮、成長和創新。歐盟委員會擬定的徵收反補貼關稅是一個錯誤,這可能會導致深遠的負面結果。
德國從調查啟動之初就反對向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德國車企大眾、寶馬和賓士擔心它們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出口至歐洲時被徵收更高額的關稅,也擔憂在中國的銷量會因為這場貿易爭端受到影響。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今年9月訪問中國時曾提出表示歐盟應該重新考慮關稅立場,但西班牙最終沒有投反對票,而是棄權。不過相較於7月投出的贊成票,西班牙的立場已經有所緩和。西班牙經濟部長卡洛斯·奎爾波在投票前一天致信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稱,歐盟應該保持談判的開放,爭取在價格和將電池生產遷移至歐洲等議題上與中國達成共識。
儘管義大利支持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但義大利企業和「義大利製造」部長烏爾索表示,義大利反對任何「貿易戰」的假設,將努力避免它。 「我們必須維護與中國的工業和商業夥伴關係,我們希望在互惠原則的基礎上繼續合作,實現雙贏,這也有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他說。
一旦歐盟最終宣布對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中國汽車企業將面臨從17%到35.3%的額外關稅。抽樣企業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的稅率分別為17%、18.8%和35.3%。其他在調查中合作但未被抽樣的電動車生產商將被徵收20.7%的稅率,未合作的公司稅率為35.3%。在此次反補貼調查中,特斯拉提出了單獨審查申請,歐盟對其擬徵的反補貼稅率為7.8%。歐盟於今年6月預先揭露反補貼稅率,此後這些數字幾經調整。
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在聲明中表示,對歐盟的決定深感失望,認為徵收關稅不具建設性,可能傷及中歐經貿關係,並最終傷害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今年8月,在歐委會發布反補貼調查終裁資訊預揭露之後,被徵收最高稅率的上汽集團表示反對人為設置貿易壁壘,呼籲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在反補貼調查過程中,上汽集團透過提交問卷、書面抗辯、聽證會陳述意見等多種方式,提供了數以千計的文件資料和書面證據,積極進行法律抗辯。上汽集團指出,歐委會的認定違反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各方利益。
上汽名爵法國分公司在歐盟投票後的聲明中說,這將放緩歐委會先前呼籲在2035年實現更環保個人出行方式的轉型。爵法法國分公司表示,名爵純電動車在今年仍將維持售價不變,不會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
歐盟中國商會重申,中國電動車產業鏈所形成的競爭優勢絕非來自補貼,而是來自激烈市場競爭下所發展的整體供應鏈優勢。徵收高額反補貼稅不僅影響中國企業,也將對歐洲及全球企業在華生產電動車帶來幹擾;對原產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高額關稅不會增強歐洲及其他市場本土產業的韌性,反將失去相關中方對歐投資,最終削弱歐洲市場本身的競爭力和全球電動車產業鏈的活力。
02 14天6輪技術磋商
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透露,自6月底以來,中歐雙方就電動車反補貼案進行了十餘次司局級技術諮詢和兩次副部級磋商。 9月19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歐委會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舉行全面、深入、建設性的會談,雙方明確表達了透過磋商解決分歧的政治意願,一致同意開啟避免貿易摩擦升級的價格承諾磋商。之後的短短14天裡,中歐技術團隊已經進行了6輪技術磋商,中方反覆並充分聽取了中歐業界的訴求和意見,在磋商中全過程展現了開放合作的態度,顯示了最大限度的靈活性。
在9月19日王文濤與東布羅夫斯基斯的會談中,雙方取得的最重要進展之一是歐盟同意重新評估價格承諾的選項,即中方汽車生產商透過提高價格或控制出口量來避免被徵收反補貼關稅。
歐盟在今年8月收到了中方企業的價格承諾方案,其中上汽、比亞迪、吉利分別提出了各自的價格承諾方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則代表其他中國汽車出口商向歐盟提交了方案。獲得單獨稅率的特斯拉則沒有參與價格承諾。
但歐委會9月12日拒絕了中方企業提出的價格承諾方案。歐委會發言人說:“我們的審查聚焦於這些出價能否消除補貼帶來的傷害,能夠有效地監控和執行。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方案能滿足這些要求。”
此後歐委會方面一度稱中方提交價格承諾的最後期限(8月24日)已過,不會再接受新的出價,直到王文濤與東布羅夫斯基斯會面之後,雙方決定重啟價格承諾談判。
歐盟委員會方面提供給《財經》記者的會議紀錄顯示,雙方重申了在解決問題上追求並加大努力的政治意願,尋求一個能夠有效解決問題、可執行、可監控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解決方案。雙方同意重新審視價格承諾。雙方同意指示各自團隊盡力爭取達成互利的解決方案。同時,雙方同意在部長級層級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這並非中國與歐盟第一次嘗試透過價格承諾解決貿易爭端,中國的光電產品曾以價格承諾的方式避免被徵收懲罰性關稅。
2012年7月24日,歐洲光電製造商向歐盟提起華反傾銷調查申請。 2013年6月,歐委會宣布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妥協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同年7月27日,歐盟與中方在最後關頭就價格承諾方案達成協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指出,歐盟方面對光電產品價格承諾方案最終達成的效果並不滿意,這次中歐雙方能不能談成還很難預判。他對《財經》表示,即使雙方沒有在終裁之前談妥方案並不意味著沒有繼續談判的空間。先前有在終裁結果出台之後,再繼續透過談判達成價格承諾的先例,例如歐盟對華鑄件反傾銷案。
「從價格承諾的角度來講,這意味著中方提高產品出口價格,雖然出口的數量可能因此減少,但可以避免被歐盟徵收反補貼稅。對歐方而言,歐盟內部汽車廠商面臨的競爭壓力會小一些,雙方透過這種方式各讓一步。
中國歐盟商會在10月5日發布的聲明中說表示,對話是解決貿易衝突的更好途徑,商會支持歐盟和中國透過談判找到解決方案,確保在中歐關係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和解決失衡問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近日對《財經》表示,他對中歐雙方保持溝通感到鼓舞,希望這能解決各自的關切,但具體在哪裡可以達成協議還有待觀察。他強調,歐洲和中國的關係在過去為雙方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而中歐在未來仍需要彼此。
資料來源:「財經汽車」微信公眾號